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和西班牙的贸易合作越来越紧密.自2005年始,西班牙和中国的贸易总量一直保持着上升的状态,但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量不大,且西班牙在中西贸易中存在巨大的逆差,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西班牙内需旺盛且长期不重视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2.
清代福州南台绥安会馆的运营经历了三个阶段。乾隆、嘉庆朝由建宁米、盐商人共同创建会馆。道光朝以后,盐商逐渐成为绥安会馆的主导力量,米商渐少。光绪朝以后,邵武纸业等帮附入会馆,形成了两县商帮合伙运营的格局,持续到1930年代。这一过程与商帮力量发展形成了有机互动。建宁商帮主要从事闽江流域内的商品贩运,从米、木行业逐渐转入盐业。虽然盐业风险较高,但能迅速积累相当规模的资本,主导会馆运营。邵武商帮以山林产品的外销转运为主,资本积累较缓慢,长期在会馆中处于依附地位。  相似文献   

3.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有多大还不能下结论,因为这次中国受影响主要是来自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了出口,影响了中国。第二点,假设没有国际金融危机的话,中国经济到2009年也可能处于一个拐点。因为我们经济不可能长期维持11%左右的高速度增长,肯定会下滑。第三,深层次的原因。多年来我们繁荣掩盖的矛盾把我们的经济转型迫切性给淡忘了。  相似文献   

4.
宋勇  宋敏 《经济师》2000,(6):22-23
一、互联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2 1世纪是互联经济的时代。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变化 ,由此带来的交换也发生了革命 ,产生了无纸贸易、信用贸易、电子广告、网上采购等一系列全新的交换方式。于是 ,对于企业的营销来说 ,由于这些传统意义上的营销基础和条件的变革 ,也会随之发生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这场变革正在我们身边悄悄地进行着 ,而且必将影响到各类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 ,乃至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在互联经济时代 ,企业在进行其经营活动过程中 ,为了更有效地把握市场以实现其营销目标 ,就必须重新…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各个国家经济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国家经济贸易竞争日益激烈,汇率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中国一些企业逐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自己争取了更多发展机会,然而,在其迅速发展背后,不难发现,中国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中面临的外汇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对外汇风险防范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对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下外汇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从短期与长期两方面提出防范企业外汇风险的主要措施,从而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传统经济学视角分析了经济增长、经济人口、财政赤字、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汇率分别对一国贸易规模的理论影响,并利用2001~2012年"金砖五国"相关经济数据,采用现代经济学方法研究了各变量对五国贸易规模的定量影响。研究发现,在"金砖五国"中,贸易竞争力最强的是中国,其次是俄罗斯,以后分别是印度、巴西和南非。从贸易竞争力来看,虽然经济增长、经济人口、财政赤字对中国贸易规模的推动作用强于其余四国,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对外贸易规模产生正向作用最大的国家是南非,对中国几乎无影响。另外,汇率升值对对外贸易规模产生负向作用最大的也是中国。因此,在短期内中国可能继续保持较强的贸易竞争力,但若从长期来看则不一定。  相似文献   

7.
全球经济在经历金融危机的洗礼后进入一个缓慢复苏的阶段。在经济复苏期,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表现为主要经济体或国家的自我发展倾向和贸易保护主义增强、发达国家开始进入中国传统的低端制造领域、能源价格和技术性壁垒成为未来影响中国外向性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内部环境变化表现为内生动力不强、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无非长期持续、国内自然环境恶化影响经济发展、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和流动性下降等。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环境的新特点,从结构调整和发展路径两个角度提出相关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朝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自古以来,中朝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连绵不断,从而为两国经济、技术和文化的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两国边民的友好往来和发展边境贸易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主要探讨中国唐朝与新罗、北宋与高丽的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探讨中国明朝、清朝时期与朝鲜的边境贸易概况。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初国际经济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15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从2001年至2015年,世界经济有望保持相对长期的景气。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双重推动下,国际经济环境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在带来巨大的贸易、融资和投资机会的同时,也将带来强大国际竞争压力和国际经济环境动荡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2005年7月我国人民币从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转变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标志着中国汇率制度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然而,随后在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经济,进而波及到我国的经济和对外贸易.2010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逐渐向均衡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降低我国汇率的波动,将人民币汇率维持在较合理的、均衡的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众所周知,美国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伙伴国,中国和美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影响着中美汇率波动,进而也会对我国对美进出口贸易造成一定的冲击.基于此,本文以金融危机为节点,分别选取其后各3年的月度数据,借助于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金融危机前后中美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进口贸易受中美汇率的波动的敏感性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对理解中国经济与社会的长期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使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历史上税制变革的人口效应及其长期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不但税额的变化对人口增长有很重要的影响,而且税制结构的变化也是影响人口数量的一个重要因素:(1)当税额给定时,丁税占比与长期人口水平负相关,与稳态人均产出以及稳态家庭收入正相关;(2)当税收结构给定时,税额与长期人口水平负相关,与稳态人均产出正相关,对家庭收入的长期影响则取决于丁税占比和劳动产出弹性的大小.结合历史上赋役变化的具体情况,我们预测两税法以来的税制变革倾向于释放更多的人口,并引起劳动生产率的长期下降,但是,稳态人口水平的提高却为两宋以后王朝寿命的延长提供了经济基础.文章对于分析当代税收的长期经济效应以及研究税收调整和税制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连续快速的增长,税法与会计的相互影响非常显著。首先是会计影响税法,到一定阶段后,税法又强烈地反作用于会计,所得税会计就是会计与税法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国所得税会计则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加入WTO以后,所得税会计环境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对所得税会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现有的所得税会计缺欠也暴露出来,需要顺应潮流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宏观经济学的方法提出一个长期电力需求模型以分析影响中国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如预期的一样 ,当各种因素受市场力量的进一步约束时 ,影响需求的各项变量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经济改革以后更加稳定也更为显著。一个误差修正模型为预测中国电力总需求的短期波动提供了适合的框架。 1 978年经济改革以后 ,需求的GDP弹性估计为 0 .8左右 ,低于改革前 (1 978年以前 )。结果表明 ,虽然GDP仍是影响电力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但电力需求与中国的结构变化及效率改进是负相关的。这意味着对于一个快速增长的经济来说 ,GDP的高速增长并不总是伴随着高的电力需求 ,并解释了为什么 1 998年经济增长率为 7 8% ,但电力消费却只增长了 2 8%。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后,中国货物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由2000年的3.9%增加到2011年的10.5%,但增长幅度趋于下降。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出口竞争力的变化。本研究利用恒定贸易份额分析法和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过去十年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变化,并对未来趋势进行了推演,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中国出口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日益上升,在国际市场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当前难以判断中国出口竞争力效应已经处于由正转负的拐点,但未来如果不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中国出口将难以维持之前20%以上的高速增长;从模型结果来看,中国出口与中国和全球的经济规模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未来十年中国出口名义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0%~15%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利用2008年中国交通部省际货物运输周转量的普查数据,本文在引力方程的基础之上引入交通变量,以此来验证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2008年中国省际贸易的边界效应处于6—21之间,这一数值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的边界效应值比较接近;(2)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中国的区域贸易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3)交通基础设施越发达,则边界效应越低,说明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中国区域贸易量的增加主要是促进了省际之间的贸易增加。所有这些均表明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潘爱玲 《经济纵横》1992,(10):36-39
<正> 进入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威胁也日益增长.一80年代以来西方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1979-1982年,西方发生了战后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衰退.发达国家的经济在1982年出现负增长,1983年底开始进入复苏,但自1985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又开始放慢.1986年,整个工业发达国家平均经济增长率只有2.5%.近几年,经济增长变幻无常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缓慢和不稳定状态.进入9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回升乏力,1991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只有1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宏观经济正不断受到来自国外的冲击。如何合理处理贸易伙伴相关经济活动,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中日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对两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建立中日贸易与GDP增长率的自回归条件异方差(EGARCH)模型,分析发现中日贸易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同步性具有正相关性。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均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此次美国债务危机的发生有其国内内源性的原因,但长期巨大的中美贸易失衡的累积以及美国习惯性地通过经济霸主地位输出自身经济问题才是问题的关键。通过分析中美长期贸易模式,比较其对于两国经济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分析此次美国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我们因如何面对这些挑战。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历来是中国对外通商的主要基地。该省在晚清时期的贸易概况,表面上似乎只是前期贸易的延续。但我们若从贸易的进出口量、性质,及其对农村社会经济结构所产生的影响这个角度去看,则不难察觉得到一个崭新的局面。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外贸易的客观环境起了不少重大的变化。苏伊士运河的开浚,电报网的世界性扩张和蒸气船的大量投入航运服务,对欧美诸国来华拓展市场的欲望和野心,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当时列强对广东土产丝和糖的急切需求,直接促进了珠江、韩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使它能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然而广东省农村经济也因此而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受到海外市场需求增减和价格起跌的支配。同时,因为经济作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引进和对外经济贸易的制约因素和改进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1979年以来,在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指引下,我国的引进和对外经济贸易工作在规模、构成和决策体制等方面已经发生许多令人可喜的变化。规模已不算小,形式日趋多样,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我国经济打破封闭状态,迈出了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但是,总的说来,引进过程的良性循环尚未形成。这是因为我国当前仍处于对外开放的初始阶段,过去长期封闭和极为内向,一旦宣布对外开放,既存的发展战略、经济参数、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和总的经济体制、决策方式等方面的经济与社会机制还未能作出相应的带有根本性的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