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享有长期稳定的承包经营权,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但由于承包关系的固定不变,也造成人地矛盾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正视人地矛盾这个现实,通过合理的衣地制度安排,不断化解人地矛盾及其负面影响,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地区稳定。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耕地面积的相对减少使得农业劳动力出现了剩余。目前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会选择外出打工,在此情况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且也是保障农村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贫困的有效途径。因此合理有序地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全局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性问题。文章结合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国情特点,阐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了一些协调两者矛盾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鉴于当前基层矛盾纠纷凸显,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制约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分别从预防、控制、调处和善后四个方面,对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有效途径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月明  赵金龙 《经济问题》2006,(4):45-47,80
“三农”问题是近十多年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不断被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问题,特别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此目标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其中农民收入问题是三者中的根本性问题。但“三农”问题的产生与存在的原因不仅仅在“三农”本身,而是宏观经济发展中阶段性矛盾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农民维权活动是农村社会,经济矛盾的集中反映,它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如影随形,随着税费改革的推行和农民负担的减轻,农民维权的重心出现重在转移;从过重的农民负担到事关生存的土地问题,农民维权活动出现相应的变化。究其原因,在于失地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李春香 《发展研究》2006,(10):112-114
目前,我国农村法制建设还处于薄弱阶段,在一些地方,受自然经济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影响,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农民的法治观念依然比较淡漠,少数农村基层干部法律素质不高,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我国农村法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加强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李晓云 《时代经贸》2013,(14):197-197,200
社会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同一社会形态及其不同发展阶段都包含社会矛盾,且这些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是有很大差别的。研究特殊性,具体地分析社会矛盾具体情况,掌握其特殊性,对于科学地认识社会,找到恰当解决这些社会矛盾的方式方法,并顺利解决这些矛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发展面临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农村要素和资源的城市偏好、农民素质低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就是要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发展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放在突出位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跳出农业和农村求解"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9.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26):F0002-F000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农村改革走过了20多年的光辉历程,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据统计,1990年-2001年农民纯收入增长4.48%,仅为同期城镇增长的64%;二是农业发展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生产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盲目等问题十分严重;三是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科技成果供给不足,农村医疗、保险、教育等事业发展极端落后。  相似文献   

10.
莫根虎 《江南论坛》2006,(11):12-12,18
一、和谐社会不是无矛盾的社会。而是发展与矛盾的统一体。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阶段,而任何一个阶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矛盾就没有社会,没有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没有前进。即使进入共产主义,矛盾也仍然是存在的。如果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将会在实践中失去动力,丧失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