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建民  刘星 《当代财经》2005,(9):112-115
本文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对公司进行保“壳”和再融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论文通过对存在控股股东型公司关联交易量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有控股型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量明显多于法人控股型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配股盈余管理比法人控股型公司更为显著,同时发现国有控股型上市公司在确保“壳”资源免遭“ST”或终止上市的同时可能直接转移了上市公司的利益。因此不公平的关联交易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信息真实性,误导了投资者和侵占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2~2010年的数据,分析关联交易的利益流向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关联交易的利益流向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促进了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另一方面,缓解了公司的投资不足。具体来说,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关联交易的净流入促进了过度投资;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区域,关联交易的净流入抑制了投资不足,净流出加重了投资不足,两者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均不显著。在融资约束较高的公司,关联交易的净流入抑制了投资不足,净流出加重了投资不足,两者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均不显著;在融资约束较低的公司,关联交易的净流入促进了过度投资,净流出抑制了过度投资,两者对投资不足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蔡利  陈晔  黄建明  徐藩 《财经科学》2022,(1):133-148
关联交易是企业集团日常经营活动中的一项重要且普遍的交易类型,但异常关联交易也可能成为企业集团利润操纵的工具。本文选取2014—2018年沪深主板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集团统一审计对上市公司异常关联交易的影响,以期回答统一审计是不是集团治理的一种特殊机制。研究发现,集团统一审计通过发挥知识溢出效应,有效抑制了异常关联交易,而这种影响主要存在于"大所"。异常关联交易是审计师关注的重点内容,不论是复核合伙人还是项目负责人,均能显著抑制异常关联交易。进一步研究发现,集团统一审计对下一期的异常关联交易也存在抑制作用;集团统一审计的审计师任期越长,越能抑制异常关联交易;相较于地方国有企业,集团统一审计更能显著抑制中央企业的异常关联交易。研究结论表明,统一审计可以成为集团治理的一种特殊有效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监管机构完善集团治理、更好发挥审计的治理作用,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近代公司治理理论的"利益侵占假说",大股东可能通过上市公司的关联担保进行"隧道挖掘",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上,作为公司治理的可能参与者,机构投资者发展迅猛。在资本市场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契机之下,机构投资者有能力、有动力抑制大股东的挖掘行为。选取2008年沪深两市A股的183个样本,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关联担保显著负相关,说明机构投资者对关联担保存在抑制效应。同时,我们发现,绝对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关联担保显著负相关。即绝对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绝对控股股东越不倾向于采用关联担保方式进行"隧道挖掘"。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十分普遍,国内不少学者对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与关联交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治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回顾了相关研究文献与研究现状,并提出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实际控制人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第二类代理问题,本文分析了实际控制人移民海外对异常高派现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移民海外强化了其利益侵占的动机,为其利益侵占提供了途径,并显著增加了异常高派现。进一步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较高的股权制衡、独立董事较强的独立性、管理层较高的持股比例、较强的上市监管以及较高的审计质量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移民海外的实际控制人的利益侵占行为。本文的研究为加强对实际控制人移民海外的监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税收监管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性关联交易规模及市场价值的影响。2009年1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这意味着税收监管的加强,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方法发现:(1)《办法》颁布后,上市公司经营性关联交易水平显著下降;(2)《办法》颁布时,公司股票价格显著上升,而且经营性关联交易越多的公司股票价格上升的幅度越大。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对关联交易的税收监管,减少了上市公司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关联交易行为,改善了公司治理,提高了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8.
钟富胜 《经济师》2012,7(3):58-60
关联交易影响公司价值,不同的关联交易对公司价值影响的传导机制是不同的。文章以我国沪深上市公司2005年—2006年的关联交易数据,选择销售商品关联交易,采用中介变量法考察了关联交易对公司价值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关联销售商品对公司价值影响是通过增加营业收入和降低销售费用实现。  相似文献   

9.
关联交易监管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热点,尤其在近年加大监管的情境下,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更为利益相关者关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因其特殊性更是焦点所在。本文选取2008—2010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关联交易监管环境的强弱对关联方利益转移程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关联交易外部监管环境与内部股权制衡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当外部监管程度较高时,关联交易规模不会加剧关联方利益转移程度;当外部监管程度较低时,关联交易规模会加剧关联方利益转移程度。并且股权制衡能够抑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发生,且在外部监管程度较高时,效果更为显著。据此,本文提出完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区市场化进程、市场分割与公司关联交易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我国制造类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转轨经济环境下不同地区间市场化发育水平对企业交易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与资金占用型关联交易显著不同,购销关联交易能显著提高公司绩效;产品和要素市场越不发达、市场化水平越低的地区企业购销类关联交易越多。结论证明,在市场发育不完善制度环境下,关联购销成为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的有效交易方式,这支持了关联交易具有效率观的思想。文章结论对于理解转轨经济环境下企业特殊交易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股份制改组中片面强调公有制主体地位以及股票发行制度的行政审批和额度控制,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问题严重。特别是上市公司在控制权转移后,控股股东控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本文研究了控制权转移后股权制衡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之间的关系,这将为我国今后的产权改革和投资者保护研究提供很好的经验证据。本文研究发现:(1)控制权转移后的董事变更比例、高级管理人员变更比例和控股股东在目标公司董事会中所占的席位比例与大股东利益侵占都显著正相关;(2)控制权转移后的第二至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大股东利益侵占呈明显的U型关系;(3)在股权制衡中,第二至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与大股东利益侵占都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长久以来在我国,关联方交易常成为企业粉饰财务会计报告、转移利润的重要手段.虽然2005 年2 月15 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关联方披露>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对关联方披露的要求有所提高,但是新准则的颁布,并未从真正意义上遏止关联方通过"交易"来达到一些目的.本文将采用典型案例对公司利用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的利润等现象进行阐述,呼吁股市健康稳定发展,更好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主要考察了作为内部治理机制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外部审计制度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制约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有助于抑制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并且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公司聘请高质量外部审计师的动机越大。研究还发现公司选择高质量外部审计师的概率越大,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越小。说明无论是内部控制制度,还是外部审计监督制度,均具有一定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金税三期”工程准自然实验,以2009—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税收征管数字化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显著提高了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机制检验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通过治理机制降低了企业代理成本,抑制了企业关联交易(尤其是异常关联交易);通过信息机制简化了财务报告复杂度,提高了会计信息可比性,验证了税收征管数字化的治理效应。进一步地,基于治理机制的拓展性检验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的治理效应在征纳合谋程度高和避税程度高的公司中更加明显。基于信息机制的拓展性检验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的治理效应在分析师关注度低和信息不透明程度高的公司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小股东利益侵占是目前公司治理的焦点问题。中小股东的利益诉求主要有三:分红、公平性、正的资本利得。在长期中获得持续的正的资本利得是中小股东的真正利益所在。实现上市公司绩效的长期增长是中小股东获得正的资本利得的充分条件。在三种公司绩效风险中,只有第三类企业绩效风险导致的中小股东的资本利得损失才能被称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第三类企业绩效风险的成因是内部控制人与公司绩效的关联程度低。由于数量关联、时间关联、控制关联、机制关联程度低,导致第三类企业绩效风险高,从而产生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中国上市公司2001-2005年的相关面板数据,讨论并检验了关联交易、投资者保护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控股股东,且控股股东有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公司利润的倾向,进而损害了中小投资者利益;投资者保护指标显著地与公司绩效正相关,从而在微观上验证了LLSV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7.
传统经典的股利理论都把现金股利政策看作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工具,并通过市场的反应对其进行检验。但是,它们都忽略了公司的"法律"性和控制权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现金股利政策是公司"法律"之一,它是控制权人意志的体现,渗透着控制权人的利益倾向,现金股利政策可能成为公司控制权人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工具。控制权人利用现金股利挖掘利益侵占"隧道"可能有三种情况:经营者对股东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公司对债权人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在我国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利益侵占"隧道"——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利益侵占的"隧道"。  相似文献   

18.
关联交易与公司治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公司治理水平低,我国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交易掏空公司的情况非常严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关联交易的发生概率呈倒U型关系;股权制衡度与关联交易的发生概率显著负相关;隶属于企业集团增加了关联交易的发生概率;董事会效率、信息披露透明度与关联交易的发生概率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的大量恶性案例表明关联交易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在全面分析1998—2 0 0 2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总体状况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考察了关联交易与股权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关联交易的发生规模与股权集中度显著正相关,持股比例超过10 %的控股股东数目的增加会降低关联交易的发生金额和概率。此外,控股股东间的制衡能力越强,发生关联交易的可能性越低、金额越小。这些发现为通过增加控股股东数目,改“一股独大”为“多股同大”来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改革思路提供了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视角研究投资机会对集团关联担保的影响以及集团关联担保的经济后果,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投资机会越多,其获取集团关联方担保的可能性越大,为集团关联方担保的可能性越小;从异质性角度看,对于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投资机会与获取担保之间的正向关系更强,与对外担保之间的负向关系更弱;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投资机会与获取担保的正向关系更强,与对外担保的负向关系更弱;从经济后果上看,上市公司获取担保提高了公司绩效并且减少了控股股东的资金侵占,而对外担保则降低了公司绩效并且增加了控股股东的资金侵占。本文的结果说明,投资机会是集团关联担保的重要决定因素,集团母公司基于自身利益,根据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决定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分配以及关联担保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