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山西省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亚琼  孙虎 《经济师》2009,(9):270-271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各地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对其的保护工作也日趋完善和成熟,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业的发展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是各地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文章以山西省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研究为题,叙述了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分析了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从旅游的角度科学开发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法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文化遗产不同于传统的农业遗产,是指历史传承至今的农业技术、农业物种、农业景观与农业文化。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复合性、活态性的特点。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具有战略意义,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保护与农民民生相关。建议完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立法,规范传统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管理,重视社区参与,保障农民民生,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3.
浙江农业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文章依据浙江各地农业文化遗产的特征及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历史演进将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分为9大农业文化遗产区。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美学、生态学等多重价值,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应该注意对其本底价值、直接应用价值和间接衍生价值的区别对待。文章构建了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评价体系并定量评价了浙江省内8项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运用增长极理论重点研究了浙江省内8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供给增长极、旅游需求增长极、旅游客源市场潜力和旅游需求增长极的效用等,并在此基础上对浙江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开发策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化遗产分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强调一个民族或群体的精神层面,但是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过于重视其文化生产的层次而忽略了观念层次。文章提出了精神文化遗产的概念,分析了其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并以安仁古镇为例分析了如何保护与利用精神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郭利峰 《经济论坛》2012,(8):126-127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量上居少数民族前列,是蒙古族宝贵的财富,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从保护和社会效益的角度提出了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是传承发展,开发利用则是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丰富了旅游内容,旅游开发又促进了保护和传承发展。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探索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形式。并在大保护概念的前提下,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利用、适度开发。寻求保护与开发的共同点,从而形成合力,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双方目标和利益协调的焦点在于旅游体验。通过多视角游客体验的完善,有助于达成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各项目标。从遗产旅游的开发实践出发,游客的旅游体验研究有三个视角,一是基于游客认识心理的个体旅游体验程度研究,二是基于游客参与的个体旅游体验程度研究,三是基于遗产旅游前、中、后的动态过程旅游体验研究。本文基于对西安遗产旅游的600份问卷调查,从多视角研究出发分析了游客遗产旅游体验的表现特点,并针对性提出开发建议。现阶段西安遗产旅游重点要策划重游认知体验,鼓励旅游者多次重游;以文物、文化遗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为宗旨,塑造全方位的旅游体验;进行创意活化,加强对遗产文化的挖掘和展示创新;旅游服务和环境管理完善遗产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人民智慧的象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对于遗产保护与研究少数民族的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以保靖县土家族摆手舞为例,从其旅游开发现状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来保护、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艺术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选择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合理利用其价值已形成一股热潮.保护和开发是一对矛盾.一方面,适度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过度的开发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害或破坏.因此,在对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时,其选择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既有利于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又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为引导、促进、规范我国的非物质文化旅游产业,应由国务院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条例》,确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属性,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本真性、整体性、活态性、就地性原则。管理体制方面,主张由旅游主管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共同组成联席会议,协商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保护制度方面,应依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以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旅游业发展的实际,设计具体可行的保护制度;经营模式方面,建议采行特许经营模式;行政指导方面,应对相关行政指导作系统的立法安排,涵盖行政指导主体、行政指导方面,应对相关行政指导作系统的立法安排,涵盖行政指导主体、行政指导方式、行政指导程序、行政指导的保障措施、行政指导的法律责任等事项。  相似文献   

11.
Traditional rice-fish agricultural heritage site in Qingtian County, China, one of the pilot sites of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GIAHS), is of great value in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how to realize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al heritage site through identifying current problems in GIAHS site, and making constructive recommendations for coupled development of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ield survey was carried out and data was collected through field questionnaire surveys of tourists and residents' in Longxian Village of Qingtian County, as well as interviews of residents with 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for their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o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following results are got.(1) the tourism industry is still at its early state of Nongjiale tourism (enjoy and experience authentic country life-style), under very limited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2) what attracts visitors most are delicious fish and beautiful natural environment, but not agricultural heritage itself; (3) most tourists come from adjacent areas and stay only half a day, many of whom pay their visits twice or more; (4) a few local residents take part in the activities of tourism industry, but in very limited manners even if they do.Current pattern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re casting negative impacts on agri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agricultural heritage should be put in the first place for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as a key attraction, should be taken as the focu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o change the present Nongjiale tourism into real heritage tourism, to establish a cooperative mechanism among different stakeholders,and to increase local residents' income through engaging in tourism industry.  相似文献   

12.
大理苍洱自然保护区旅游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苍山洱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又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种双重身份,地域重叠的自然区域,由于旅游的开展而引发的环境、生态问题日趋突出。针对客观实际,在保护和开发并举的原则上,对该区域的旅游区、旅游模式等进行了规划,提出了旅游区域的保护指标、旅游客量,同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安徽巢湖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湖泊旅游优势突出.“水文化”特色显著。因此.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应以旅游项目的合理开发来带动,要特别注意保护环境,进行旅游项目的环境设计.避免当前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低水平盲目建设和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项目开发.以促进巢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淮河源是我国南北过渡地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其主要原因是法规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与专业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及旅游收益转化机制、科普宣教功能不足、部分旅游发展政策不合理、旅游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严重不足。明确区域功能、加强旅游活动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教、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地周边社区经济、完善旅游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严格旅游活动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执法是促进淮河源旅游产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旅游用地复合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规模不断增长,旅游用地急剧膨胀,旅游用地浪费现象严重,旅游用地增长与土地保护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旅游用地复合化利用作为一种既能满足旅游开发,又能实现土地保护的方式,是缓解两者矛盾的有效途径:在分析旅游用地自身特点以及旅游产品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旅游用地复合化利用的可行性。而加强已开发和新开发旅游用地的复合利用,实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及未利用地等向旅游用地转化,将成为旅游用地复合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旅游化"--桂林案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朱竑  贾莲莲 《经济地理》2006,26(1):151-155
城市化原本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非农化过程。但随着近年来中国旅游发展中城市自身旅游功能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旅游活动发生,甚至集中在城市,旅游的城市“化”倾向成为一种趋势。在对旅游城市化概念进行全面解析的基础上,指出旅游城市化除了是一种现象外,还是一种旅游活动向城市集聚发展的动态过程。而城市“旅游化”则是城市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旅游需求,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所进行的在功能、设施、标示等方面的主动迎合过程。旅游城市化和城市旅游化是一种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旅游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城市进行相应的“旅游化”建设,而城市的旅游化建设则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旅游城市化的进程。最后以桂林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徐红罡  保继刚 《经济地理》2003,23(5):704-709
旅游业中许多问题都涉及到动态和非线性的关系,给旅游规划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利用系统动力学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文章通过对运用此方法的步骤和原则的介绍,探讨系统动力学在旅游规划中运用的理论意义和科学价值,并且以桂林旅游规划为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Many studies draw attention to the rising number of tourists seeking destinations in environmental hotspots. However, it is also recognized that tourism activities significantly deteriorate the environment. Our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tourism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focusing on its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driven economies. We use a theoretical model to study the dynamic implications of this interaction. In this respect, we point out the role played by environmental maintenance activities and ecotourism. Ecotourism allows the economy to improve welfare in the long‐term, but we identify a social cost regarding current generations’ welfare. Finally, the existence of imbalance effects between tourism infrastructures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transitional dynamics of tourism destinations.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大量第一手资料分析出发,对处于产业结构剧烈转型时期的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态势进行了较深入的阐述,这一观察主要从旅游区(点)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这一特定角度切入,重点从三个峰值期形成的旅游需求压力及其对应措施、旅游目的地营销、区域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创新、旅游支持系统等几个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0.
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南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法,选取了9个对旅游经济收入有影响的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河南旅游经济潜力巨大,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对旅游收入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增加河南旅游业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