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培育与发展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我国汽车工业所要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在详细分析了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内涵和有机构成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发展过程和现状的剖析,提出了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随后对如何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汽车工业自主品牌进行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汽车工业企业的数据,通过构建动态均衡模型,研究了异质化效用和技术知识对我国汽车工业创新活动的影响作用。将联结创新需求、创新供给和平衡政策相关关系的模型应用到具体的汽车工业技术创新中,采用动态均衡分析法,设定原始变量和替代变量来揭示汽车工业的创新过程,通过实证检验得出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我国汽车工业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政府采购促进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梓薇 《经济师》2009,(2):60-61
随着汽车采购在政府采购中的比重和份额逐年加大,政府采购为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提供重大机会。政府采购对汽车工业技术创新具有拉动、引导、保护和激励的作用。文章在总结日本、韩国及美国政府采购对本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支持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采购促进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汽车工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我国汽车厂商大多选择CKD生产方式,倾向于多元化经营.分别运用博弈模型、最优控制模型分析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和产品战略选择问题,针对我国当前汽车工业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汽车工业在一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和韩国两个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依靠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同时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本文将从发展历史和速度、发展环境、经济贡献率等五个方面对中韩两国的汽车工业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发现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并且借鉴韩国经验完善我国汽车工业之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汽车工业细分的5个亚产业——汽车整车生产产业,改装车产业,摩托车产业,发动机产业和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本文在借鉴了已有的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我国1985—2005共21年的统计数据估算出各个亚产业的技术进步率,再通过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这5个亚产业之间的技术溢出状况,从而得出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和汽车整车生产产业为提升我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主导亚产业的结论。最后从技术溢出效应的角度,给出了一个提高我国汽车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启示,即通过优先提升主导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带动汽车工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7.
后危机时代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能源汽车是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在后危机时代,世界汽车工业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并踏上振兴之路,这也是我国汽车工业实现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关键时刻.从后危机时代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低碳必然选择和能源现实选择出发,通过SWOT分析表明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威胁同在.在此基础上,提出后危机时代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梳理了我国政府制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和出台的政策,总结了我国研发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及取得的成效,指出了新能源汽车普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汽车的模仿在当今非常普遍,很多人认为这是我国发展汽车工业必不可少的一步,本文通过对模仿、抄袭、创新三者关系的论述,阐明了汽车的模仿经济与发展我国汽车工业之间的关系,并就引导模仿向创新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技术整合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日本汽车工业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即通过准确的市场和技术定位,结合自主开发,有效地整合技术,改善生产方式,以提高自身竞争优势。我国汽车工业应吸取日本汽车工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建立良好的产业环境,制定合理的技术战略,落实技术整合工作,以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按规模经济原则组织专业化、大批量生产 ,是汽车工业发展的灵魂。但我国汽车工业生产规模过小 ,投资分散。原因在于我国汽车工业缺乏足够的行业壁垒、市场需求狭小及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落后等。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形成我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1994年3月,国务院正式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以下简称“产业政策”),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人士、有关机构、有关企业的普遍重视,拉开了我国汽车工业规范化大发展的序幕。汽车工业是党的十四大确定的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新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国的汽车工业虽然发展历史已有四十余年,但相对于世界汽车工业先进水平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全面的、综合性的差距,仅仅处于起步和发展的阶段,其现状还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产业政策的颁布实施,对尽快解决汽车工业存在的散、乱、低、慢等问题,促进产业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13.
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现状和重组政策取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不尽人意,增长速度平缓,品种、性能、价格都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一旦进入WTO,势必面临严峻的挑战。要使我国汽车工业有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强的迎接国际竞争的能力,就应该促使我国汽车工业在品种、性能、价格等方面实现更好的市场绩效,就应该促使我国汽车工业改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如何在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作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推动重组,以改善产业组织,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论述了创新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性,结合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特点从技术创新投入、人才引进与激励等6个方面提出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姚俊林 《经济师》2000,(9):201-202
我国汽车工业经历了 5 0年的奋斗 ,汽车工业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总体上来看 ,无论从规模、产量、质量及品种性能上来讲 ,都可以说是处在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强 ,汽车工业已被专家和有识之士认定 ,中国必须生产自己的客车、货车、轿车和其它专用车辆。随着我国将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 ,入关税将大幅度的减免 ,进口车必然要冲击我国的汽车工业 ,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 ,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支持下 ,有重点的把我国的汽车工业进行重组调整 ,只有这样 ,才能在世界浪潮中经风雨见世面 ,…  相似文献   

16.
张斌华  陶春峰 《经济论坛》2003,(16):67-68,83
汽车工业是属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就业人数较多,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通过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整体上看仍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入WTO,一方面使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给我国的汽车工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汽车工业一直受到高度的贸易保护,从而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入世后不可避免地受到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WTO规则及其对我国各地方汽车工业的影响,使汽车工业能够以入世为契机,真正成为我…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车工业入世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海金 《经济师》2004,(1):43-44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潜在市场 ,我国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入WTO后 ,国家为汽车工业所构筑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很快消失。针对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 ,应加快国内汽车工业兼并重组 ,融入世界汽车工业整合浪潮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在世界未来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上形成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宋丹妮 《经济师》2007,(9):24-25
汽车工业系统包括汽车工业开发和生产系统、汽车工业流通系统、汽车工业用户系统和汽车工业专业服务系统。文章从该系统理论分析入手,通过界定政策链的概念,进而运用解释结构模型从复杂的政策链中,分层次找出影响政府对汽车产业管理绩效的政策链,进而探讨改善我国汽车消费环境的政策链。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各个行业都蓬勃发展,在重工业方面汽车工业更是变现的尤为突出,现已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我国现在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尤其像汽车工业这类支柱性产业发挥它的领导带头作用,敢于自主创新.汽车工业尤其是乘用车如果想要在世界乘用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谋求自身的发展,就需要提升本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所以,对于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战略研究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首先必须明确我国目前的自主创新略和方向,才能保证我国汽车工业的稳定发展.我国本土的汽车产业要想成为世界汽车强国,就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不管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希望通过对世界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的历程回顾,能够得出我国乘用车工业自主创新薄弱之处所在并给我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管制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产业管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指出了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有利于 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与发展的产业管制的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