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发展服务业、构建服务经济体系来实现城市转型,是国际城市发展的共同规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的发展尚未形成互动关系,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动力机制没有形成,影响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城市功能的优化。面向"十二五"及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国内城市应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之下,立足于城市空间价值的提升,以制度的创新、多重倒逼机制的实施,来加快服务经济体系的建立,综合提升自身的能级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出一条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的"中国路径"。  相似文献   

2.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表现了城市各种物质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能够促进对不可再生的  相似文献   

3.
将地方政府官员特征的微观数据和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6年的宏观数据相匹配,实证分析了市委书记的政治晋升诉求如何导致城市空间扩张。结果发现,以官员年龄衡量官员晋升激励,其对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呈显著的倒"U"型:当市委书记年龄在52岁以下时,有强烈的晋升激励,为了促进辖区内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官员不断寻找增量土地以扩大国有土地面积,推动了城市空间扩张;当市委书记年龄在52岁以上时,晋升激励较弱,城市空间扩张速度会放缓。分样本结果显示,晋升压力较大的市委书记和在低行政级别城市任职的市委书记在晋升激励作用下,更有可能推动城市空间快速扩张。  相似文献   

4.
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运用LandsatTM/ETM影像和Arcgis软件研究行政区划调整影响下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城市用地增长的数量变化、时空格局以及扩展模式等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使番禺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空间扩展迅速;1992年番禺"撤县设市"后,城市建设用地增长总量持续增加,城市扩展模式以自组织特征为主,主要增长区域是中心城区和经济发达的中心镇;2000年"撤市设区"和2005年辖区范围调整后,广州市政府和新的城市规划成为促使番禺城市空间扩展从自组织向他组织转变的重要因素,城市空间增长结构表现出以广州大学城为代表的城市"植入体"增长带动为主的特征。总体上,行政区划调整适应番禺城市发展和促进城市空间扩展,城市增长模式和管理制度仍需创新。  相似文献   

5.
试析新经济增长对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高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一过程,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有别于传统经济理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这种理论对城市区域空间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以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内涵为出发点,深入分析新经济环境(新增长动力、新经济组织和新区位因子)作用下的一系列新空间现象,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际化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促使城市空间不断扩大,也促使城市空间功能进行置换。郊区化是国际化城市工业化与信息化持续不断深入的空间结果。与西方国家城市郊区化不同的是,我国国际化城市郊区化是产业先行、居住跟进的过程,政府在郊区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开发区是国际化城市郊区化的重要形式。开发区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城市产业从城市中心区向外转移的空间组织形式。同时,不同产业利润率与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对城市空间的竞争也促进了国际化城市郊区化。政府规划与市场竞争共同促进了城市空间扩大与功能置换。  相似文献   

7.
城市首位度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间面板德宾(Durbin)模型分析了城市首位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选择使用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城市首位度对经济增长不存在非线性关系;本地城市首位度、相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当地经济增长都具有正向影响;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相邻地区城市首位度的提高对本地区经济增长效应不同,可能存在正向或者负向影响,但是随着使用的空间矩阵所体现的区域之间互动依赖关系增强之后,相邻地区城市首位度的提高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并且数值稳定。  相似文献   

8.
北京都市区就业结构升级与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空间发展与经济重构有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直接动力。本研究分析了随就业结构变动,北京都市区不同部门就业空间分布的变化及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结构变动显示出北京都市区产业结构在升级,就业正脱离第二产业和传统服务业,转向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就业结构变动剧烈的行业,尤其是在就业结构中比重迅速增加的生产性服务业,其就业空间分布的变动也十分突出,表现出就业分布的空间转移和新的空间集聚,从而带来城市经济空间格局的重组。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增长的地区总体就业增长也比较迅速,形成了新的就业集聚区,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就业的空间转移和集聚具有特定的区位指向,形成了专业化的地域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9.
空间品质、创新活力与中国城市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充分发挥空间品质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城市生产率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通过构建空间品质驱动城市生产率增长的空间一般均衡模型,揭示空间品质促进创新水平提升和创新人才空间配置引致城市生产率增长的双链中介机制。研究发现:空间品质对城市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创新水平提升的中介效应强于创新人才空间配置,在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创新人才空间配置机制的时间滞后效应强于当期直接效应,“留住人才”的生产率增长效果优于“吸引人才”;邻地空间品质的提升不利于本地创新水平提高和创新人才空间配置,间接降低本地生产率增长潜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城市具备较高的跨区消费水平和较好的创新发展环境时,空间品质对城市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及其中介机制均有一定程度增强。因此,优化城市空间品质供给、促进空间品质区域一体化程度、提高空间品质跨区消费水平以及优化创新环境均是激发空间品质推动城市经济增长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基础和投入,也依赖于周围邻居区域的经济增长轨迹。针对京津冀地区,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显示空间关系对各城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其贡献度已超过要素投入。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潜能指数反映雄安新区建设后空间关系的变化,认为雄安新区的建设会显著影响各城市的市场潜能指数,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水平,特别是保定、廊坊、石家庄、邢台将从雄安新区改变的空间关系中长期受益,有利于推动冀中南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区域城市空间重构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现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城市空间重构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其不同尺度城市空间在重构过程中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非协调性表现,认为以"增长边界"促进城市空间内涵式增长、以"分散化紧凑"调整城市功能空间布局、以"空间统筹"改善大都市区城乡生态环境、以"深度整合"保障城市群地区的生态安全是东北地区城市空间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并从规划指引、制度建设、公共投资、政策设计几方面构建两者协调的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经济发展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拉力产生的主要源泉.河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增长速度慢以及经济结构层次不高所导致的就业空间小,是制约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最主要因素.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方面,需要转变观念,由过去单纯重视农村工业化的推动作用,转移到重视城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兼顾城市经济总量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加快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吕宁 《经济导刊》2011,(2):52-53
国外最早致力于休闲概念研究的是英国的凡勃伦,他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一书,被称为休闲研究理论的一个转折点。西方学者对休闲城市的研究起源于关注城市居民群体行为的休闲空间意义研究。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地理学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着眼点开始转向城市功能分区。围绕城市休闲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快城市空间重构,城市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如何随着城市休闲发展而逐步改变,国外学者先后在中央商务区(CBD)概念基础上提出有关城市休闲空间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现有城市空间下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空间的急剧扩张使得大量的农地转换为城市建设用地。从中国的国情来看,通过城市空间的扩张来推动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不是一条有效的路径。而从现有城市空间出发,分析城市化对不同行为主体选择的影响,提高现有城市空间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充分提升现有城市空间的经济社会承载力,是解决中国当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土地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和城市空间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城市经济体系的一部分的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不仅产生于城市空间演化的过程,因而具有空间特性;同时,它也必然作用于城市空间的发展,对城市空间的变化产生直接的影响.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往往要在社会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目前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发展阶段这一个特定时期,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对于城市空间的影响将是相当巨大的.  相似文献   

16.
首先利用ArcGIS分析广东省住房价格的时空间变化特征,进而采用2005—2010年城市用地与扩张、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城市规模、市场政策、环境特征等方面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省内21个地级市城市商品住宅价格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住房价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广东省住房价格呈现强烈的时间、空间变异;城市土地扩张和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和城市规模对住房价格有显著的影响,但作用强度和显著度存在差异;时间固定效应表明调控政策对调控住房价格的作用在降低。最后提出保障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市蔓延指城市在空间上向外延伸和农用土地城市化的过程,E.Draper(1937)开始用城市蔓延(urban sprawl)这一术语来描述上述过程。二战以后,伴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加速,城市蔓延的速度也进一步加快,大量的文献开始关注城市蔓延现象。城市蔓延现象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种族和自然环境等诸多方面,当时,经济学视角对城市蔓延的分析往往散落在研究城市蔓延的各种文献之中,人们所更为关注的仍然是城市蔓延所导致的负外部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新经济增长理论注意到新经济增长要素与城市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8.
基于增长网络的城市空间生产方式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推动着城市空间的生产,但其决定因素还在于社会行动者的构成、职能和运作方式的选择.社会行动者通过资源交换和相互依赖而构建了增长网络,并以之为核心推动着城市空间生产方式的变迁.对建国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进程中城市空间生产的特点、运作机制和生产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伴随着意识形态的变革和生产方式的演进而变迁,而增长网络中的社会行动者的构成、职能及其相对地位等也随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9.
分析集约型城市经济增长潜力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测算1991~2008年相关因素对样本城市深圳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知,长期以来,该市经济增长模式属于要素推动型,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1.09%;而近年来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上升,表明其经济正逐渐向依靠资本和TFP共同推动的增长模式转变。由此,逐步加大TFP的贡献率是集约型城市实现经济高位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陈睿  吕斌 《经济地理》2007,27(2):240-244,260
城市空间分散化增长蔓延的趋势要求对未来城市空间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研究。文章在对城市空间模型的研究案例及发展趋势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将城市空间模型总结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基于因果关系的城市空间增长影响因素静态模型、基于空间发展理论和GIS空间分析的准动态城市空间增长模型、基于系统动力学微分方程(组)的城市空间增长动态模型、以及基于微观主体作用演变机制的城市空间增长模拟模型,并认为城市空间增长模型将向微观离散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