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人民币"美元化"程度及其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孟楠  姜占英 《当代财经》2005,(12):34-37,41
货币替代是外汇市场上的一种用脚投票机制。我国的货币替代水平整体而言并不高。但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原因,一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水平较低。存在着汇率变动的预期;二是本外币利率水平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三是通货膨胀对本币实际收益的削弱;四是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五是资本外逃的倾向不断增加。因此,我国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搭配来促进货币替代的良性发展,避免人民币被美元的过度替代。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汇率超调理论模型出发分析利率和汇率的相互作用,然后对汇率超调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并分析我国利率汇率协调机制的实际运行状况,最后提出增强我国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机制、实现内外经济均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了2008年中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效果,探讨了为了治理国内通货膨胀,中国政府应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由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任务非常繁重,使得目前中国也难以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所以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是最佳和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建立"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实验区"的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两岸经济往来的日益密切.两岸金融合作的问题也迫切需要得到落实。而福建省作为两岸经济合作的前沿地带,必将在两岸金融合作中起到重要的带头作用,本文将对福建省率先建立“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实验区”的设想进行论证。探讨其可行性、必要性以及运作模式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8.11汇改"是如何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本文使用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日高频数据,通过尝试性建模,选定最优模型EGARCH(1,1)模型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进行了短期预测及实证分析,并分析了汇率收益率波动的特征,发现样本汇率波动具有聚集性和杠杆效应.并结合中国经济现状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调整给出建议,政府应密切观察市场的真实变化,以采取适当措施应对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7.
根据各国的自身特点,每个国家的汇率制度各有不同;不过总体上可以分为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汇率制三种。强调汇率制度应该选择“舍中间,取两端”的“角点解假说”,在90年代得到迅速盛行,但是近年来由于阿根廷危机的爆发以及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纷纷调整原来的汇率体制,使得“角点解假说”受到很大的冲击,这主要是由于其理论缺陷所致。  相似文献   

8.
美国自金融危机以来,失业率居高不下,2009年更是达到10%,美国政府寻求各种途径促进就业,在这种背景下,刚当选不久的奥巴马总统在2010年国情咨文中提出5年内将美出口翻倍,以支持200万就业岗位,这样雄心勃勃的计划,在美国国内一片哗然,肯定怀疑声鹊起.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这样的计划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它最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时卫干 《经济》2006,(4):40-43
确定中国有没有“操纵”汇率,技术难度很大,更何况美国政府多有“投鼠忌器”之顾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2016年10月1日我国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初始权重为10.92%,紧随美元、欧元成为第三大储备货币."入篮"意味着我国人民币开始享有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同时也是倒逼国内汇率改制,逐步取消资本管制,开放资本账户,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整个过程中,跨境资本流动所引起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将加大我国相关企业的汇率风险压力.本文以人民币"入篮"后为背景,浅析我国企业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面对汇率波动风险而采取的对冲策略.  相似文献   

11.
周阳 《经济》2005,(1):64-66
在宏观调控下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同时美元义无反顾的贬值推动中国通货膨胀继续走高。我们并不能就此说中国发生了滞胀,但是我们可以说,中国存在发生滞胀的危险,这是坚守人民币汇率的代价。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改"、汇率风险与利率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GARCH方法和2002-2009年的数据,对人民币利率与人民币汇率风险、通货膨胀、中美利差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2005年7月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风险开始对人民币利率的变化起正向作用,尽管人民币汇率风险对于人民币利率的变化仍不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同时发现,无论是在汇改前还是在汇改后,中美利差对于人民币利率的变化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阳  赵静梅 《财经研究》2007,33(10):50-60
"舒默-格雷厄姆法案"是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的一个最重的筹码。该法案具有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特征,其核心内容是"美国将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27.5%的惩罚性关税"。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上证明了该法案对美国的通货膨胀、GDP和就业率都存在逆向报复效应;同时,通过因果检验及VAR模型测算了该效应的大小。文章的结论是,"舒默-格雷厄姆法案"的实施将导致美国每年损失约50万个就业机会,远大于因中国进口商品竞争而丧失的就业数量。美国应做的是进行痛苦的结构改革,除此之外,没有捷径;而中国也不会短视地受迫于各类"汇率报复案",打乱其汇率制度改革的节奏。  相似文献   

14.
15.
赵云辉 《当代经济》2007,(6):112-113
本文尝试弥补汇率理论中一个重要模型--"超调模型"的一些不足.通过对该模型的一个核心假设条件进行等价变形,本文得出了各个经济变量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引入了一种新的货币需求函数形式,对该模型进行了重新推导和说明,使其形式上更加简化,含义上更加明确,从而为该模型的理解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从"三元悖论" 看人民币汇率制度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经济学家在对开放经济的研究中发现,在资本的完全流动条件下,一国的汇率稳定与其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将出现明显的冲突。如果一国需要在固定汇率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利率实行紧缩政策,减少总需求,就会面临国际资金的流入,导致货币政策难以达到效果。而此时只有对资本项目进行管制,才能有效阻隔国外资本流入,此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才可以与固定汇率兼得;同样,要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采取紧缩政策,就必须使汇率放开浮动,通过本币升值使资本的流入减少,从而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Munde11,1963)。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尝试把人民币汇率波动纳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监控体系,采用1996年1季度至2008年2季度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我国货币政策是通过货币渠道来影响实际经济总量的,并且狭义货币供应量更能实现对实际产出目标的传导和调控;(2)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扩大会减少货币供应量;(3)不可能三角在我国是成立的;(4)将人民币汇率波动纳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监控体系能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汇率的决定与外汇市场供求、经常账户平衡、央行货币政策、相关资产价格、经济基本面、国民收入及国际收支账户等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要从外汇市场拓展到本外币政策深层次协调,从涉外经济拓展到内外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在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下对国际货币体系和主要货币的变化趋势进行系统的监测预测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近年来,国际经济学理论界提出了“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同时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变趋势,似乎也为这种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在此背景下,国内也有学者从效率和稳定之间的两难出发,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应该由目前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向“角点汇率制度”的方向发展。基于此,笔者从汇率制度选择的基本原则入手,结合中国加入WTO之后经济环境的可能变化,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论证了“角点汇率制度”在中国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具有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