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土地资源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自然要素已成为约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成为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文章在分析国内外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及土地利用现状,揭示了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土地的使用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更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文章介绍了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势和在开发土地资源时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有力支撑.文章讨论了土地资源错配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内在逻辑机制,并利用中国城市和行业层面数据验证了相关假说.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低价过度出让工业用地、高价限制性出让商业和住宅用地的"双二手"供地策略是土地资源错配的根源.(2)土地资源错配进一步强化了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刚性,抑制了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转变,这表明土地资源错配的确是制约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3)土地资源错配对不同产业和产业内部升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促进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对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土地资源错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效果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部区域分化以及显著的时序异质性,其中,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显著为正,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则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原理,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好人口、资源与环境三大基本问题。对于石家庄这样一个农业大市来说,要想提高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时又要使经济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就必须大力推行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而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基于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就成为必须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WTO背景下的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华 《经济经纬》2004,(1):102-104
加入WTO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产业莫过于农业。而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在分析我国加入WTO的有关承诺与我国土地利用政策现状冲突的基础上,辨析区域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提出了WTO背景下我国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无锡市东亭镇、安镇镇和羊尖镇为例,通过应用德尔菲法和主成分分析法选择农地利用变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模型,并据此着重分析了区域农地数量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农业集约化、城市(上海市)辐射力以及耕地保护政策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在不同的乡镇,农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素是有所差异的,而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各驱动因素的重要程度也是动态变化的。最后,作者就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合理保护农地尤其是耕地资源;重视耕地质量占补平衡;依据农业产业发展态势,积极调整农地利用结构;推进非农产业升级,合理控制非农用地规模;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的经济约束机制和土地利用决策体系;加强区域合作,避免产业结构的趋同导致的土地利用结构的趋同;促进产业科技进步,提高土地利用占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估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新奇  范纯增 《经济地理》2000,20(4):97-100
本文在阐述了区域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原理的基础上,构筑了区域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利用专家系统构筑了区域农业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理想模型,制定了指标计算标准,运用定性与定量的综合集成法,度量区域各指标的实现程度,根据模型计算的结果,分析了农业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现状水平下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建立一套比较成熟的评价方法,将一个概念转换成可操作的管理模式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从不同的数量尺、空间比例尺、空间维、不同国家发展程度、不同价值观等角度来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来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标准,从土地利用系统的角度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评价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9.
区域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景观生态学思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不够深入,使得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在面临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时常常处于尴尬境地。新兴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核心涉及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内容,借鉴景观生态学理论探讨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不失为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的新尝试。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不足及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景观生态学思维方法,展望了该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余跃  孙建雄 《当代经济》2004,(10):43-44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思想是1990年在新德里召开的“国际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中正式确立的。但关于土地可持续利用尚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统一定义。本文认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就是土地利用既满足当代人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环境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我国西南地区人地矛盾突出,探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但有利于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这种稀缺资源,而且对实现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可持续发展这一视角对土地征用制度进行了分析,指出土地征用制度应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但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背离,因此我们应进行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创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征地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作为城市综合体的高铁站区都依托于权责利益明确的土地开发,但我国大多数高铁站综合开发收效甚微。在分析中国高铁站区开发土地发展权的内涵及其权利归属现状的基础上,认为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在于高铁站区的土地发展权归属不同。在此基础上,以高铁站区土地为核心,以铁路主体为桥梁,对铁路主体与政府之间的土地发展权归属问题进行了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分析,以寻求土地发展权归属的最优策略。结论如下:在地方政府选择让渡、铁路主体选择服从、铁路主体与市场主体形成综合开发联盟并通过铁路主体的最终开发活动实现博弈均衡时,各方获得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13.
土地,作为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空间,不仅为农业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生产资料,而且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安全的基础保障。以山东省蓬莱市农村土地利用为例,论述了土地利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农地发展权定位及农民分享实现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季禾禾  周生路  冯昌中 《经济地理》2005,25(2):149-151,155
经营性征地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强大的行政权力取代了土地发展权的权效。从这一角度出发,文章首先介绍了发展权的含义和特征并总结了我国农地发展权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农地市地化过程中的土地发展权进行了定位,提出将发展权分享引入征地补偿机制即农民参与发展权权益的分享,紧接着探讨了发展权分享实现问题,并对农民发展权分享进行了量化。旨在通过对发展权的适当安排缓解现行征地体制中的一些矛盾,从而在深层次上促进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健全和土地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遗址保护区控制农地流转的法律及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洁  潘秋玲  梁学成 《经济地理》2007,27(4):629-633
通过分析大遗址保护区农地流转的法律和现实条件,认为在城市化和工业化高度发展的阶段,大遗址保护区内农地流转将不可避免,提出大遗址保护区控制农地流转的有效管制方法——借鉴海外土地发展权制度配置保护区土地发展权。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对上海市国家级、市级开发区2007年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可分为四个等级;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明显高于市级开发区;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凶素是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地均工业生产总值、地均利润和地均税收.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不同区域开发区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庄红卫  李红 《经济地理》2011,31(12):2100-2104
运用加权平均法和层次分析法,就湖南省四大不同区域的14个市州开发区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①全省开发区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整体不高,各区域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②长株潭地区开发区工业用地综合效率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在用地结构效益方面有待改善;环洞庭湖3市在开发区投入水平、产出水平上仍显不足;湘中南和大湘西区投入水平、产出水平都有待提高,其中大湘西区结构效益方面表现相对较好。最后,结合各区域开发区工业用地利用特点提出针对性优化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的诱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吴郁玲  曲福田  姜海 《经济地理》2007,27(1):145-148
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开发区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存在功能定位不清、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开发区的土地浪费与低效利用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是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的江苏省开发区,也存在区域内部和区域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文章利用Eviews3.0统计软件,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导致开发区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不同。而在同一经济发展水平上,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率、地均投资强度以及开发区的土地市场发育程度和工业用地出让的市场化率是影响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重要驱动因素。因此,应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从提高开发区投资强度、优化用地结构、积极培育土地市场发育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土地集约利用经济激励机制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发展权理论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权是现实社会关系与主体价值需求的矛盾冲突及其协调的结果,是20世纪一种新型人权。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发展权问题逐渐显化,土地是农民问题的核心,以土地发展权的创设为重要实践,也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必要的制度安排。因此,以土地发展权理论为基石,寻求从静态权利归属向动态的发展理念转变,从代内可持续向代际可持续升华,构建优化土地资源社会与经济效用的可持续利用方略,实现土地资源利用中的可持续利益均衡,从而促进农民发展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97—201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采用System GMM计量模型,剖析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扩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机制和路径。结果显示:土地财政扩张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当达到某一临界值后,土地财政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由负转正,影响曲线呈正U型;土地财政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正好相反。进一步研究得出:土地财政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路径是土地财政扩张可以同时促进地区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其中对前者的影响程度更大。指出:硬化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考核可以减少能源浪费;要消除这种负面效应,还须健全预算约束和官员绩效考核体系,扭转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内在激励和偏好,改变当前地方政府的土地开发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