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决策.文章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探讨如何结合农民的不同需要进行新农村建设,以激发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民的潜能,建设美好新农村.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伟大战略。农民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和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现代化决定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农民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维度和主导力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实现的决定性因数。  相似文献   

3.
诱致性合作、公共物品供给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由个人理性导致的农民之间的不合作是造成农村公共物品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民之间的合作需要外部力量的介入才比较容易达成。因此,合理运用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诱致农民合作,在此过程中培育农民的参与意识,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有农村社会的和谐。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个体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激活农村经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大课题。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着眼于农村内部制度创新、实现小农户和大市场对接的有效途径,这对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赵国鸿 《经济》2007,(3):114-1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关键环节.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很广,千头万绪,既需要国家加大对农业农村的资金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又需要推进相关制度如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需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推广先进农业科技知识,建设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6.
姚小飞 《当代经济》2007,(19):42-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我国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这既是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总结,也符合我国国情.另一方面,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必须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须有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但更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因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然而目前我国农民的总体素质与新农村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新农村建设有着诸多的制约。文章就农民素质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影响,对提高农民素质提几点建议。稳导能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建设新农村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呼唤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9.
邵彩菊 《当代经济》2007,(10):66-6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须有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但更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因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然而目前我国农民的总体素质与新农村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新农村建设有着诸多的制约.文章就农民素质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影响,对提高农民素质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姚小飞 《当代经济》2007,(10S):42-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我国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这既是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总结,也符合我国国情。另一方面,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必须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要求。依据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自主发展意识、解决好三农问题、完善法律法规等途径来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建设新农村是中央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即能力的角度来理解新农村建设.文章在全面论述马克思主义的能力思想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指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充分发挥农民的能力则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黄向阳 《经济师》2009,(4):197-19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民是一种福音,对农村是重大变革,对农业是发展机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要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依靠广大农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去实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型农民,但是当前农民的科学素质不高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需要正视这个问题,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教育,提升农民的科技素养,通过造就新型农民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确实有着新的、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确实有着新的、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这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实现这一历史任务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农民是农村的主人,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必然要依靠农民,尊重农民的意愿,发挥农民当家作主的主体作用.维护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时期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面系统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农民的民主法制观念、科技文化素质从总体上看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是不相适应的,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毛志忠 《经济问题》2007,332(4):87-89
韩国的新村运动是成功的.我们应该借鉴韩国的经验与成功的做法,积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目前应该是首先解决农民最需要、最基本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满足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要和城镇化、工业化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要建立让农民表达自己意愿的正常渠道,要尊重农民的"主人"地位,保障农民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蔡亚林 《经济》2007,(7):94-95
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充分激发广大农民的创业动力,挖掘农村创业内在潜力,掀起农民创业高潮,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