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际旅游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国内不少城市提出建立国际旅游城市,并进行了相关实践,而学术界在此领域的研究较有限。文章借鉴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经验,构建了一套包含10个二级指标和70个三级指标的国际旅游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HP模型测算了指标权重,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南京和苏州两市做了初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多项指标略高于南京,两市均初步达到旅游国际化水平,国际旅游业总体特征表现为"一流的资源,二流的服务,三流的营销",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基本符合国际标准,但国际交流能力较为薄弱。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进行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在指出层次分析法构造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后,基于网络层次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综合考虑各层次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从总量、质量和流量3个方面构造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ANP网络层次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论述了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评价城市竞争力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内涵,首先构建了包含旅游环境、旅游资源和产品、旅游服务、旅游市场等四方面竞争力的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根据2007年的指标数据,采用群组层次分析法,得到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旅游竞争力综合和单项得分。最后,采用系统聚类法根据上述城市旅游竞争力单项得分将287个城市划分为四类,针对各类城市的特点提出竞争力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4.
5.
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于一定的产业规模、发展环境、产业业绩与成长能力。文化旅游是以文化旅游吸引物及休闲娱乐方式为对象,以获得深度参与旅游体验,提升文化内涵为目的的一切自然和人为旅游活动的集合。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及指标层组成了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区域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公式可以衡量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大小,并可根据竞争力得分对竞争力进行等级划分。 相似文献
6.
随着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如何提升区域旅游产业品牌竞争力以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已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从区域旅游产业品牌竞争力的涵义出发,在对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区域旅游产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我国旅游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对我国旅游发展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城市旅游、城市竞争力、旅游竞争力、区域旅游竞争力和城市旅游竞争力等方面的文献,从城市、旅游和竞争力三者的交叉视角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水体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旅游资源是指水域(水体)及相关联的岸地、岛屿、林草、建筑等能对人产生吸引力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文章将水体旅游资源划分成“主类”、“亚类”、“基本类型”3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包括2主类、11亚类、32基本类型.文章构建了水体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阐述了指标权重赋值、综合评价与资源分级的方法,对南京市水体旅游资源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南京市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主要分布在水库观光游憩区段、观光游憩河段、观光游憩湖区,而灌区、水闸或船闸均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1.
12.
古村落旅游在我国蓬勃发展,但对其旅游竞争力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社区参与型古村落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熵法等确定主要的旅游评价指标并获得其贡献指数,从游客感知、旅游经济效益、旅游发展经济环境基础和旅游地环境四个不同角度综合地对古村落旅游竞争力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乌镇和平遥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评分等方法获得主要旅游评价指标数据,从游客角度和专家角度对旅游竞争力作出综合评价,并通过两地竞争力指标得分情况的对比,为其旅游产业进一步保护与开发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辽宁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时空演变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计算了辽宁省14个省辖市在1994、1999、2004和2009年4个时间断面上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并对人居环境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排序,依据评价结果揭示了辽宁14个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综合演变、主成分演变趋势,进一步研究了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时间演变和空间演变。通过分析4个时间断面上的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等级分布图和空间插值效果图,揭示辽宁14个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空间分异和空间扩展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4.
15.
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拟以湖南省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深入探究城市生态环境的组成要素,并尝试通过湖南省2004—2008年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关数据的分析,构建区域城市生态环境分析模型并计算湖南省生态环境得分值,预测湖南省城市综合竞争力数据,以期为湖南省建设生态城市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旅游化"--桂林案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城市化原本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非农化过程。但随着近年来中国旅游发展中城市自身旅游功能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旅游活动发生,甚至集中在城市,旅游的城市“化”倾向成为一种趋势。在对旅游城市化概念进行全面解析的基础上,指出旅游城市化除了是一种现象外,还是一种旅游活动向城市集聚发展的动态过程。而城市“旅游化”则是城市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旅游需求,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所进行的在功能、设施、标示等方面的主动迎合过程。旅游城市化和城市旅游化是一种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旅游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城市进行相应的“旅游化”建设,而城市的旅游化建设则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旅游城市化的进程。最后以桂林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模型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模型的确定对于发展及研究城市旅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提出城市旅游发展的三个主导因素以及两个辅助因素:旅游资源、城市经济、旅游需求,城市环境与基础设施,以此提出不同城市旅游发展的四种动力模型:资源驱动型、经济驱动型、需求推动型、综合都市型.依据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构建AHP模型,建立判别不同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模型的判别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广州、深圳、桂林为例,运用判别指标体系进行判别分析,得出北京属都市综合型驱动旅游城市,广州属于经济驱动型旅游城市,深圳市属于客源市场驱动型旅游城市,桂林属于旅游资源驱动型城市. 相似文献
18.
城市旅游客流空间体系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空间动态发展的视角研究城市旅游流空间动态变化,建立了集空间吸引力、空间竞争力、空间成长力于一体的更为综合的城市旅游客流空间体系。选择南京市为代表性案例区,运用了引力模型、偏离份额分析、Surfer等分析方法,从多维视角研究了南京市旅游客流空间动态变化,研究发现:①不同发展阶段客源市场稳定性和集中性具有明显的差异,城市客源市场空间分布总体符合距离衰减规律;②城市间旅游流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旅游客流竞争格局变化明显;③城市内部旅游客流以集聚为主,集聚与扩散并存。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竞争力比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格局的区域化态势日趋明显,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在国家经济战略框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当前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热点问题。而城市间产业的合理布局是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前提之一。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分析模型,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实证案例,通过对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产业竞争力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各城市相关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为各城市按照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调整产业结构,进而为城市群制定产业协调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资源环境与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旅游业以服务为主、重在服务的倾向和观念,是造成旅游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和培育未受到足够重视的一个深层理论原因。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目的而言,旅游资源环境才是真正的吸引因素,从旅游产品的构成来看,旅游资源环境乃是根本的核心要素。环境对旅游发展具有正向决定性作用,是一种确定的关系;旅游发展对环境的作用则有正负两种可能性,是一种不确定的关系。因此,旅游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培育才是旅游业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理论上,应倡导旅游重在环境的观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