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引力模型评判区域贸易安排与出口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举 《财经科学》2005,(3):100-106
引力模型为有效促进参与区域贸易安排成员国的出口增长提供了有力证据.通过总量和产品类别的实证分析表明,区域贸易安排对不同产品类别的出口增长的影响效果并不一致.我国参与区域贸易安排的战略选择上,还需要将引力模型得出的贸易不足和贸易过度的结论,与出口比较优势和出口收益传导机制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区域贸易安排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结论的调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玉举 《财经研究》2005,31(6):86-95
引力模型为参与区域贸易安排可以有效促进成员国的出口潜力的论断提供了有力证据.文章通过总量和产品类别两个层面的实证分析,得出区域贸易安排对不同产品类别出口潜力的影响效果并不一致.研究认为在指导我国参与区域贸易安排的战略选择上,需要将引力模型得出的贸易不足和贸易过度结论与比较优势和出口收益传导机制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笔者利用中国与19个OECD国家和地区的2000年~2008年双边服务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吸引外资对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伙伴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FDI存量对于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大于FDI流量的促进作用,投资对于服务的进口引致效应大于对服务的出口创造效应。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发展规模、货物贸易是双边服务贸易流量的促进因素,东道国的服务贸易开放度与其服务出口成正比,相对距离则构成了双方服务贸易的阻力因素。  相似文献   

4.
CAFTA对区内贸易的扩大效应——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如  胡朝霞  麻昌港 《生产力研究》2011,(10):102-103,126
文章运用引力模型的"多国模式",对1998—2008年中国和东盟六国之间,以及他们与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澳大利亚的双边贸易流量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评估CAFTA的建立对区内贸易的扩大效应。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对中国双边金融服务出口的决定因素及出口潜力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发现:进出口双方的GDP、双边距离、是否使用共同语言及进出口双方的经济自由度会对中国双边金融服务出口产生显著的影响;中国大陆对主要的金融服务出口市场(包括中国香港、美国、卢森堡和德国等)普遍"贸易过度",而对"小型"的出口市场则普遍"贸易不足";经济自由化模拟的结果表明,放松国内经济管制,提高经济的自由度,会大大促进中国金融服务出口的发展,而通过提高贸易伙伴的经济自由度来促进中国双边金融服务出口的发展则空间非常有限。最后,文章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了促进中国金融服务出口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于影响云南与东盟贸易的因素,我们运用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分析,试图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为促进云南的经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这次欧盟东扩产生了重大的贸易效应,包括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创造效应,对中欧贸易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和面板数据对欧盟和主要贸易伙伴尤其是和中国的贸易流量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欧盟东扩的确产生了贸易创造效应;由于欧盟东扩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欧盟国家与非欧盟国家的相应双边贸易流量下降了;欧盟东扩对欧盟老成员之间的贸易量有一定促进作用;欧盟东扩对欧盟老成员国和新成员国之间贸易促进作用很明显;欧盟东扩对欧盟新成员国之间贸易促进作用非常明显;欧盟东扩对欧盟老成员国和非欧盟国家之间的贸易促进作用明显;欧盟东扩对欧盟新成员国和非欧盟国家之间贸易的贸易促进作用很明显;欧盟东扩对中国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不是很大.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促进中欧贸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引力模型对我国服务贸易的效应分析和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文献综述(一)引力模型的提出和基本构架Tinbergen(1962)和Poyhotnen(1963)最早分别独立地提出了贸易引力模型。简单来说,这个模型表现的两个国家之间的单项贸易流量特征,是与它们各自的经济规模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这一特性与物理学引力经典模型的共通之处使它得名。引力模型的基本表达形式为Tij=AYiYj/Dij。其中Tii为j国和i国两国的贸易量,A为常数,Yi和Yj分别为i国和j国的经济总量,Dij为两国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与澳大利亚两国贸易往来日益密切,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也不断提高.本文基于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的相关指数对中澳服务业各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度量,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经验分析,最后给出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动态测算结果显示中澳间的服务贸易总体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则以水平型为主;中澳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受消费需求差异、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和产业结构差异的影响较大,而从分部门来看,消费需求差异、两国的对外开放程度、研发投入、货物贸易密集度和产业结构差异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影响,且各因素的影响方向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传统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扩展,研究了中国和韩国之间签订FTA合作协议对两国贸易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中韩之间签订FTA对两国之间贸易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贸易总额将会增长近60%。本文建议中韩两国在保护各自敏感部门的同时,应当重视自由贸易协定给两国带来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吴丹 《经济经纬》2008,(3):47-49
银行与金融、政府干预、黑市活动、资本流动与外国投资、货币政策对东亚经济体出口贸易有重要影响,银行与金融、政府干预、产权、政府负担对东亚经济体进口贸易有重要影响。提高政府干预质量,积极合理地引进国际直接投资,建立并完善公正廉洁高效的司法体系应成为东亚经济体各政府未来重要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2.
王鹏 《经济经纬》2008,67(1):40-43
内地各省市(自治区)的GDP和人均GDP、香港人均GDP、绝对距离以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组织等解释变量.是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但影响程度各有不同.因此,内地与香港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加强经贸交流和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和竞争优势,实现两地经济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国蔬菜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市场早已出现饱和状态,蔬菜产品出口势头强劲,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蔬菜生产和出口的第一大国。虽然中国蔬菜出口的绝对量很大,但与其他蔬菜出口大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蔬菜产业出口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日本作为中国蔬菜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吸收了中国蔬菜出口量的40%左右。因此,研究中日两国的蔬菜贸易可以为双边蔬菜贸易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TVP-GARCH模型构建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利用时变参数模型构建包含货币政策变量的省份宏观经济波动模型,发现货币政策对各省份经济的稳定性作用并不明显,可预期的货币政策的省份稳定效应高于不可预期的货币政策,而经济冲击和货币政策制定层面引发的货币增长的不确定性,加大了省份经济波动;货币政策的经济稳定能力存在明显的省份差异,和经济周期同步性以及货币、信用和汇率三个传导渠道的省份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江维 《财经研究》2008,34(2):121-133
文章以新的视角研究服务贸易的动态发展,首先借鉴新增长理论中的研究与开发模型——将资源分配到两个生产部门——讨论内生要素动态变化的分析方法,针对资源在对外贸易的货物生产以及服务生产这两个最终产品部门之间的分配建立模型,分析了在不同的现有服务贸易规模影响状态下,服务贸易的动态变化以及其他变量对其运动情况的影响。其次结合模型,对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准确了解服务贸易的规模报酬状况,是分析市场发展战略的关键;中国的服务贸易正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增的状态,但仍表现为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利用新的方法,测算出2008年中国出口贸易总体技术含量最高的地区为上海;一般贸易技术含量最高的为重庆;加工贸易技术含量最高的为北京。在测量出各省市出口贸易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引入多个变量,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加工贸易、人均GDP、进口贸易等变量对中国出口贸易技术水平有显著的拉动效应,这说明加工贸易有利于中国贸易结构升级,并没有产生所谓的加工贸易低附加值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2002-2006年间立案的20个对华特别保障措施案例,利用6位税则号涉案产品的年度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定量考察了对华实施特别保障措施过程中贸易破坏效应、贸易转移效应的存在和大小,发现特别保障措施不仅导致了指控国从中国的涉案产品进口减少,而且促使从非指控国同类产品的进口增加,产生了贸易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18.
运用面板数据和DOLS方法,对中国1990~2006年间进口贸易数据和专利数据等进行计量检验,分析发现:进口贸易确实能促进中国的技术创新.但有一个前提:人力资本门槛,即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也就是说人力资本在进口贸易促进中国技术创新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尽管至今已有大量文献研究了国际标准的贸易效应,但我们对实际情况仍然了解甚少。以ISO9000标准为代表对国际质量标准的贸易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借鉴了引力模型,将各国ISO9001:2000/2008标准认证企业数量作为贸易条件参数。实证结果表明,出口国和进口国ISO9000标准认证的增加都有利于促进出口增长,这在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中表现的最为明显。这意味着,对我国出口企业而言,ISO9000标准在缓解信息不对称方面的正面作用远远超过了认证成本增加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重点分析生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结论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对现阶段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与多样性则均对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利影响;对部分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城市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的作用相对减弱,而竞争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