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如何转,这是当前理论上和实践中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无锡农村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关键在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无锡农村,历来以精耕细作闻名于世。过去“以粮为纲”,集中力量搞农业,亩产年年超千斤,结果是“高产穷队”,1978年,农民人均分配仅165元。无锡农民不甘心在温饱线上过日子,求富求发展的冲动,使他们充分发挥了创造精神,尽管一无资金、二无资源,又处于城乡分割体制下,但经过长期探索,找到了一条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的非农产业,以其利润,反哺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即“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经过长期的努力拚搏,乡办、村办企业双翼齐飞。到1992年,乡办、村办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342.39亿元和340.23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46.58倍和65.18倍。1992年,无锡农村非农经济占到农村经济总量的94.73%。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正在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发达的商品经济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在这两个转化中,农村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经济服务体系。 农业现代化首先是农业生产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一、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必须向生态农业转化珠江三角洲农业必须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向生态农业的方向发展,从而最终建立兼顾生态、经济与社会三大效益综合最优的“三高”与“四化”型大农业。传统农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很小、社会化程度非常低,经营地域分散而且难以集中,商品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有些地区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现代农业转变,在认真总结完善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实施农业产业化。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把农民引向市场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经济总量增长,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95”发展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资源转化增值,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它对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拓展农业发展新领域,增强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村剩余劳力就业,稳定可靠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是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三  相似文献   

6.
盛正国 《经济师》2004,(4):201-202
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 ,必须走可持续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绿色化”道路。通过推进绿色产业化 ,创建绿色城市 ,完善绿色社会服务体系等途径 ,实现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形成的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邓莉  冉光和 《生产力研究》2006,(3):32-34,36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对资金的依赖日益增强。而靠农业生产者自己独立去完成资本积累将是一个漫长而不可及的过程,建立完善的农业金融体系,则成为解决农业发展所需资金的重要途径。而农村金融机构为了长远发展,寻求资金高效应用,则应选择支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这已得到理论证明。在此,利用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原理,结合我国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现状,剖析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张九生  范建勋 《经济师》2001,(4):198-198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自给、半自给性农业向商品化农业转化的必然要求。农村信用社作为联毕农村经济的金融纽带,近年来,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支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笔者在最近下乡调查中发现,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业产业化纵深拓展中,还存在着诸多矛盾,需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正>一、苏南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与发展方向 1.苏南模式中的重要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苏南人民伟大的创造性实践,实现了农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自然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农村社会向城镇型社会转化、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转化,在这综合性巨大变迁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苏南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江泽民同志相继提出了“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观念”、“长期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必须立足长远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等新观点、新思想。这对探索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促进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入世”后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加入WTO在即,对外开放市场、大幅度降低关税等一系列承诺的实现,必然会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造成严重而又深刻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认为,我国农业发展观必须由传统农业观向现代农业观转变;农业发展战略必须从过去的以追求数量为主的“增产”战略尽快向以追求质量和效益为主的”增收“战略转移,为此,本文提出县域农业发展迎接”入世“挑战的七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而选择依靠科技进步,变换传统的投入产出结构,转换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农业自我积累能力,实行以集约经营为标志的规模经营,是保证粮食稳  相似文献   

13.
"苏南模式"是在农村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既是发展乡镇企业的成功之路,也是经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催化分工分业,实现农村多行业、多层次经济综合发展的经验结晶。在对"苏南模式"产生背景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苏南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带给中国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当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两高一优”农业和市场农业的有机结合、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是摆在各级党政部门面前非常重要的课题。闽西农村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十多年的发展,农村产业化已具雏形,具备了加快产业化进程的条件。要抓住  相似文献   

15.
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与改革的现状和特征描述及其社会文化背景分析表明,在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历史进程中,西部农村既面临着东部农村所具有的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各种矛盾胶合的困惑,又面临着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非农产业不发达,资源利用率不高,承载现代商品经济运行的市场主体、市场组织缺位,传统宗法家族关系和西部封闭文化对市场抗阻等独特问题的挠乱。这一切既是西部农村既往改革效应普遍不如东部的最好注脚,又说明西部农村要摆脱贫困落后,迈入现代农业的门槛绝非易事。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正在迅速地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农村经济的发展、变革,必然伴随着许许多多新的矛盾,新的问题而出现,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认识和解决这些新的矛盾,新的问题,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向着新的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7.
解决苏南“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要有新思路。十六大报告在“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部分的开头,就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是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根据这个重要思想,从苏南经济社会发达的实际出发,我认为应该明确地提出实行“农退”的新途径,即在不放松挖掘农业内部潜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的转移,加快缩小农村的地域和减少农民的数量,这样,就为根本解决“三农”问题铺展了更为广阔的通途。 首先,要退出传统“农耕” 现代工业和城市经济,最终不可能脱离现代农业的经济基础而独自前行;而提升农业水平、发展现代农业首先必须把退出传统“农耕”作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城郊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城郊是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特殊地域.城郊经济既不同于农业经济,又有别于城市经济,是我国经济多梯度发展中在城乡结合部形成的一种具有城乡双重优势的区域经济;是农村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先导.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重要和突出.例如:长春市四城区和郊区、吉林市郊区和四平市二城区等10个区的93个乡镇,自1986年以来,充分吸收大城市的辐射能量,初步建立起以鲜、精、活、新为特  相似文献   

19.
西部农村市场发育不良和扩张乏力,在其外部表现为:首先,西部农村商品经济不发达,农村综合商品率极低,导致了农村市场总体规模偏小,市场容量不大,难以起到推动农村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和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1986年,全国农村平均综合商品率为45%,西南地区只有21%。这一落后状况是制约西部农村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20.
张文丽 《经济师》2008,(9):43-44
“家庭承包制”作为一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经济主体的内在要求,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也暴露出其内在的缺陷。借助于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以改进农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是农村市场取向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要求,也是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