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创意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由资本投入类指标、环境支持类指标和成果产出类指标构成。在文化创意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文化资本、人力资本和创意资本的评估结果合成为资本投入指数,将政府投入和政府政策的评估结果合成为环境支持指数,将文化创意成果和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的评估结果合成为成果产出指数,而资本投入指数、环境支持指数和成果产出指数构成了文化创意发展指数。最后,选取中国、英国、美国和日本4个国家进行文化创意指数对比,分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8年以来,受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影响,各国各产业国际贸易量均有不同程度萎缩,但创意产业却能快速从危机中复苏。本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世界范围内的工艺品、视听、设计、表演艺术、新媒体、出版和视觉艺术共七种文化创意产品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在全球经济仍未全面复苏之际,发展中国家应该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展极,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发达国家创意产品产业内贸易普遍增强的现实,不断提升文化创意产品国际竞争力,推动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汪菲 《时代经贸》2013,(12):40-41
2008年以来,受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影响,各国各产业国际贸易量均有不同程度萎缩,但创意产业却能快速从危机中复苏。本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世界范围内的工艺品、视听、设计、表演艺术、新媒体、出版和视觉艺术共七种文化创意产品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在全球经济仍未全面复苏之际,发展中国家应该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展极,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发达国家创意产品产业内贸易普遍增强的现实,不断提升文化创意产品国际竞争力,推动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林师武 《经济师》2015,(5):172-174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强渗透力的特点,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2013年福田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的18.8%,占全区GDP9.4%。文章在分析福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行业特色、的基础上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五年福田区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进行预测,以对其在经济增长中的含金量进行探索研究,并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创意性内容密集型产业,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区域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方向标。以钻石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对钻石模型进行调整,尝试构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但北京市内部各区县发展并不均衡。本文通过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综合水平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出各区县水平差异状况。在统筹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把16区县归纳为传统特色文化区、文化科技融合区、文化创意产业综合提升区、文化创意产业潜力挖掘区和生态文化发展区5个功能区。以便于各区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特色优势,推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整体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7.
区域产业生态化是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和基本要求,区域产业生态化系统的演化状况决定了区域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水平。在阐述产业生态化系统基本内涵及系统构成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云南省产业生态化系统的演化状况进行测评,进而结合系统协调指数对区域产业生态化系统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价,得出云南省产业生态化系统的协调状况为良好水平,系统的演化状况为中等,其中社会及经济系统的演化状况为中等,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演化状况为中等,并根据测评结果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对其竞争力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将德尔菲法运用在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研究中,得到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构建一套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金春  黄敏 《生产力研究》2011,(10):169-170,173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知识密集性、产业融合等特点,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创意产业必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政策意义上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被提升到足够的高度,文章通过对创意产业形成机理进行分析,探讨了政府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跃  彭艳  周亮 《经济前沿》2014,(3):40-49
在综述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建立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和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我国30个省级相关数据,对各区域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进行了测度。根据测算所得到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我国区域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演化规律,揭示了我国区域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随机边界分析方法测算了1997—2009年省际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水平,并进行了区域差异化比较;然后借鉴物理学的耦合度理论,构建建筑业TFP增长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效应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遴选出二者耦合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对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和阶段进行了研判。研究表明:区域建筑业TFP增长存在较大差异,依据其增长率大小将31个地区划分为负增长、低增长、中增长和高增长四种类型;二者的耦合程度较高而耦合协调度较低;约束建筑业TFP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的GDP水平,判断中国区域建筑业的经济增长仍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和资本经济阶段。  相似文献   

12.
劳动地理集中、产业空间与地区收入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采用中国1990年、2000年和2007年的普查数据计算了31个省市的劳动集中度,并以此解释产业空间和地区收入差距的发展变化.文章发现:(1)人力资本集中是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集中度上升会提高地区的收入水平;(2)各省市的人力资本分布不均衡并有可能导致地区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本文认为,人力资本存量差异是地区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促进劳动力充分流动、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是有效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95,自引:2,他引:195  
本文以经济增长文献中有关收敛性理论为基础 ,对中国自建国以来 ,特别是 1 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省际间的经济增长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 ,不仅存在着显著的“俱乐部收敛”(clubconvergence)特征 ,即按东中西划分的区域内部人均产出具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而且存在着条件收敛 (conditionalconvergence)的特征 ,即在具有相同的人力资本、市场开放度等结构特征的经济地区间存在着一定的增长收敛趋势。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还显示 ,各地区间工业化水平的差异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增长收敛性构成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校R&D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文  韩笑 《技术经济》2010,29(11):30-36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构造经济增长的复合指标,并利用2005—2006年我国31个省市高校R&D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校R&D的专利授权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研发的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明显;高校的基础研究对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高校R&D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不同地区的高校R&D的经济效益差异较大,处于非均衡状态。因此,本文强调应在政策层面上重视基础研究,促进校企科研合作,提高研发经费的使用效率和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区域协调,实现高校R&D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新经济地理学中的资本创造模型(CC模型)和社会资本理论相结合,构建了社会资本与区域产业集聚理论模型,考察了社会资本促进区域产业集聚的微观机制。理论分析表明,社会资本越丰富的地区产业集聚程度越高。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2004年30个省(市)26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进行了经验研究。在控制了区位、经济功能、市场潜力、人力资本、政策等因素和异方差的影响后,社会资本对产业集聚有显著影响,并且在使用工具变量克服变量内生性后,以上结论依然稳健。因而,通过提升中西部地区社会资本,有助于建立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缩小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智力资本的"H-S-C"范式,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2006年的区域智力资本和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人口素质、医疗与社会保障水平对区域人力资本的贡献最大,国内外贸易及经济往来对区域关系资本的贡献最大,政府服务保障与社会沟通机制对区域结构资本的贡献最大,创新投入与创新过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最大;区域人力资本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力度的影响较大,区域关系资本受区位优势的影响较大,区域结构资本受体制、制度、机制和经济发展环境氛围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维达  王海涛 《技术经济》2012,31(11):63-69,74
利用2006—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静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效率整体偏低,受地方经济发达程度的影响较显著;整个行业的无效率主要来自于纯技术无效率,且行业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行业抵抗突发性经济危机的能力较脆弱;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效率的省际差异逐渐拉大,个别省份的生产效率极低。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进行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0年期间,受技术进步这一主动力的影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率总体上处于上升状态;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两个因素的交相波动决定了整个行业的生产率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8.
以教育年限和成本法分别核算出我国1982~2011年间人力资本水平,运用ESDA描绘了31个省区"经济增长—人力资本"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了全域及局域空间相关性检验,随后构建了空间Lucas模型,通过面板回归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空间外溢作用,尔后核算出各省区人力资本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我国省域间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集聚态势,且存在强烈的全域空间相关性,但局域间存在差异性,同时从总体上看,相邻省区人力资本对本省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增长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探析建筑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机理的理论基础上,借鉴物理学耦合度函数构建了建筑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使用我国2008年省级层面数据,对建筑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各省区建筑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度均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度最低的西藏自治区也达到0.9139;为了避免耦合度指标存在的缺陷而构建的耦合协调度指标则证实,我国各省区建筑业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可分为良好协调、中级协调、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四种类型,且大部分省区处于初级协调或勉强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各省与全国经济景气的同步性研究(1953—2004)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文章选择了能够反映经济景气的GDP增长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CPI、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指标对我国各省与全国进行了相关分析 ,得出 :( 1 )全国、各省 1 978年以来经济都实现了较好的增长 ,但是欠发达地区平均增长速度慢于全国 ,更慢于发达地区 ,相对于广东当年GDP的比重下降。 ( 2 )各省经济景气趋势的离散程度不一 ,一般发达省份振幅大、离散程度高 ,欠发达省份振幅小、离散程度低。 ( 3 )绝大部分省与全国经济景气循环的相关性强 ,基本同步。其中 ,物价变动相关性最高 ,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长相关性次之 ,GDP增长相关性再次之。产业间表现为第二产业增长指数变动相关性最高 ,第三产业次之 ,第一产业基本不相关。各项指标发达省份与全国的相关性一般高于欠发达省份。最后文章分析了统一的宏观调控对区域差距的可能影响 ,并从宏观调控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