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政策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较严重:一方面,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发展滞后;另一方面,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主体错位。农民负担沉重。已经成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严重障碍。加大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不仅是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也是减轻农民负担、推动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是帮助国民摆脱贫困、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我国基础教育财政投入不足,省际之间的差异比较大。本文基于2005年~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各省基础教育均等化程度进行了比较。基本结论是:从基础教育的投入来看,我国基础教育经费在各个地区分配不均衡,差异较大;从产出和效果来看,我国基础教育水平发展也不平衡。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上级政府承担基础教育财政责任份额不足有关。今后应在加大基础教育投入的过程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实现基础教育均等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小学经费短缺,体育教师严重缺失,体育教学现状令人堪忧,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培养一支具有体育素养的全科型小学教师队伍迫在眉睫,它是农村基础教育可持续与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教师教育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更能体现学科的生命力和价值,尽快缩短农村体育教育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对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4.
王希文 《经济师》2008,(5):61-62
农村基础教育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农村人口和劳动者的基本文化素质。针对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和现有的改革模式的不足,需要改革农村的基础教育,将其与非农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对建立新型农业主体和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本身都是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5.
公共财政体制下我国基础教育的投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因其产品的公共性和外部性而成为世界各国在发展中都极为关注的问题。我国的基础教育在总水平及地区分布上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本结合我国基础教育投资的现状,通过对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下的基础教育定性分析,就基础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瑞锋 《财经问题研究》2007,(4):92-96,F0003
通过对20年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发现:(1)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对农村经济就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农村经济就增长0.28%.(2)我国农村教育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4%.(3)农村义务教育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明显,但我国低重心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导致投入不足,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异常艰难.  相似文献   

7.
1.鉴于农民受教育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政府在今后工作中应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一方面,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资总量,将农村基础教育的开支列为国家财政重点项目,保证农村教育的校舍、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及贫困户子女的受教育水平,从而保证我国义务教育在农村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科技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能培训体系,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的农技推广队伍,通过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的开发工作,以及做好农村的科技普及工作,来提高农村人口的综…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构建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评价体系,综合采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及面板回归模型对我国省际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2002—2014年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呈现类"S"型稳定上升趋势,局部表现为增长型、波动型和突变型三种演变模式;省际间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绝对差异呈现缓慢扩大趋势,但相对差异呈缩小的态势。(2)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在全局趋势上呈自东北向西南衰减的梯度格局特征;空间上遵循"低水平均衡→较低水平轴带→较低水平均衡→较高水平轴带"的渐进式演变过程,且不同配置水平类型具有鲜明的"集群化"分布特点。(3)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空间上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的俱乐部趋同特征显著,高值先导区主要集中在东北与东南沿海地区,低值陷阱区集中分布于西南与华东地区。(4)面板回归结果显示在研究期内城镇化发展水平、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具有正向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了政府应该承担起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责任。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实行中央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基础教育财政责任基层化,造成基础教育不公平发展。当务之急,应加大国家财政的整体教育投入总量,改革投入体制,建立规范的基础教育财政逐级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0.
分税制改革引致了我国地区间的纵向财政不平衡,同时政府偏好有助于GDP增加的“硬公共产品”供给决策,导致了我国地区间基础教育服务绩效的不平衡。运用中国1998~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经济发达地区的纵向财政不平衡与基础教育服务绩效水平显著负相关;财政支出分权实际上有利于提高基础教育服务绩效;在地理环境较差地区,财政分权对基础教育服务绩效水平的促进效应显著下降。缩小纵向财政不平衡、提高财政支出分权程度、教育财政支出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有助于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服务绩效的均衡。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9,(11)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改善民生、社会和谐、同时也对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尽管当前我国偏远地区乡村基础教育在整体大环境有所改善,但在此前提下基础教育仍然处于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文章是基于大学生群体在基础教育发展较好的相对发达地区的观察与教学的探索引进,扎根于偏远地区的乡村,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改善和探索,从而便于适合不同地区教育发展的教育方式针对性实施课外教育,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针对偏远地区乡村的基础教育实地考察调研,做出的一些关于在新时代下偏远地区教育改革的一些看法及切实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永国 《经济论坛》2004,(6):108-109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小康建设的历史时期。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低,不全面,不平衡,差距主要反映在农村。农村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的经济体制在很多方面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还有不适应甚至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地方等等。  相似文献   

13.
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阻碍与应对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师》2018,(2)
我国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大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著名的超级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很大,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过正是由于国土面积广大,使得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问题,这种发展不平衡影响了我国的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也会阻碍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度。因此对导致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促进我国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升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公平角度,利用泰尔指数分析我国2003~2011年31个省(市、区)城乡公共产品在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方面供给的不均等化程度,从而给出农村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的优先序.实证研究表明:城乡之间公共服务不均等化程度最高的是医疗卫生,其次是社会保障,最后是基础教育,因此在优化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上需要优先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其次是社会保障事业,再次是农村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5.
提高农民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近年来 ,我国农民素质有缓慢上升的趋势 ,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 ,成为影响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政府和社会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结构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结构问题凸显,在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上,留守的老年人、妇女和儿童多;在素质结构上,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下。农村人口结构的恶化与失衡直接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影响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安定和谐,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开展。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对劳动力的转移加强引导和控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进入农村,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强化农民农业技能培训等,从而优化农村人口结构,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3,(9)
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是改进农村教育现状的最重要的举措,是新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渴求优质教育愿望的迫切需要,是科学发展教育,落实"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提升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具体措施在于一是政府要对农村基础教育进行政策调控;二是要建立新课改背景下全新的培养模式;三是要构建合理的师资配置体系;四要改进教育教学内容;五是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共享;六是要完善教育质量的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城乡二元教育与劳动力异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教育经济学角度研究我国二元经济下城乡教育差异对劳动力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投资体系使城乡二元经济放大地投射到教育领域,引起城乡教育一系列不对称,形成二元教育.在二元教育下,农村学生接受较低质基础教育,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差,进入劳动力市场后对生产技能掌握不足;同时在进入更高层次教育的选拔考试中处于劣势,在受教育的质量和数量两方面都低于城市学生,最终导致低生产率,形成城乡劳动力异质性.在二元经济下,应对农村教育实行倾斜性政策,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弱化城乡教育二元化,逐渐消除城乡劳动力整体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财政体制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基础。一方面,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发展及演变的过程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央与地方财政在权力和责任分配上的变化;另一方面,中央与地方财政权力与责任分担机制的改革决定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体制,也决定了投入主体的权力与责任的分配。根据传统的测算指标,如各级政府的政府支出比例,我国的财政体制是高度分权化的。《预算法》授予地方高度的自治权--各级地方政府都有独立的、经由各级人大批准的预算。自市场化改革以来,政府问的收入…  相似文献   

20.
占国土面积90%以上,有9亿多人口的县级区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它们的社会经济系统能否有序持续的发展,不仅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也将决定着全国的生态环境水平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城乡结合部,以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主体,即从事三大产业的经济再生产,又兼蓄社会、化教育、卫生等领域发展的县域,是我国实施党政领导管理和实现各项事业持续发展调控的基层综合社会经济系统。没有农村人口的有效控制和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没有的农业的持续稳固发展和其基础的不断加强,没有农村生态环境的积极改善和保护,就不可能保障我国《21世纪议程》远大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构建县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对县域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能力进行评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