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曾珠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8,(2)
中日韩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日韩三国的必然选择。而贸易一体化又是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阐述中日、中韩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和趋势,对中日韩贸易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2016年10月4日,由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基本达成.TPP协定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即原产地原则以及商品进口贸易关税减免这两大方面.本文结合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点,首先从中国制造业经济的角度分析了TPP协定对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将造成的影响,其次根据协定中涉及关税减免等角度分析了TPP对中国的贸易经济的影响,最后针对我国就对冲TPP协定带来的负面影响应采取的战略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赵青松;李彦锋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4,(12):102-108
通过测算中国FTA深度指数及“经济—政治—法律”三维视角下制造业各行业供应链风险指标,实证分析FTA深度对供应链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升FTA深度能降低供应链风险水平,且其影响具有滞后效应;FTA深度对高、中高技术水平行业供应链安全水平的提升作用较显著;FTA深度能够细化产业分工水平、提高产业研发创新能力、降低对非伙伴国中间品依赖度与集中度,促进供应链安全水平上升。应加快签署高水平FTA,推动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或地区建立自贸区,打造高稳定、强韧性的供应链体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日韩三国贸易的实际情况,把影响中日韩三国的贸易主要因素确定为经济规模、人口、运输距离、制度安排等变量,并且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制度安排对各国贸易的影响是均显著的。因此,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协定的缔结将促进区域内贸易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以其迅猛发展之势成为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都密切关注的区域贸易协定。所以,首先回顾了TPP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对中国的影响,并得出了中国应积极应对并适时加入到TPP的谈判中来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7.
中日韩三国经济利益高度捆绑,形成了经济命运共同体.为了加深三方经贸合作、提升地区整体抗风险能力并开发经济潜力,中日韩自贸区的构想应运而生.但是,由于三国间的经济磨合、高新技术转移和国际政治影响等诸多因素,中日韩自贸区面临着阻力.但在后疫情时代,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寒流深化,中日韩三国抱团取暖以求抵御风险的地区主... 相似文献
8.
一、中韩建立FTA的基础和背景中韩建交二十年来,无论从彼此的贸易地位还是从双边贸易规模、贸易结构乃至贸易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据统计,200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2005年,韩国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五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2009年,中国作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已是其第一大 相似文献
9.
开放经济下我国的战略贸易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条件下,实施战略贸易政策,通过“利润转移”和规模经济的“外部效应”,为国内产业培育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开放经济下,自由贸易是我国的最终目标选择。同时在WTO的框架下,实施有效的战略贸易政策是我国当前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从中新FTA的签订看双边服务贸易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西兰是南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国家,自1972年中新两国建交以来,经贸关系一直稳定、健康地发展。1997年,新西兰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2004年,新西兰 相似文献
11.
经济互补性、竞争性与中、日、韩FTA对象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与欧美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不同,中、日、韩三国并没有走"先区域内一体化,后扩展到区域外"的道路,而是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区域外.本文从经济体之间的经济互补性与竞争性角度,简要分析了中、日、韩FTA对象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的农产品贸易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产品贸易在中日韩经贸中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如何解决农产品贸易问题是中日韩建立自由贸易区各方关注的焦点。深入分析中日韩农产品贸易现状,构建竞争力测度指标,从国家层面和产品层面分别对三国的农产品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农产品贸易问题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中的复杂性,探讨解决农产品贸易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地处亚洲的经济实力最强的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合作倍受世人瞩目,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是推动东亚区域合作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就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提出自己的设想并对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日韩农产品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文章归纳了中国对日韩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并利用CMS模型分析中国对日韩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成因。实证分析显示:总体上看,对日韩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推动类型,在加入世贸组织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分类别看,对韩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在加入世贸组织前一时期主要得益于水产品和谷物产品出口增长的拉动,加入世贸组织后则主要得益于水产品和园艺产品。 相似文献
15.
蔡玳燕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2):464-466
德国的博物馆文化是当代德国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意志民族文化中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亮点。研究德国博物馆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发展条件以及当代德国博物馆文化所呈现的特点,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及新农村建设正在不断推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国家来说,有启示与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已成为朝鲜半岛最重要的经济合作国之一 ,在地区经济合作中有着良好基础和条件。本文分析中、韩、朝三国的双边贸易与投资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提出进一步实现该地区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的可行性及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7.
日本、韩国产业政策演变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实行产业政策,但实施比较成功的是日本和韩国。两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制定适当的产业政策,使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本文分析日、韩两国产业政策的发展历程、产业政策实施特征及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环境管制加强和环保运动发展的推动下,西方一些大型企业纷纷建立了环境管理战略,并对外报告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和环境业绩。推动西方环境报告的主要力量有法律和政府管理部门的规范、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协调、会计职业界的贡献和先导企业的努力等四个方面。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规范与研究应借鉴西方经验,加强政府部门的协调,积极参与国际协调,引导和鼓励先导企业的报告行为,加强跨学科和跨部门的联合攻关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金融监管一体化模式逐渐成为了一些重要国家金融监管体制变革的选择,其中包括曾以全能银行模式与分业监管并行闻名于世的德国。德国的一体化监管模式变革,既有与英国等国模式的共性,也在组织架构、权力安排,特别是一体化监管机构与央行的关系上,显示出其独特性。一体化模式变革适应了金融各业边界越来越模糊的客观需要,提升了德国金融业竞争力。对处于变革中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而言,德国一体化模式的引入与运作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强百发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5)
随着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有机农业成为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有机农业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韩国对有机农业的政策支持、认证管理、法规建设及政府和非政府推动有机农业等措施,促进了有机农业的迅猛发展,但仍存在技术和推广等方面的问题.我国有机农业比韩国起步晚,可借鉴韩国发展有机农业的经验,解决好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和粮食自给的矛盾,加强有机产品认证,引进农业直接支付制度,使我国有机农业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