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家盟 《江南论坛》2004,(11):11-12
只有有了强烈的执政意识,才能深刻认识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才会自觉地把这项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舟山市各级党组织强化执政意识,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思想认识有了较大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发现,在一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对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存在错误的认识,有的认为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央、省委考虑的事情,和基层没有关系;还有的认为共  相似文献   

2.
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论问题。也是新形势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方式、执政主体、执政环境、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等密切相关。在这些诸多因素中,科学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意识、高素质的执政主体、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是执政能力建设的三个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贯彻落实好"十二五"规划,"全党必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表述。我认为,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就是在执政条件下,共产党的活动和建设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趋向。它涉及党的执政本质、执政基础、执政方式、执政能力,等等。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目的是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执政、发展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如何增强执政基础是党的自身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执政基础是指党在执政的过程中赖以掌握政权、巩固政权,保证事业成功所必备的根本条件和基础前提,是一个执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惟一的执政党,党在执政中能否获得支持,以及所获得的支持程度如何,最终取决于我们党的实际作为,取决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执政党在执政以后,都必然要想方设法地扩大其合法性基础,证明自己权力来源的合法性。人民群众对过去和现在执政能力的认同并不等于对未来执政能力的认同,更不能说明党的执政能力不再需要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就一劳永逸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已经九十年了,要想继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增强执政意识,不断地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不断地巩固执政合法性基础。因此,巩固执政合法性理所当然成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首要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政党的“执政方式”是指政党控制公共权力的体制、机制、途径、手段和方法。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了“党政合一、集权于党”的执政方式。这种传统的执政方式的形成,有其历史合理性。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执政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无论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还是政治文明建设和中国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无论是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的强制要求,还是国际政治多极化、国家治理民主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强力影响,无论是执政几十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还是当前对提高执政能力的强力诉求,  相似文献   

8.
突发事件主要是指那些突然发生、带有异常性质、人们缺乏思想准备并难以控制的事件。比如现实情形中突然发生的政治军事事件、自然灾害事件、恶性生产和交通等方面的事故以及重大刑事案件和严重的社会动乱,等等。能否科学应对突发事件,是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大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搞得好不好,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强不强,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科学不科学,都可以从党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覃凤英 《经济师》2006,(1):31-32
新时期认真研究和努力探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意义重大。文章认为:只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更新执政理念、增强执政意识;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治党;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得到真正加强。  相似文献   

10.
政绩观,就是对政绩的认识和态度,属于价值观和社会观范畴。领导干部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决定其执政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决定其为谁执政,怎样执政。  相似文献   

11.
政党执政的成效性,决定于执政党对执政规律的把握,特别是对执政基本关系层面问题的科学妥善的处理。所谓科学,内含的是整理事实、找出规律、作出概括;所谓规律,其基本特性是客观性、必然性和重复有效性。由是可知,政党的执政实践,应是探讨科学执政的经验、认识“无处不在”而又“居无定所”的执政规律最便捷、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所以,我们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执政现象,去解读分析,处理执政基本关系方面的关键所在,当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2.
教育期刊是一种传播教育信息的特殊期刊,作为教育期刊的编辑必须树立四种基本的编辑意识:主体意识、危机意识、受众意识和策划意识。  相似文献   

13.
朱伟 《江南论坛》2003,(5):34-35
党的十六大提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适应新世纪新形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对于地方党委,就要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抓住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执政水平这个关键,在实践中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一、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水平,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列宁曾指出,党之…  相似文献   

14.
邮政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邮政改革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关头,改革越深入,攻坚难度越大,风险也越大。面对复杂的发展环境,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实事求是,沉着应对;要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切实坚定发展的信心;要进一步强化改革意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相似文献   

15.
执政党的执政都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基础上运行其执政权力的,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须臾也离不开其生存和运行的环境,这是挖掘政党潜力,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石。从一定意义上说,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取决于执政党对执政环境的正确把握和对执政使命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6.
《发展导刊》2004,(4):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站在历史的高度,认真总结和汲取党执政55年来的成功经验,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会议主题,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抓住了党的建设的关键,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结合点。特别是对执政经验、总体目标、指导思想、主要任务的论述,使得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执政理念更加体现出了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任何执政党都必然面临维护执政安全问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这个问题尤为重要。因为从历史上讲,共产党不是在议会体制内产生的,不存在同其他政党轮流执政的问题。它要执政并长期执政,就要始终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永远走在时代前列。而苏共执政失败的教训也说明,共产党的这一执政特点又是不可逆的。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执政安全意识,因此,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我们必须对影响党执政安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以便应对各种困难、压力和挑战,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  相似文献   

18.
王炳申 《经济论坛》2003,(12):60-61
党的十六大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新发展,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我们的各项工作能否做好,我们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我们的事业最终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在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经受许多严峻考验,能否过好权力关,是其带根本性的考验。十六大所强调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通过自觉地学习和党性锻炼,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提…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将之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强调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提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提高全党的执政意识,对于深入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三个为民”的起码要求,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