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和谐社会的经济增长极——城市土地整理的五个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具有极化效应,是和谐社会经济建设的增长极,城市扩张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拥有适宜的土地要素,而土地是稀缺性的资源,城市土地就更加弥足珍贵了。因此笔者认为搞好城市土地整理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这不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城市土地整理必须要满足五个互动:城市土地整理与"退二进三"(传统工业结构调整)互动、城市土地整理与城市商圈改造互动、城市土地整理与城市交通(快速通道、地铁等)整治互动、城市土地整理与城市产业集群培育互动以及城市土地整理与副中心建设互动。  相似文献   

2.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土地整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土地整理工作,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城市用地总量与结构平衡、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此,要建立健全城市土地整理市场准入机制,完善城市土地整理市场规则,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体现市场经济公开、公平、有序、竞争原则,以实现城市土地整理区的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汪锐  何思妤 《财经科学》2010,(6):101-107
城市土地整理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这不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还是一个可持续的动态过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市土地整理必须要注重城市土地整理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和谐互动,城市土地整理与城市商圈再造的和谐互动,城市土地整理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和谐互动,城市土地整理与城市主、副中心统筹兼顾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4.
搞好农地整理的项目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不论是农地整理还是市地整理,我国土地整理工作主要以土地整理项目形式展开。农地开发整理项目是指以土地为对象,通过工程、生物或综合措施,把尚未利用或已破坏的土地资源或利用不充分的土地资源变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达到扩大再生产,形成新的固定资产和新的生产能力的投资建设活动。农地整理与一般农业项目相比有其共性,同时也有自身的一些特性。1.农地整理的综合性。土地利用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整理后的农地为农业生产潜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在整理过程中,自然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使得人…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整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阐述城市土地整理内涵的基础上,对开展城市土地整理的意义、原则、模式和措施进行了总结,为科学认识和规范城市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BOT模式是当前国际上广泛采纳的一种应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的融资方式,它对缓解财政压力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城市土地整理项目的必要性和特征,指出了土地整理投资的不足,应引进BOT模式来解决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的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7.
毛志雄  杜伟 《经济学家》2002,(2):127-128
城区是我国城市的基本行政单元.城区土地整理是根据城市规划,将城区中尚未经济使用的土地加以整合,统一进行建设和开发.作为城区土地开发利用以及促进城区健康、有序、合理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城区土地整理可以解决老城区规划落后、街道狭窄、房屋破烂、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城市功能分区重新改造低矮棚户区、开发闲置废弃土地、搬迁污染企业、建造新型住宅小区、兴办高效产业等,挖掘旧城区中"优地劣用"的潜力,重新处置劣势、低效企业和破产企业的土地使用权,盘活现有土地资产,使城区每一寸土地在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下都尽可能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的产权及其城市开发与经营活动最终都要体现在城市土地的收益分配上.因此,城市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是否合理与健全,关系到城市土地产权各主体方和用地相关方的经济利益.本文主要针对现行的城市土地的收益分配机制的应用状况,对如何更好的实现城市土地收益的分配做了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胡彦 《当代经济》2011,(3):29-31
本文论述了土地整理及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的概念、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思路和经验,并对我国传统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负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解决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胡雪飞 《经济师》2009,(4):29-30
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进程中必须科学开展城市郊区的土地整理。文章从城市郊区土地整理的内涵出发.对我国城市郊区土地整理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结合其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望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布局出发,利用人均建设用地核算方法,计算得出规划期末望城区各乡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值,为未来望城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及政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华明镇通过"宅基地换房"土地开发整理新模式在为中心城市提供了大量城市建设用地的同时,又提供了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建设资金。利用案例分析方法,对华明镇宅基地换房背景分析,分析了华明镇模式在农用土地流转、征地补偿、土地集约利用、产业结构优化、城镇规划以及城乡一体化等方面的现实和理论意义,研究认为华明镇模式是目前解决大城市地区农村城市化面临的土地和资金问题可供选择的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一项旨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却演变成了一场“农民被上楼”运动,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从该政策实施的背景、动因入手,对政策实施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阐述在当前加速城镇化背景下农民被上楼的根本原因及严重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土地整理中重视生态环境是社会发展要求之一,日本生态型土地整理在达到经济性的同时兼顾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我国土地整理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在综述生态型土地整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日本生态型土地整理的内涵、目标和效果,并以日本家根合地区土地整理为例,分析其生态水系建设以及与生态型土地整理相关的公众参与活动,认为要做好生态型土地整理,可以借鉴日本经验,在开展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公众参与,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8  
张正峰  赵伟 《经济地理》2007,27(1):137-140
定量地反映和衡量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挖掘其利用上潜力的大小,可以为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在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及其来源的基础上,将其分为自然和现实转化两类潜力。其中自然潜力评价指标从农村居民点整理扩展可利用空间、改善农村生存条件两方面选取,现实转化潜力评价指标则从区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农村建房周期、后备资源状况等方面选取。同时在界定各指标内涵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方法实现了指标的定量化。  相似文献   

16.
国外可持续土地整理的发展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土地整理最突出的问题是由于采用了一些不适当的技术措施而引发生态问题,从而损害了土地整理的可持续性,这已成为制约土地整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国外土地整理正朝向综合化、生态化、规范化、科技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总结国外可持续土地整理的发展过程和特征,探讨了我国土地整理的目标定位、景观生态保护问题、法律保障、融资方式、公众参与和相关技术,并从土地整理应尽可能保持和提高土地的生产性能、降低工程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损害、保证组织活动的经济可行性以及使公众接受并积极参与四个方面建立了我国可持续土地整理的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17.
倪超 《技术经济》2019,35(7):56-62
聚焦小微企业集聚发展与质量提升,以价值增量为核心梳理了小微企业集聚和质量提升的互动耦合逻辑,发掘两者关系的不同类型或模式,并根据互动主体间关系的差异,将互动关系划分为平台型互动关系、带动型互动关系和倒逼型互动关系三种主要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关系提出了互动质量提升的策略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当前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城乡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综合性的社会经济命题对土地开发整理的要求,认为,土地开发整理正由单一的补充耕地目标向综合化的土地综合整治转变,其内涵和外延逐步扩展,难度也不断加大,所需资金不断增加,管理需要不断完善,思路需要不断创新,提出城乡统筹的土地开发整理新模式。农村土地整治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助推器",是一项"民心工程",所以必须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河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基本建设大量占用耕地,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补充耕地,解决建设用地需求须开展建设用地整理。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建设用地利用的现状,总结了建设用地利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用地整理的方向——重点整理农居点用地。在河北农村建立类似城市的土地储备制度,以解决村庄土地闲置和宅基地超标问题,实现农居点用地逐步缩减,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扶持旧城区和"城中村"的改造;加强开发区的清理整顿,调整用地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