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当前几个流行的金融开放衡量指数存在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的偏差,并通过一系列修正性和补充性的衡量指数对114个国家在1970—2004年间的金融开放进程的趋势与特征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比较。  相似文献   

2.
资本账户开放使资本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为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入和流出打开了方便之门,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金融风险。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越高,金融风险也越大。然而,资本账户所带来的不断增大的金融风险与一国金融制度的不完善,会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应加强制度建设以满足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长期需要,短期内可以放松对境外投资的管制,减轻资本净流入对人民币汇率和货币供应的压力,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3.
林承祖 《现代财经》2002,22(8):19-22
本文运用经验和已有文献,重新审视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的利益和风险,讨论了金融开放对一国消费、投资、增长以及外资银行进入国内金融系统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由于资本流动易变性、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资本项目自由化对国内经济稳定和金融系统运行效率存在诸多不确定。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外资银行进入能带业净收益,但是,以FDI形式流动的国际资本何以给国内经济增长带来长期的收益。  相似文献   

4.
钟正生 《资本市场》2013,(11):101-105
我国奠定了良好的宏观经济基础,无疑为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创造条件,但对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还是要多一份敬畏之心,多一些防御举措。  相似文献   

5.
资本管制是防范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人们对金融自由化的质疑与日俱增,纷纷主张政府采取适度的资本管制以防范金融危机.本文以1970--2008年的118个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样本,发现大多数货币暴跌事件发生在资本管制较严的背景下;在控制了与货币危机相关的变量的影响后,资本管制程度的放松会降低货币危机发生的概率;资本管制越严格的地方,经济基本面越脆弱.这些分析有助于我们客观思考资本开放的得与失,选择恰当的资本开放的步骤.  相似文献   

6.
华秀萍  熊爱宗  张斌 《金融评论》2012,(5):110-121,126
现有文献对干金融开放的测度主要从资本账户开放和金融市场开放两个层面展开。资本账户开放测度一直是金融开放测度的重点,其包括两个方法,基于资本跨境交易法律法规等限制措施的名义测度和基于实际资本流动的事实测度,其以各国政府为中心,侧重于金融开放的宏观层面;金融市场开放测度主要衡量金融服务部门的对内和对外开放水平,也可以分为名义承诺开放水平和实际开放水平,其以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为中心,侧重于金融开放的微观层面。在金融开放的实际测度中,应结合两种测度方法以求反映金融开放的全貌。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造成国际资本剧烈波动并严重影响各国经济,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尤为明显,引发对资本管制政策必要性的重新思考.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导致的新一轮资本流出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及中国不断推进的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引起的对全球金融状况的敏感性逐步增加,都凸显出合理使用资本管制政策的重要意义.通过梳理近年来关于资本管制政策实施的理论基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待资本管制政策的态度、新兴市场国家资本账户管理的经验,以及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实践等方面的文献,发现现有文献在资本管制政策的有效性上尚未达成共识,未来应从资本管制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使用、资本管制政策的溢出效应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8.
一、金融开放的含义和范畴 金融开放是指一国取消对资本国际流动的限制,开放本国金融市场。实现金融资源配置国际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金融资源对本国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这是金融自由化的最后阶段,一旦本国最终完全取消了对资本流动的限制,就标志着一国金融业实现了自由化。  相似文献   

9.
国际资本流入和流出我国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国际资本流动给一国金融经济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对该国金融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冲击。面对国际资本流动,我国的政策取向是稳定宏观经济,完善金融体系改革,控制和治理资本外逃,防范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采取谨慎、务实的态度,有步骤地推进资本账户开放。  相似文献   

10.
资本市场开放与经济增长:实证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旨在通过对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市场开放的实证检验来明确资本流动、资本市场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在被检验的14个新兴市场国家中有9个其经济增长与资本流动在统计上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该文坚信:尽管检验也表明过去中国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缺乏关联性,但随着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进一步开放,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会日益体现。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hanging pattern and efficacy of sterilization within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as they liberalize markets and integrate with the world economy. We estimate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terilize foreign asset accumulation associated with net balance of payments inflows, across countries, and over time. We find that the extent of sterilization of foreign reserve inflows has risen in recent years to varying degrees in Asia as well as in Latin America, consistent with greater concerns about the potential inflationary impact of reserve inflows. We also find that sterilization depends on the composition of balance of payments inflows.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re are underlying changes in the world economy due to growing integr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ies which are more profound than the events in particular commodity markets, and that our national economic policies should be significantly shaped by these changes. Integration is defined in terms of the convergence of prices on international markets. It is occurring in the markets for commodities, factors and technologies. The freeing of trade multilaterally and unilaterally and 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trading arrangements have all played a part in greater global integration. Global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have changed the na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s in which we trade and require corporations to change their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Governments hav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negotiating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agreements and in providing an environment that allows the domestic producers to compete on international markets. There is, however, no need to change the unilateral trading policies of Australia.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全球金融海啸的原因进行梳理分析提出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格局中的要素格局、贸易格局和产业格局会发生演变,同时,对后危机时代东亚经济整合提出了一些设想,认为亚洲一体化进程和经济货币合作进程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为了推动亚洲区内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亚洲各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  相似文献   

14.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led to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 organized around global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network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have been a driving force behind these developments.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role of MNCs in integrating a host country into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division of labour in the context of Poland. It provides evidence of Poland's increasing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networks that is taking place through FDI inflows. It concludes that, thanks to a large volume of FDI inflows, Poland's exports driven by production fragmentation will continue to expand at even faster rates than those observed in recent years.  相似文献   

15.
王建 《资本市场》2002,(5):18-23
<正> 去年全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只有1.1%,创近10年最低水平,当年工业设备利用率只有74.7%,创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固定资本投资已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失业率已达到前所未有的5.8%,据估计还有可能继续上升。有些人以为,是“9·11”事件打击了美国经济,其实不是。美国经济此次衰退,可以追溯到2000年4月以纳斯达克指数暴跌为标志的新经济泡沫崩溃。在纳指暴跌后,4~9月间道指仍挺在万点以上水平,但自9月下旬至2001年4月,不仅纳指再次暴跌,道指也随纳指双双下跌,纳指从3800点跌至1670点,道指从10850点跌到9480点。美国经济和股市自2000  相似文献   

16.
金融中心之间的国际竞争极为激烈,而全球金融危机将加速其格局的改变。美国和欧盟的金融市场仍旧提供着全球近四分之三的金融服务,但危机之后。它们在许多市场领域的活动都明显萎缩了。新兴金融市场,尤其是亚洲.在过去几年内迅速增长,并且开始加速它们对传统金融中心的追赶步伐。北京、首尔、深圳、上海和迪拜等新兴金融中心自2007年以来国际排名迅速提高,在竞争力水平方面,首尔上升了42%,北京27%,孟买22%,上海16%。关于金融中心的未来竞争态势,我们总结出了四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一,由于既有的市场优势和良好的经济环境,伦敦、纽约、香港和新加坡等传统全球金融中心在危机后仍是全球金融的集聚地;第二,长期来看,新兴金融中心可能在建设市场环境的规模和广度方面取得成功,从而进入全球金融中心的第一集团,而此次危机可能加速这一趋势;第三,地区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可能会寄希望于市场参与者与政策制定者重新将注意力放到国内市场,然而这种优势很可能不会持续太长时间;第四,良好的监管体系是金融中心的重要竞争优势,那些不遵循国际监管规则的金融中心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政治压力和指责。  相似文献   

17.
金融监管一体化:世界潮流还是全球试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考察了46个实行一体化金融监管体制的国家,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金融监管组织结构的一体化改革是世界金融监管体制变革的趋势和潮流吗?我们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第一,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多的国家竞相进行一体化改革?第二,一体化改革如何处理“谁来监管监管者”?第三,一体化改革为何都遭到了重大阻碍?研究表明,金融监管一体化改革的复杂性超出了绝大多数改革设计者的预计,因此,不能认为一体化改革已经完全成熟并代表着未来金融监管的发展方向。一体化改革的有些方面值得借鉴(例如,拆分金融机构的审批权与监管权、拆分监管规则的制定权与执行权等),而另一些方面则值得谨慎和深思(例如巨大的监管文化冲突、监管同一性的异化等等)。基于上述研究,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不宜贸然进行金融监管一体化改革,因为没有任何必然的理由可以保证将“一行三会”合并起来就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18.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特征是"可调节的资本主义".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的应对政策实质上仍然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但政策选择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并会对其未来国家干预的政策选择产生显著影响.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使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加速融合.  相似文献   

19.
长株潭(长沙、株洲和湘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目的是整合三市的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对其作合理规划进而实现经济的高速良性发展。笔者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作了初步探讨,并提出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金融生态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