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园林树木的服务功能直接影响着城市绿地系统和城 市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但是,多年以来,园林树种选择机 制和方法却缺少理论支撑,常常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通过上 海50种园林树种“植物功能性状-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框架的 构建和17个性状变量因子分析发现,树种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 服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形态上,树高决定了树木形态 和树冠大小,对小气候调节、径流调蓄、空气净化和消声减噪 等调节服务具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叶片性状影响固碳释氧,以 及养分供给等生态系统过程,并最终反馈在树种种间服务差异 上。树种的文化服务直接与人类偏好相关,具有复杂性和特殊 性,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做出权衡与取舍。“植物功能性状-生 态系统服务”评价框架为园林树种的选择和树种规划提供了一 种客观理性的方法,便于针对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相应的 树种选择依据,以实现城市绿地综合效益的定量化与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城市自然有益人体健康,并成为风景园林领域参与 公共健康事务的一种有效干预途径。系统梳理MA《千禧年生 态系统服务评价》和IPBES《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全 球评估报告》中有关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与健康的理论联 系,并区分与归纳城市自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服务功能和实 际服务功能,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提出自然-健康效益实现的 “自然属性-自然潜能-自然暴露-自然使用-健康效益”级联 转化逻辑与关联过程。最后提出自然健康效益研究的集成评估 框架、评估环节与模型方法,以期为自然健康效益研究提供系 统性分析理论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3.
植物是城市绿地中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在发挥多种重要的正面生态服务功能的同时,也呈现出种种负面效应。文章针对城市绿地植物的花粉污染、有毒、有刺、病虫害、忽视设计、管理相关规范、引种生物入侵等导致的负面效应及其改善策略进行了探讨,对于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使城市绿地建设更加规范、有序和健康发展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游园是中国城市绿地系统分类中分布最广的一类, 其功能多样、特色鲜明,具有重要的社会-生态价值。以探讨 游园使用满意度影响因素为目的,基于扎根理论总结出布局及 选址特征、功能及设施特征、环境适宜性特征、景观观赏性特 征、管理与维护情况5个影响游园使用满意度的核心范畴及其 20个构成因子;借助结构方程进一步明确各范畴及因子的关联 性;基于分析结果并结合城市转型发展阶段的总体要求,对未 来中国游园空间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保障空间发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还原组织,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了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结合开封市绿地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绿地系统建设应采取进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制订出城市绿地的科学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和大 量污染物排放,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不可避免 地影响到土壤、生态系统乃至人类的健康。城市绿地土壤在促 进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及人类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 渐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梳理了以下3个方面内容: 1)城市绿地的兴起与分类;2)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的内涵与评 价;3)绿地土壤质量提升技术。在全球推动可持续发展与绿 色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权衡城市绿地土壤资源开发保护与城市 经济发展,是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因此,未来 应深入绿地土壤质量理论研究,加强绿地土壤质量监测,综合 研究绿地土壤质量评价体系,阐明绿地土壤在陆地生态过程中 对自然、经济及社会的影响,为推动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不同于一般的自然森林生态系统,它的主要受益者、使用者、欣赏者是普通公众,但目前的生态服务功能的相关评估一般直接借鉴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的专家评估方法和体系,忽视了公众参与评估的环节。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公众咨询法、频度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对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中的公众重要度进行了跨地域、超大样本的探索研究,并针对城市绿地植物的负面效应评估进行了实证应用探索,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海岛城市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其绿地系统具有不同于内陆城市的特殊性.文章以福建省东山岛为例,分析城市绿地系统的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在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分别对基于"斑块-廊道-基质"理论的城市绿地类型进行规划研究,以实现海岛城市城市绿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引入适应性理论的从动、协动与能动适应层级与耦 合、协同、系统适应思维,结合对山地城市景观环境特征与生 态作用机制的系统分析,分别从城市绿地结构组织、绿地空间 布置以及绿地要素统筹三方面,结合典型规划设计实例,提出 了适应山地宏观地貌、微观地形以及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方法,以弥补现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地域针对性欠 佳、山地适应性不足的问题,以为山地城市和谐人居环境建设 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地是以土壤为基质、以植被为主体、以人类干扰为特征,并与微生物和动物群落协同共生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绿地作为城市中最易感知的半自然因素,具有比较突出的生态功能,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本文探讨城市绿地功能及城市绿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理论研究上的不成熟和实践中急于同国际形象接轨的思想使我们在景观生态规划建设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澳门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随着 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其生态环境压力逐渐加大,人们对城市绿 色基础设施(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UGI)提供的生 态系统服务需求也日益增长。基于RS、GIS技术并结合社会、 经济和自然等多源数据及实地调研,以统计分区为单元评估热 岛调节、雨洪调节、噪声消减、休闲游憩和景观美学5种生态 系统服务的需求程度并分析其关联和差异,最后以此为基础提 出需求视角下的UGI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各类服务的 高需求区多分布在澳门半岛地区,离岛较少;2)多种服务需求 存在空间上的协同效应,针对各分区特征构建多功能型UGI可 有效改善需求;3)澳门有72.5%的人口处于较高的服务需求状 态,人们获取各类服务的公平性需要得到改善;4)通过聚类分 析得出5种不同需求特征的分区群,并从UGI建设、更新和保 护的角度提出涉及空间分布、功能优化和实施途径等方面的针 对性管理策略,加强UGI管理在生态内涵上的考量,补充以需 求为导向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城市绿地资源日益丰富,绿地建设由单纯 的规模扩张转向扩容提质并举的新时期,城市绿地发展开始向 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转变。在全面分 析了当前我国现行绿地管理中城市绿线划定、行业指标管理、 绿地系统规划、遥感调查与测评几种常用方式方法的现状、问 题及彼此的耦合关系之后,进一步提出我国城市绿地管控需首 要解决城市绿地资源价值化评估的关键科学问题,同时提出城 市绿地管控需结合大数据向精细化和智慧化发展,行业指标体 系需进一步从空间和指标内涵上进行扩充等具体建议,为切实 提升我国城市绿地管理水平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绿色空间形态及功能对体力活动的频次与质量有明显的影响,但绿色空间内的体力活动与公众健康之间复杂的关系尚不明确。通过对绿色空间内体力活动的健康效用分析,建立公众健康与绿色空间设计的联系。在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文献搜索引擎的基础上,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 2款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全面梳理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相关研究的演进历程,揭示以绿色空间内的体力活动为核心的学术热点与前沿。结果表明体力活动是绿色空间发挥健康效用的重要媒介,尤其在抑郁情绪恢复方面具有显著疗愈效果。从促进健康的城市景观而言,提升体力活动吸引力的绿色空间质量和可达性、加强绿色小空间的网络和品质建设、调整设计指标的绿色空间政策等,都可以促进未来绿色空间健康服务功能的拓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是城市绿地规划及建设的重 要指导性文件。历时性的文本解读可以梳理城市绿地系统规 划脉络,厘清规划思想、规划内容、规划方法等变迁与发展 特征,了解政策法规、城市发展等因素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建设的影响,并为未来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提供可借鉴的方向 与思路。利用文本分析法,结合ROSTCM6软件,对重庆70 余年的13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进行定性及定量解读,从 规划范围与层次、绿地分类、绿地布局、绿地指标4个方面梳 理重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变迁脉络;总结出重庆城市绿地 系统规划具有“公园绿地始终为规划核心内容,系统化思维 逐渐形成,生态保护理念日趋凸显及山城特色不断被塑造” 的发展特征;探讨了政策标准、法律法规、制度改革与技术 进步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提出响应 城市发展定位、协同国土空间规划的重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编制新思考。  相似文献   

15.
绿色基础设施是城市韧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城市韧性的重要支撑。城市公园绿地通过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 务功能来增强城市的可持续性和韧性。对城市公园绿地韧性的 测度研究是探索城市韧性研究的微观路径。从生态智慧研究中 获得启发,重新理解“社会生态系统韧性”“干扰”等含义, 尝试将“社会生态系统韧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进行关 联研究,通过生态系统服务来表征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的本质内 涵,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构建城市公园绿地韧性测度 的体系框架,并提出通过多情景规划的路径达到“供需动态匹 配”,进而实现城市韧性提升的目标。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匹配构建城市公园绿地韧性的测度体系,为城市韧性提供了一 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公园绿地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生态基础设 施。在参与国家《城市绿地规划标准》的编制过程中,通过 对159个中国城市(含港澳台地区)主要公园类型发展现状的大 样本数据分析,提炼相关的城市公园建设主要规划指标,包 括公园绿地的面积规模、绿地率和功能分区。研究表明:我 国城市综合公园的建设规模多为10~50hm2,社区公园多为 0.1~5hm2;综合公园的绿地率平均值为75%左右,社区公园 绿地率平均值为65%左右。综合公园需具备儿童游戏、休闲游 憩、运动康体和文化科普4项基本功能,兼容园务管理、演艺 娱乐与商业服务等配套功能。社区公园需具备儿童游戏和休闲 游憩2项基本功能,兼容运动康体和文化科普等辅助功能。合 理地确定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指标,有利于我国城市绿地规划 理论与实践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城市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日趋严峻。作为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山地公园对于满足山地城市居民的游憩休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评价有助于科学指导山地公园的优化,提升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游憩服务质量,提高市民的游憩体验感。以承德市为例,对中心城区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基于承德中心城区山地资源和环境特征,着重从市民对中心城区山地游憩环境的需求、感知出发,应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游憩环境、游憩设施、游憩感知、游憩承载、游憩区位5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基于GIS平台对这些指标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定量化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加权叠加,得到承德中心城区21个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等级。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山地公园游憩开发建设指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满足市民对山地空间的不同游憩需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山地公园的生态游憩建设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绿地空间具有减缓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微气候、 减轻噪声、改善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增加生物多样性等诸多 优点。城市绿地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能仅依靠 “自上而下”的上层规划来进行,同时应关注社会公平性、 经济效益、市民意愿等因素,从精细化尺度贯彻公众参与制 度,真正实现市民共建的“人民城市”。对公众参与政策的 起源与发展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在城市绿地建设中不 同阶段的公众参与方式。以柏林、伦敦的“植树计划”政策 为例,从资金来源、公众参与方式、参与形式、参与层次、 计划成效几方面,比较分析2个城市植树计划的公众参与模式 与深度及优点与不足,以对中国绿地建设提供借鉴。最后, 针对我国公众参与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精细化构建制 度法规保障体系、精细化资金来源途径,以及搭建精细化参 与渠道三方面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