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CPI和PPI数据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经济基本面,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就我国目前两项经济数据来看,CPI和PPI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从CPI和PPI各自的角度出发,分析二者走势分化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在未来货币政策趋于宽松的背景下,二者走势会逐渐回归于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2.
从CPI的结构角度得出,食品价格推动是雪灾期间湖北省CPI急速攀高的主要原因,而食品价格指数上涨的主导因素依次是鲜菜、水产品和肉禽。作为来自自然界的外部冲击,雪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只是短期的,冲击虽然迅猛却无法改变整体上的经济走势。  相似文献   

3.
罗青天 《广东经济》2016,(14):157-158
物价稳定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CPI和PPI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基本指标,在我国价格指数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CPI和PPI走势呈现出反向运行、增长幅度明显不同步的现象,这与传统经济理论相违背.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从线性和非线性角度研究PPI和CPI间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PPI和CH具有线性和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年中经济会议定调“稳增长”后,中国经济将呈现何种走势?这令即将出炉的经济数据格外引人关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自勺信息显示,本周四包括CPI、PPI等在内的7月经济运行数据将集中出炉。业内人士指出,在物价整体平稳运行的背景下,受翘尾因素影响,7月CPI同比涨幅或将进入“1”时代,同时,PPI降幅或继续收窄,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渐明。  相似文献   

5.
我国PPI和PPIRM在2016年下半年结束连续54个月的同比负增长,出现较强反弹态势,然而国内众多研究机构事前并未准确预判,本文分析了产生这一结果的五个主要原因,并利用景气指数方法重新构建了我国PPI先行与一致合成指数,二者时差相关关系表明该指数对未来PPI走势的预测更为可靠,并在此基础上对2017年上半年我国PPI走势做出预测分析:2017年上半年我国PPI将依然保持连续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6.
证券市场素有"经济晴雨表"之称,这既表明证券市场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也表明宏观经济的走向决定了证券市场的长期趋势.可以说,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证券市场长期走势的唯一因素,其他因素可以暂时改变证券市场的中期和短期走势,但改变不了证券市场的长期走势.本文将从国内生产总值GDP、货币供给量指标M2、国际游资三个因素出发,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宏观经济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一段时间来,无论是国内南方几省罕见的雪灾,还是美国次按危机的加深导致的全球股市的震荡、国内股市的连续下跌,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面对这种局面,中央及时做出正确决策,要求正确把握世界经济走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充分认识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尽可能长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8.
《经济视角》2008,(6):1-2
四川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20多天。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份份损失清单也逐渐变得清晰.据不完全统计,仅四川一省就超过1万多家工业企业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数百亿元;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曾表示,此次地震造成的损失将成倍于今年的雪灾。尽管最终统计结果尚未公布,但专家认为,此次震灾对各个行业影响并不相同,从全国来看,并不会改变今年中国经济的走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框架考察三种外生冲击对CPI和PPI的影响,并尝试对CPI与PPI"背离"进行解释。研究发现:(1)货币政策冲击对CPI、PPI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央行货币调控时应更加关注利率调整对PPI的影响;(2)短期内需求冲击更易引致价格波动,且对CPI影响大于PPI;长期内供给冲击对价格波动影响强于需求冲击,且对PPI影响大于CPI。同时,本文发现财政因素也是导致CPI与PPI"背离"的原因。本文认为当前政府短期可通过完善需求管理抑制CPI与PPI"背离"程度扩大,长期应坚持供给侧改革以扭转二者"背离"趋势,以此健全新常态下价格调控体系并促进经济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0.
房汉国 《当代经济》2022,39(1):26-31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逆全球化加剧等因素影响,宏观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多变,对提升经济监测、预测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宏观经济景气指数被称为经济运行的"风向标"和"指示器",对预测经济走势、政府政策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利用时差相关分析等方法,从近40项备选指标中筛选确定宏观经济景气指标的8项先行指标和5项一致指标,并基...  相似文献   

11.
《资本市场》2008,(6):30-33
<正>总体预估根据目前的资料,四川汶川大地震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和人员财产已经造成严重损失。由于这一突发事件使得刚刚从雪灾中恢复的正常经济工作受到显著影响,各方面  相似文献   

12.
我国长期内消费价格指数(CPI)与生产价格指数(PPI)之间存在协整和相互格兰杰因果关系,但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内的传导关系并不相同。在经济上行阶段,CPI领先于PPI;而在经济下行阶段,PPI领先于CPI。传导关系的变化主要来自不同经济周期阶段企业行为的差异。传导关系的改变意味着不同时期我国的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应关注不同的价格指标。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以来,中国电煤价格快速上涨和"电荒"频现迫使政府多次上调上网电价。然而,在通胀压力较大的经济背景下,上调上网电价是否对PPI和CPI构成重大影响,并进而导致通胀加剧的疑问亟待回答。本文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研究了上网电价波动对中国PPI和CPI水平波动的传导机制。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上网电价的上涨对中国PPI和CPI的影响都比较小,并没有导致通胀加剧;上网电价波动对PPI和CPI的作用持续时间分别约为6个月和3个月左右,其中对PPI的影响比对CPI的影响要大;价格传导机制主要是从上网电价→PPI和上网电价→CPI;两者反向传导以及PPI→CPI并不畅通,但CPI→PPI的反馈效应不容忽视。进而本文提出了适当上调上网电价、继续规制销售电价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动态的费雪货币数量说框架下,中国的货币交易量,由于货币化进程尚未完成而大于当年的GDP;因为自由度较低,中国货币供给的作用发挥受到限制;从中国1990年以来的物价走势以及CPI与PPI(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之间的对比来看,由于货币超发而带来的物价上涨不存在.短期的角度,因为货币超发必须要反映到货币金融指标上,通过对当前利率、物价、汇率的综合分析,中国的货币超发也不存在.  相似文献   

15.
汇率作为国家货币对外价值的表现,是衡量一国经济的工具和金融标准,本文从学习的汇率相关知识,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入手,根据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了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及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股票市场被誉为宏观经济的睛雨表.根据历史数据,长周期中股票价格指数的走势基本上能反映宏观经济运行趋势,但从中短期看来,两者走势相背离的现象出现得比较频繁.深入探讨导致指数不同步于宏观指标的内在原因及逻辑,对解释宏观经济变量、评价经济政策效果有借鉴意义.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了解影响股票市场运行的非经济因素,对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更充分地理解资本市场运行机制进而提高投资收益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9~2011年:全球主要货币汇率趋势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美元汇率趋势评析(一)美元汇率走势回顾。2009~2010年,美元汇率呈动荡变化的基本态势。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主要发达国家出现经济回暖的迹象,经济复苏成为世界经济的主题。世界经济走势的变化,以及美国与各国经济政策的导向都对美元汇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从汇率变动对经济影响的基本理论入手,根据我国人民币汇率走势,深入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原因;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针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货膨胀背景下,有关PPI和CPI之间的价格传导关系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现有文献均局限于PPI和CPI均值意义上的格兰杰因果性讨论。事实上,无论从宏观理论出发还是从计量理论出发,PPI和CPI衡量的通胀率的不确定性(inflation uncertainty)及不确定性间的相关性更应引起学术界以及货币当局的关注。鉴于此,我们借鉴Hafner and Herwartz(2004)提出的二阶矩意义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构建Wald形式的统计量对CPI和PPI不确定性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发现从通胀不确定性视角来看,PPI和CPI是相互传导的,从传导模式来看,无论以PPIMG还是以CGP"I充当"PPI,均只能在短期影响CPI,而CPI对它们的影响在长短期都是一贯的。由此推断,CPI到PPI方向构成了二者不确定性传导的"系统性"路径,通胀治理须从需求方考虑。  相似文献   

20.
我国通货紧缩的原因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紧缩是影响当前我国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分析近年来我国价格变动的原因入手,从消费需求、投资、出口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影响价格走势的因素。对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进行了比较和界定,提出从改善供给质量、刺激消费需求、促进投资需求等几个方面来治理通货紧缩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