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侯茂章 《经济地理》2012,32(12):97-100
跨区域实现国际化扩张是当前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界定、风险识别、风险因素分析、风险规避等是地方产业集群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地方产业集群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风险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地方产业集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化解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2.
支撑地方经济的产业集群其形成和发展是把双刃剑,它在大力提升区域经济竞争优势的同时,也会由集群内群体性风险的突变性传导诱发该区域乃至多个相关区域的集群经济灾难。目前,国内外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作用机制以及动力机制研究较多,对集群风险的生成及扩散过程缺乏深入研究。笔者试图在对产业集群风险的生成机理解析基础上,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规避和化解产业集群风险的相应解决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的分析框架中,梳理产业集群风险因素研究的理论脉络,探析由各种风险因素导致的“锁定效应”的形成机理,并结合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锁定效应”进行了分析,提出深入研究这一理论命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庞俊亭  游达明 《经济地理》2011,31(5):805-809
在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规避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风险,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运用虚拟产业集群理论,在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虚拟产业集群所具有的开放性、择优性、稳键性,并结合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风险,提出了提升集群创新能力、打造集群品牌、构建多中心网络群落的风险规避路径。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永琴 《经济师》2005,(7):258-259
文章首先简介了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然后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指出产业集群因为其强劲的竞争优势,极大地提高了区域的竞争力,最后就如何培育地方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大多面临着区位低端锁定的风险,因而结合地方特色探索产业集群优化升级模式意义深远。以河北省钢铁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充分利用河北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构建以内部价值链治理为主体、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政府支持为助力的"一体两翼"模式,不断提升地方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实现价值链层级从低端向高端飞跃。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娟 《经济师》2006,(3):268-268,270
文章对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就发展我国地方产业集群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特点与问题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我国产业集群都是自发形成的,且集中在浙江与广东省,最终产品主要是居民消费品,绝大多数都是在农村与小城镇兴起;基本上是由非公有制企业组成,且主要是中小企业,其中一些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衍生、裂变、创新与效仿是我国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方式。在一些成功的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起了重要作用。我国一些产业竞争优势得益于产业集群的发展,但目前只有纺织业主动提出以产业集群方式提升纺织业的竞争优势。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从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层性来探讨上海对江、浙县域辐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为案例,围绕产业集群之间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的流动和影响展开。最终在实地调研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上海对江、浙等地的经济辐射是以地方产业集群为依托的,周边地区要想最大限度地分享上海的辐射效能就必须构建起与上海有分工协作关系的地方产业集群。此外,本文通过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层性研究,从微观实证角度诠释了产业集群的地理边界和都市连绵区发生发展的一些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0.
价值链视角下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渤 《时代经贸》2008,6(10):55-56
从价值链的角度来思考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产业集群政策,将为我国各级政府在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战略提供参考价值,本文笔者即从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实际问题出发,研究价值链背景下的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财政职能观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馨 《财经问题研究》2001,(11):77-77,F003
财政职能问题是我国财政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它对我国财经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介绍了我国财政职能论半个世纪的发展沿革概况。50年代初,从前苏联引入了财政职能论,这主要是“使命观”、“作用观”的“财政职能论”。此后经过数十年发展演变,到70年代末转到“客观功能观”上来了。到了90年代,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基础上,我国财政理论界呈现出愈益强烈的转向“职责观”、“任务观”的趋势。这些变化,是由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等不同经济体制背景所根本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前一阶段,我们围绕农民增收问题,对吴中区进行了调查,我们总的印象是:农民较大幅度增收的曙光初露,2004年能不能成为农民收入增长从滞缓到较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不断扩大到逐步缩小的历史性拐点,还有待时间验证,但不管未来的发展如何,2004年农民收入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势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一个关注“三农”问题的人们喜上眉梢的年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评论》2003,3(8):F0003-F0004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的前身为青岛海洋大学经贸学院会计学系,成立于1995年1月6日,在此之前系青岛海洋大学经贸学院管理系下设的财务会计专业,于1978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94年设置会计学木科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收木科生。  相似文献   

14.
公司是企业演变的一个更高级形态。现代意义上的董事会具有一定程度的内生性,董事会一方面是股东力量互相抗衡的场所,另一方面是联结各利益相关者的中枢机构,具体而言应具有战略性、调和性、独立性、问责性。国企董事会尚存在政企不分、职责定位不清、独立董事功能有限等问题,政府应首先让董事会独立行事,然后对其问责,同时寻求高素质的董事,促使独立董事主动为小股东利益代言。  相似文献   

15.
畜牧投资纵向一体化项目后评价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畜牧投资纵向一体化项目的特点为基础,从体制因素、评估主体、资源约束、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分析当前中国畜牧投资纵向一体化项目后评价的缺陷;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揭示了该项目后评价的意义所在。最後,着重从项目的影响后评价和可持续後评价两方面探讨了完善其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不可忽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实现人生价值,培养大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本文浅析目前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主要表现,如部分学生缺乏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把具有创造性的生命看成是线性的动物水平的生命;大学校园中不时出现自杀或杀人的现象,这都体现了大学生缺乏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如今部分大学生缺乏对生命的反思,容易走极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家庭和社会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生命观教育,其次是学校缺少完整的生命观教育体系,再者是我国生命观教育领域资源紧缺。针对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现状及成因,本文提出了其解决途径及方法,即转变观念,加强家庭教育及引导;加强相关师资力量和课程建设;灵活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和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支出效果评价是公共支出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建立公共支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是理论界和实际部门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只有在厘清公共支出在实现宏观经济稳定职能中的作用机制基础上,才能建立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就是对公共支出在实现宏观经济稳定职能中实际发生的作用进行评价。宏观经济稳定的指标具有多维性,且公共支出对宏观经济稳定作用的机制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所以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呈现出综合性、复杂性、事后性、长远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地探讨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计息周期与计息次数的确定、税收变动的影响、内部收益率的试算和不确定性分析等疑难问题,对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生群体是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我国长期采用职务发明制度来规制科技创新成果权属,却忽视了学生与高校间不具备雇佣关系的逻辑前提,加之高校凭借强势地位进行扩权管理及师生群体默认“代际补偿”等原因,共同导致以补偿制度掩盖权利对价不公的非逻辑理性制度长期存在。因此,重构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权属模式应摆脱职务发明制度思维的桎梏,重新回归发明权属一般规则。同时,基于学生对教师依附性及高校对科研过程物质支持的考虑,构建两层次法律规范——科技创新成果权属依据学生创造性贡献进行初次分配,再由高校与学生约定权属划分,法律仅规定“缺省规则”兜底。该模式既符合权属分配正义,又可以促进成果转化,是较为理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文章的分析从教师视域出发,选择企业规模、经济实力、人力资源稳定性、战略目标、人才培养质量、师资水平、二级管理、文化兼容、政策支持、法律法规支持以及交流沟通平台建设11个测度变量,作为校企合作战略联盟长效机制达成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设计与调研,借助信度与效度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企业规模、人力资源稳定性、人才培养质量、政策支持、交流沟通平台建设对校企合作战略联盟长效机制的达成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基于此,文章最后提出企业应逐步扩大经营规模、维持校企合作参与人员的稳定性,高校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政府应搭建多渠道交流沟通平台、制定具体激励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