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短期流动资本管理再次成为关注的重心。文章以中国为研究对象,借助Rodrik和Velasco的研究结果,对中国1990年~2004年的短期流动资本作了实证检验,发现实际短期流动资本流入规模与最优短期资本规模偏离度较大,在此基础上分析短期资本流入规模增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引起广泛的关注,国际流动资本是否会变得普遍短缺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一、发达国家的储蓄率及国际流动资本供给  相似文献   

3.
无息存款准备金是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为减少国际资本过度流入,以"准备金要求"形式建立的一项过渡性措施。随着资本项目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传统资本监管方式对短期流动资本监管的有效性不断下降。因而,引入无息存款准备金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流动资本周转时指出:“我们暂且不谈由固定资本的平均损耗追加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和生产过程中追加到产品中去的剩余价值,这样,这个产品的价值就等于生产这个产品时预付的流动资本的价值,也就是等于工资和生产这个产品时消费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价值”。这就是说,马克思在研究流动资本周转时是抛开剩余价值和固定资本折旧,仅就垫支流动资本来计算的。如果我们把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剩余价值”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资金”、“积累”所体现的不同阶级内容严格加以区分,马克思分析流动资本周转的这一原理仍是我们分析流动资金周转的根本指导思  相似文献   

5.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的爆发密切相关。文章界定了国际短期资本的概念 ,分析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原因和新特点 ,阐述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风险生成机制 ,提出用托宾税降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与古典学派在劳动价值论上的分歧,对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及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和亚当·斯密的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方法.并且简要分析马克思与科斯的流通费用的概念的异同.说明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经济学著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将2003—2012年细分为8个时间段,具体分析8个时间段内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正的国内外利差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吸引力较小;2003—2012年期间的2个短期国际资本流入高峰是由人民币快速升值引致的;高股价收益率的持续时间较短,其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总体影响较小;正的房价收益率能够引致稳定的短期国际资本净流入。  相似文献   

8.
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大国,其未来的发展和盈利前景被世界各国一致看好,国际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正常和非正常的渠道流入我国,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定造成极大的挑战。论述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判断标准及我国跨境短期资本流动状况,然后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认为应该加强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类市场价格信号在引导、调节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动新型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工作等。  相似文献   

9.
国际短期资本在我国的流动问题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这几年,正是我国经济以较快速度发展,外资引进增长幅度较大,外汇储备增长较多的时期。社会上有一种倾向性意见,认为国际短期资本在国内套汇、套利问题严重,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前车之鉴堪虞。国际短期资本在我国的实际流动情况究竟如何,怎样正确评价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作用,今后应如何管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本文拟就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国际短期资本在我国实际流动的分析目前国内对外国短期资本流入问题的研究大多数是基于某些现象的议论。关于短期外资流动的规模,现行的一些提法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测算隐性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简单算术平均,再加上BOP中可识别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测算出我国1991—2010年短期资本流入流出规模。以此为基础,采用协整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分别分析显性和隐性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发展、金融稳定的影响。结果显示,显性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对金融稳定影响较小;隐性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影响较大,而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较为复杂,无法用简单的线性关系表示。  相似文献   

11.
文章测算了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并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分析了金融抑制政策对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机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金融抑制政策是影响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要将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必须逐步退出长期实施的金融抑制政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分两阶段运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资产价格与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及升值预期,会导致短期国际资本流入我国;同时在人民币兑美元交易浮动幅度扩大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自身的解释能力占到82%。为了更好地应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我国必须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督与审查,尽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资产价格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基于1999年1月~2008年6月的月度数据,运用ARDL-ECM模型检验了人民币汇率、资产价格与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内,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化率和国内外利差是影响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显著因素,人民币汇率水平、国内股市收益率和房地产收益率并未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产生显著影响;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国内外利差和房地产收益率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有显著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我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有中美利差、广义货币供应量、价格指数、人民币汇率以及资产价格等因素,并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主要动因为货币政策冲击、资产价格和人民币汇率升值,货币供给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具有双向作用机制,资产价格和人民币升值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具有单项作用机制。因此,要增强货币政策稳健性,抑制资产价格泡沫,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改变单向升值为双向浮动,以防范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冲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推力(push)"、"拉力(pull)"理论,对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动因、经济效应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改以来,短期资本的流入存在套汇、套价、套利的"三重套利"倾向,拉力因素是吸引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以套汇为主要的投机倾向,部分短期资本通过QFII以及B股市场或者其他的隐蔽渠道渗透到股票市场,并有从短期套利资本转变为中长期投机资本的趋势,并且这些国际资本的突发性变动可能会影响到汇率及股指的波动。  相似文献   

16.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新特点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出现一些新的特点:规模快速扩张;波动性日趋剧烈;证券化、衍生化趋势增强;投机性与破坏性增强。在我国当前国内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的情况下,大量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会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被动增长,影响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并对我国外汇储备和汇率稳定构成影响。消除这些影响需要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谋划应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国际短期资本对于活跃国际金融市场及促进国际资本的全球合理配置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其流动的两面性,也常常令各国陷入两难境地。在我国流动性仍然宽裕,加息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影响下,国际短期资本流入的加速及投机套利热钱的身影在中国愈加凸显。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后新的国际金融形势,加强国际资本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关于短期国际资本对股票市场间波动的传递效应进行研究,首先运用GARCH模型,研究了美国的股票市场与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规律,并量化生成了中美股票市场的波动序列;其次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短期国际资本能否作为一种渠道,将美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影响传递到中国股票市场;最后选取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性指标、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与外汇储备占比指标、中美股市收益率差指标等来构建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的TARCH模型,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效应,且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股市具有明显的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19.
郑航滨 《发展研究》1995,(9):23-25,30
国际资本流动包括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流动两种类型。在引进外资中,国际短期资本的过度流入套利活动对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十分不利。目前我国所处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容易造成国际短期资本流入套利。事实上,1994年我国外债的增长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股票市场的大幅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联合运用HP滤波和向量自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短期跨境资金的波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发现:国内、国际投资者引起的跨境资金流动波动变动频繁、方向各异,驱动因素也有所不同。短期看流入驱动型短期跨境资金对汇率变动敏感,流出驱动型短期跨境资金对利率差和资产收益变动敏感,防范短期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重在防范国内、国际投资者同向交易引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