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在固定要素模型基础上的新的贸易模型 在传统的贸易模型中,劳动力、土地、资本是经济函数的自变量,工业经济生产取决于这些要素的数量。但是随着自然资源与能源在地球上日趋枯竭,知识一技术这一当今世界上取之不尽的资源,越来越成为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并且扩大了传统生产要素的生产能力。于是知识一技术就可做为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变量引入一国的经济模型(我们且称之为本国)。假定:①本国只生产和消费两种产品:工业品和农业品。②工业品生产需要投入资本(K)、劳动力(Lm)和技术(T),农业品生产需要投入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方式,一般是指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和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增长的方式,决定经济增长的要素有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资金)、科学技术以及管理等。它们以何种方式组合起来,总是与当时、当地的条件——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市场环境、科技教育发展的程度以及经济体制相联系。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们的组合方式很不相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组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方式,一般是指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和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增长的方式,决定经济增长的要素有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资金)、科学技术以及管理等。它们以何种方式组合起来,总是与当时、当地的条件——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市场环境、科技教育发展的程度以及经济体制相联系。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们的组合方式很不相同;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组  相似文献   

4.
《兼论》一文所提出的“二重决定论”同马克思关于生产决定分配,生产条件所有制决定产品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的观点相悖,而且存在种种矛盾和混乱。市场属于流通范畴,为生产服务,其性质从属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转为市场,绝不应使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由企业的主人变为劳动力出卖者,绝不应把按劳分配改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并非同质,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就不是劳动力的买卖,其市场机制所从属的也不是劳动力价值规律,而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规律。如果公有制经济中也不搞按劳分配,都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但无法实现共同富裕,而且要加速两极分化,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5.
朱瑞 《经济问题探索》2001,(11):104-10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实现的,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向企业供给劳动力,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需求劳动力.由生产要素的使用者(企业)向居民户支付要素报酬(工资),通过双方的无数次选择,按照一定的工资率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劳务生产的职业岗位上.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社会的经济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  相似文献   

6.
祝孔海 《经济论坛》2004,(17):29-31
资本供给与经济增长模型分析。无论传统经济理论还是现代经济理论,都极为重视资本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是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企业家的才能等生产要素,而资本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属于稀缺资源,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显得更为重要。在非充分就业状态下,资本供给的增加可以充分利用其他生产要素,促进产品供给增长,启动潜在的生产能力,使生产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业退出是指随着经济发展和一国经济中各产业地位、作用及相互对比关系发生变化,部分进入衰退时期的产业出现技术停滞、生产供给能力过剩、开工不足、劳动力需求下降等现象,客观上要求一定的资源要素从衰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地缘相邻,资源禀赋、生产传统十分接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部门结构也基本相似,在国际贸易中两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均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由于自然资源相对缺乏,技术资金实力也不雄厚,中国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不具有优势,但得益于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相对高效。进入21世纪以来,  相似文献   

9.
随着安徽省人口的持续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安徽省城镇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它直接影响到安徽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人民生活水平也将产生直接影响。一、安徽省城镇劳动力的供给预测分析根据劳动经济学原理,决定一个地区的劳动力供给的四个主要因素是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就业率、平均工作时间和移民。根据安徽省情况,城镇移民对于城镇就业影响不大,可以不考虑,平均工作时间在一段时间内也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所以本文劳动力供给只考虑年龄人口和劳动力就业率。…  相似文献   

10.
自然资源价值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由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了再生产资源要素问题,从而形成自然资源的价值决定问题。自然价值论、稀缺性价值论、供求结合价值论等都不能说明自然资源的价值实体,作为生产关系的价值并不是主体和客体、人和自然、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而是人和人的关系。学术界认为“否定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依据是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是错误的。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坚持的“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的理论,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其价值是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再生产资源而消耗的人类劳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从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范围、同构性、结构、方式等视角对中美两国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进行比较.美国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表现出供给主体多元化、供给范围小、供给同构性低、供给结构较合理、供给方式市场化程度高等特征;中国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表现出供给主体单一化、供给范围大、供给同构性高、供给结构不太合理、供给市场化程度低等特征.中美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性要求中国应辩证对待美国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一方面可从技术上借鉴美国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某些做法,另一方面需从本国国情出发,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美国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和对外经贸大省,与日本和韩国两国(以下简称日韩)在自然资源、劳动力供给、产业结构、贸易市场等方面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其经贸合作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山东与日韩的经贸合作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山东与日韩经贸合作,尤其是突出了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对日韩招商引资,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据统计,2003年山东与日本的进出口贸易额达88.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矛盾。经济合理性法则和利益动力法则是由这一基本矛盾决定的。前者是生产力法则,后者是生产关系法则,后者是前者的实现机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经济合理性法则的实现提供了最强大的利益动力机制,但只有合理的经济体制才能保证这种动力机制发挥作用。 一、社会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告诉我们,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都表现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环节的循环运动。其中,生产是手段,消费是目的,分配和交换  相似文献   

14.
蔡昉 《经济研究》2022,57(1):16-22
<正>一、 引 言阿瑟·刘易斯(Lewis, 1954)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区分为两个部门,即传统农业为主的“维持生计的部门”和现代工业为主的“资本主义部门”。在传统经济部门中,相对于资本和自然资源来说,人口众多从而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或者说,在这个部门中,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十分低下。由于这个部门的存在,现代经济部门在增长和扩大的过程中,可以用不变的工资水平不受限制地获得所需要的劳动力供给。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经济的迅猛发展,发展中国家明显存在三元经济结构。与二元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流动的条件不同,人力资本起决定作用。本文从三元经济模型中劳动力无限供给出发,在理论上探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促进了我国城市化发展。但由于人力资本障碍等原因,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在此基础上提出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宋伟 《时代经贸》2009,(11):56-57
科学发展在经济方面最基本的表现应当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劳动力资源丰富、资本相对不足的中部地区应该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与生活水平;以摆脱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以扩大内需,为中部地区乃至垒国的经济发展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王荃 《新经济》2014,(8):33-34
一国经济的增长源于资本的投入、劳动力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增长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劳动力增长的有效性.人口作为理解经济增长的一个切入口,将在相当长时间里对一国的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重大决定“逐步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对放开“单独二胎”政策予以解读,从经济增长理论和人口经济理论及西方学者对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展开分析和论证,阐明人口政策适度调整后,经济增长将获得新动力.  相似文献   

18.
家庭因素、现代化经济环境及人口迁移和城市化度都是影响子女需求多少的因素,由需求而导致人口总量的变动,又关系到未来人口劳动力的供给。本文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但是随着经济的发达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深入,人口素质不断地提高,同时技术进步、生产要求效率的提高,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减少不会影响到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产生的必然性1、服务需求的增长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产生的直接根源。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形成与发展直接受经济发展过程中一般社会需求的拉动。一般而言,服务在供给方面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服务产业随着需求的增长而成长,并由需求来决定。需求者的需求时间和需求规模决定服务供给时间和规模程度。一般来说,服务需求增长有两个主要来源即服务的最终需求增长和中间需求增长。最终需求增长主要受制于生活消费和收入水平的影响,而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则是影响中间需求的基本因素。服务需求的增长意味着农村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劳动力份额的增长。这种趋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互重叠是不发达经济向发达经济转化的核心问题,它贯穿于整个农村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20.
<正> 工资制度是发端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基本的劳动报酬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演变,在这些国家中,企业的工资制度也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首先,在西方经济学工资理论的演变中,有几点变化是很清楚的.(1)早期的工资理论强调工资决定中供给和需求的自然法则.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劳动力市场与别的商品市场一样,都是受"看不见的手"支配,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交互作用是工资决定的主要因素.然而,以后的工资理论则注重研究劳动市场和劳动力的特殊性质.这些理论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