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将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世纪,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新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但是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最重要的素质,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决定了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已不再是致富的决定性因素,对智力资源的占有才是掌握经济命脉的关键.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因此重视、培养、拥有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的高科技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焦点.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人类社会正逐步走进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它是一个知识型、学习型、强调创新的时代。国民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作为新世纪的高等院校,应该紧紧把握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一主题.而校图书馆共同肩负着对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任务。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开展创新教育,是当前中国进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最大特点是有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法上,要大胆突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启发学生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冯乃秋 《经济论坛》2002,(14):15-15
随着知识经济的渐临,世界各国都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应对战略,力图抢占制高点。近年来的发展趋势表明,人才创新能力的强弱和对创新人才的拥有量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实力的关键性要素和重要象征。所以,为了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实力,形成较强的人才优势,必须抓紧对高级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主要包括科学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等。高级创新人才是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很好的创新思维和很强的创新能力,从而能生产出创造性成果的人。高级创新人才一般具有如…  相似文献   

5.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给我们的教育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那就是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把它作为中学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从课题引入、问题设计和解题方法研究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李生山 《经济师》2007,(9):155-155,15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竞争是对具有个性、有创造力和开拓精神人才的竞争,而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因为只有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造就一批又一批创造型人才;从教育模式的角度来说,创新教育则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是一项全方位的立体工程,涉及教育人环节的方方面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遵循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精神是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保持可持续优势的关键.创业实践与创业者的创新精神相辅相成,对创业者创新精神的培养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21世纪需要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才。这样,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培养现代化的人才关键就在培养其创新能力。正如江泽民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么,培养创新人才,教师是关键,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昵?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提高科技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重任,只有正确认识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与存在的问题,建立工程教育的创新理念,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优化课程体系,强化一系列创新能力培养项目,建立健全科学机制,才能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氛围,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7,(9)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与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高等学校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文章从分析影响大学生创造力的主要因素入手,提出一系列举措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造力水平,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