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与当地的经济结构、社会文化、诚信环境及政府公共服务等制度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温州作为国内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金融生态环境最为优越的城市。本文通过对温州个案的分析,揭示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温州的金融生态环境状况则从实证角度验证了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态脆弱区村域发展模式与机理,对促进区域生态、社会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宁夏回族聚居限制开发生态区30个典型村域为研究对象,采用2013年实地调查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区域三维目标评价模型和PCA模型方法,综合评估村域发展水平,揭示村域尺度区域发展模式与发展机理。结果表明:1村域经济、社会、生态和综合发展水平整体表现出川道村庄高于山地村庄的特征。230个行政村以区域不可持续发展模式为主,村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矛盾突出。3村域系统的发展是经济民生动力、交通动力、生态动力、专业组织动力和市场动力综合驱动下的发展。因此,构建多重动力驱动下的村域发展合力是实现村域"生态—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长株潭城市群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实现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理论基础,以最大限度减少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原则,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工业园、生态农业、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旅-农-工-商联动发展的三种模式,从而构建了一个较为理想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研究已成为现阶段人地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3、2008和2013年的统计数据,构建了基于熵值法和物理耦合模型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测度体系,得出以下结论:(1)2003~2013年山东省17地市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协调度逐步得到了提高,2013年所有地市均达到中高度协调及以上;(2)十年间17地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一直处于较高耦合阶段,协调度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综合发展度的提高;(3)山东省东部沿海和中部发达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协调度要优于其他城市。  相似文献   

5.
赵永峰  郑慧 《经济师》2015,(3):195-198
通过阐明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相互胁迫的关系,构建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相关的定量评价模型,对乌兰察布市近年来的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类型由中度失调衰退型转变为良好协调发展型,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效益、社会经济综合效益、综合评价指数、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都呈增长趋势,体现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同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也迫切需要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利用区域省际面板数据,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关系进行系统检验,并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生态安全预警测度及时空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2003、2008和2013年统计数据,构建了基于熵值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的DPSR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的生态安全进行了预警分析和空间格局研究,得出以下结论:2003—2013年山东省17地市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了改善,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2013年仅威海、青岛和东营三市生态安全处于第IV等级,其他地市生态安全等级较低;山东省生态安全等级内部差距较大,东部沿海城市明显高于中西部城市。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分别提出了建议,旨在为山东省改善生态环境,平衡区域差距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资源型省份经济转型升级尤其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两难问题,论文以新疆为例,探究环境规制能否成为加快资源型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基于新疆14个地州市2000—2019年的面板数据,分别从工业“三废”角度和新发展理念角度构建环境规制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新疆环境规制强度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构建空间面板回归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新疆环境规制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从子系统来看,环境规制能够促进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抑制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促进创新发展的作用不显著;(3)从空间效应来看,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溢出效应;(4)从区域异质性来看,北疆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强于南疆。  相似文献   

9.
宁夏农业多元功能的区域差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多功能从产出的角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使不同农业功能得到有效耦合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路径。通过建立区域农业多功能相对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宁夏各县(市、区)的农业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与景观文化与休闲功能相对价值得以定量化表征,并确定了各功能的优劣势分布区,分县域的判定其农业相对优势功能,并以此作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构建的依据。结果表明:宁夏可按照农业经济—社会功能为主导、经济—生态功能为主导、生态—景观文化与休闲功能为主导、社会—景观文化与休闲功能为主导4种类型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0.
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样本,构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2009—2013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在考察期内的整体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明显优于旅游产业和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区域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总体偏低,包括濒临失调、轻度失调和中度失调等3种协调发展类型,在时间特征上呈现平稳上升的良性发展态势,并表现出明显的"东高、中西低"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1.
金融发展、研发创新与区域技术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本文构建了金融发展、研发创新与区域技术深化的实证研究框架,以面板协整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空间误差修正模型(SpECM)和面板动态最小二乘回归(DOLS)实证检验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规模与效率的区域创新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金融发展规模与效率具有显著的研发创新效应,但区域差异显著,西部地区省份相对滞后,分产业的金融发展效率的区域创新效应也与中、东部省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空间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进一步说明金融发展的效率与规模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以金融发展促进中西部省份服务业的产业技术升级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区际及国际贸易联系、促进省份层面技术引进与研发创新、共享技术空间溢出效应是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南阳市是我国最大的农业城市,也是中西部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不发达地区。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南阳区域经济隆起带建设的构建理论、具体发展模式与配套政策建议,对于南阳和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政策选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 between industrial mix, trade, and regional productivity growth. For this purpose, a dynamic model of the open economy with diversified sectoral knowledge formation and incomplete interregional knowledge diffusion is constructe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s first used to show the consequences of increasing globalization on regional growth. It is then applied to German regional data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re is evidence of generally specified patterns of knowledge formation. It emerges that some causal relationships are robust for the case of German regions but cannot be exploited by economic policy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14.
突发事件影响下的区域旅游竞争力——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突发事件对区域旅游发展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却不多。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山东省17市为研究区域,对2003年非典疫情影响下的区域旅游竞争力进行了探讨,总结出影响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因素。并对每个市的区域旅游竞争态势进行了评价分析,指出了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15.
王泽强 《技术经济》2007,26(5):26-28122
统筹区域发展,加强区域宏观调控,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目前,在我国区域宏观调控与统筹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障碍与问题,非常不利于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必须高度重视并解决。本文在分析我国区域宏观调控与统筹发展中所存在的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解决构想。  相似文献   

16.
佟东 《经济前沿》2011,(6):71-82
开放环境下产业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安全关系日显突出。在资源型地区,产业安全有其不同于其它地区类型的特点,需作具体深入研究。本文以产业安全理论为基础,结合内蒙古产业发展的目标,构建了资源型地区产业布局安全的基本分析框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其产业布局安全的分析,提出产业发展对策建议,也为资源型地区产业布局安全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军民融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军民融合区域层面评估是关系军民融合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也是军地协调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国内外尚未有成熟的、可借鉴的军民融合评估模型的情况下,基于BSC等西方绩效评估先进理论,构建一个区域层面的军民融合绩效评估体系,包括三级指标库及BSC战略地图。将军民融合区域战略目标分解为4个维度,即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62个三级指标,每个维度之间存在层层递进的内部因果逻辑关系,以期为我国军民融合评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最早由Conlin Hunter于2002年提出,它是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提出的一种用以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工具。文章通过分析大量国内外有关旅游生态足迹的研究文献资料发现.当前旅游生态足迹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由此对旅游生态足迹的应用理论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应进一步加强对旅游统计项目设置、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中所选用参数的种类和参数值的研究.并给出了旅游生态足迹的统计和旅游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利用经济发展的数量参数统计方法和地理空间匹配分析工具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整体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在2000—2007年,多数地级市的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及二者协调发展度呈下降趋势;地理空间匹配分析表明,17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的空间分异规律明显,表现为中南部较西北部地区的城市经济协调性水平高。由此看出,安徽省区域城市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地域性分片块状的特点,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20.
有效提升区域创新链耦合协调度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知识创新—研发创新—产品创新”区域创新链,在“技术—组织—环境”(TOE)理论框架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中国内地31个省份开展评价,探究多要素驱动区域创新链耦合协调度提升的条件组态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各省份存在显著差异,且有效提升区域创新链耦合协调度的关键要素有2个,即数字化技术水平、市场化水平;提升路径为4条,即知识—研发—产品创新均衡型、研发—产品创新引领型、知识—研发创新引领型、产品创新引领型。上述结论有助于拓展区域创新链研究视角,同时,对提升不同地区区域创新链耦合协调度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