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野中的会计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社会具体经济制度及经济发展和运行的分析,是研究会计学的直接理论基础。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商品货币理论为基础阐述了会计的本质,从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概括出会计核算的内容,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固定资本损耗理论、成本价格理论对会计中计算折旧、计算成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资本流通理论所揭示的资本运动规律与构建新发展格局所要求的畅通经济循环这一核心要旨深度契合,为分析数字经济赋能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指导。在企业层面,数字经济保障货币资本需求、畅通生产和流通过程、加快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进而促进单个资本循环和周转,畅通企业“微循环”;在社会层面,数字经济丰富商品流通品类、促进社会总产品实现、赋能扩大再生产,进而提质增效社会总资本循环;在国际层面,数字经济拓宽商品流通范围、巩固国际供应链、重塑国际竞争主题,进而加强国际资本合作与竞争,实现内外循环双向互促。应从加强数字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流通运行体系数字化转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机制三方面入手,发挥数字经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动力引擎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总公式为G—W…P…W’-G’,它从整体上表现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经过一系列互相联系、互为条件的转化而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预付价值不仅保存了,而且还增值了。但是,我们也看到,马克思资本循环公式忽略了交易成本的存在,尤其是其生产过程没有从微观层面对企业内部权威如何配置资源加以分析。因此须将新制度经济学分析纳入马克思理论的分析框架中,强调交易成本理论和代理理论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一、资本循环周转理论与我国流动资金管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循环和周转实现条件、方式、效果的一般原理。它不仅对现代资本主义资本循环和周转有着特殊作用,而且对我们搞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当前改革我国流动资金的管理,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从马克思-斯拉法联合生产的角度明确了包含新、旧固定资本的生产价格与活动水平均衡方程,其次通过斯拉法-置盐-中谷的方法把此类联合生产体系简化到一类增广列昂惕夫体系,同时对斯拉法-置盐-中谷的方法进行了一般推广,最后明确了仅含有新品固定资本的简化体系下只有通过毛利润来定义利润率和积累率剑桥方程式才能成立。  相似文献   

6.
斯拉法复兴了古典理论以联合生产来研究固定资本的分析方式,这种方式不仅避免了新古典理论的逻辑缺陷,而且为从新的角度研究固定资本问题提供了思路。最近一些关于可转移机器的模型研究不仅重新激发了对固定资本问题的研究兴趣,也改变了对现有理论的一些认识,这些都使得重新梳理斯拉法体系下固定资本问题的研究成为必要。本文是对斯拉法体系下已有固定资本模型的综述性研究,总结了各模型假设条件和成本最小化生产技术的特点,并指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置盐—中谷以及藤森的数学简化方法,将含有新旧固定资本的马克思—斯拉法的联合生产体系简化为仅含有新品固定资本的列昂惕夫推广体系后,得出剑桥方程式虽在马克思—斯拉法体系下成立,而在列昂惕夫推广体系下一般不成立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8.
黄兰 《当代经济》2007,(17):60-61
资本循环理论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增值的实质,而且其内在的经济内容及规律对于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拟在深入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理论的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该理论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艳 《财经研究》2007,33(7):58-69
文章尝试从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进行探讨:一是依据马克思剩余价值基本理论抽理出这一理论的基本假定条件,并在这些假定条件下构建经典马克思剩余价值函数的基本模型,然后根据现代经济发展变化的现实,改变部分假定条件,尝试构建一个新约束条件下的剩余价值动态模型,这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的重要内容。二是探讨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最大化生产模型与西方利润最大化的沟通与连接的问题,并通过数学推理证明两个模型在技术层面是完全可以相互沟通,这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资本循环理论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增值的实质,而且其内在的经济内容及规律对于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拟在深入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理论的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该理论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