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物入侵造成经济损失评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入侵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时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经济损失评估的研究有助于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社会对生物入侵问题的认识与关注。从应用角度考虑,目前国内外对生物入侵造成经济损失的评估分为两类:一类是影响评估,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丧失的评估;另一类是政策决策评估,即入侵物种防治的经济分析。文章对国内外生物入侵产生的经济影响、经济损失评估内容及方法、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综述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更深入的研究建立理论参考基础。  相似文献   

2.
城市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及经济价值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城市森林为城市生态系统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功能。文章阐述了城市森林改善城市小气候、净化大气、涵养水源、维持大气碳氧平衡、消除噪音等的生态服务功能,即其生态效益,间接地计算其经济价值,表明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研究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及其经济价值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的焦点和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研究的意义.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研究的进展,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研究的方向与重点,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9,(1)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大面积森林遭到破坏,如何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是时代赋予的必答题。森林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有自己的生态环境评判标准,当前的森林认证体系是2001年启动建立的,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为了提高森林的开发利用水平,更好地实现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文章从森林生态服务认证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森林生态环境认证标准,并按照保护与开发并举的理念,进一步探索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科院千烟洲生态试验站1983年、1990年、1997年和2002年4个时段、比例尺为1:2 000的土地利用图,气候、生物量以及农业等观测与统计调查资料,参考美国学者科斯坦萨(Costanza)等1994年对全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时所采用的部分评价指标,应用ArcGIS及Matlab软件进行空间数据处理、计算、分析、插值,对该站所在的小流域进行了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结合上下限估计法,计算出该小流域建站初期(1983年)与建站20年后(2002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对比得出,该小流域生态恢复与重建效果明显,森林、农田、水体三大生态系统的7项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极大提升,该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生态水利工程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了解生态服务功能的内涵出发,主要讨论对生态水利工程系统的服务功能的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种类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项目组成情况。  相似文献   

7.
云南作为森林生态大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探讨研究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对于开展森林生态资产产权交易,优化调整其林业产业结构,推动长江上游森林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云南森林生态系统实际,以2015年为基准年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云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为22 873.87亿元/a;单位面积价值量100 608.17元/(hm2·a)。价值构成中,固碳释氧功能价值最大,占总价值的32.32%;其次是物种保护价值,占总价值的24.09%;而提供林产品价值和景观游憩价值分别仅占总价值的2.38%和0.22%。云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经济价值远大于其直接经济价值的现实表明,大力发展其森林生态服务产业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9.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在提供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物质基础等方面的作用。生态系统不仅给人类提供生存必需的食物、医药及工农业生产原料,而且还维持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因而是人类生存与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生态服务是生态服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巢湖流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服务功能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本文运用Costanza等人的理论和方法,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巢湖流域生态服务功能的货币化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巢湖流域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2 291.74亿元,为当年流域GDP(1 885.42亿元)的1.216倍。进而对巢湖流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空间分布、不同生态类型服务功能的价值贡献以及流域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目前巢湖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不足,而治理富营养化是提升巢湖流域生态服务功能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从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理论角度出发,分析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同时,运用博弈论理论和方法,模拟现实中各方的行动策略和得益,构建生态补偿政策下生态保护实施者与受益者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均衡结果,以验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否安排有效,进而探讨如何建立与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2.
防治外来生物入侵的法律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影响的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在当地定植、①扩展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称为生物入侵。它们对入侵地的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灾难和经济损失,因此,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然而,由于缺乏对入侵生物的综合性认识,对于控制入侵生物措施的研究也才刚刚起步,还没有系统的控制外来入侵生物的有关程序与法规。为了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亟须加快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立法步伐。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和生态型产业集群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生态型产业集群生态服务功能与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比较,以及对生态型产业集群内部结构的分析,明晰了生态型产业集群的生态服务功能内容,确定了其评价方法,初步构建了其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等绝对指标和生态经济价值比等相对指标,并确定了计算方法、相关二级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当前没有明确的产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空白,为分析生态型产业集群的生态经济效益提供了定量化的工具,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退耕还林生态影响及其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核心目标,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与可持续性备受关注,对工程进行全面、客观的生态影响评估尤为重要。本文回顾了退耕还林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总结了已有研究中退耕还林生态影响评估的角度、定性与定量评估方法,以及对小范围内治理效果的评述。本文在肯定已有研究对退耕还林生态影响评估的积极意义的同时,认为应进一步研究如何解决好评估角度的选取、评估方法的完善和评估结果的可比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核心思想,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设有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遵循科学合理性、可比性与可操作性、整体性和代表性、动态性与超前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6.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关系到国家和区域的生态安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势在必行.建立我国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应当从理顺相应法律关系着手.文章以区域内开展的行为活动对自然生态及区域内外人群造成的影响为逻辑起点,运用系统学分析方法搭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关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法律关系加以判明.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许昌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标准化处理,利用许昌统计年鉴,对许昌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进行评价。最后提出了许昌生态城市建设要不断调整绿地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加强政府协调,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以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主体的公益林自1998年开始至今,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并改善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但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公益林的整体补偿相当低薄,这也是目前公认的一个政策上的重大缺陷。针对这一缺陷,从理论上提出了生态效益的补偿及其估值的依据,梳理了国外生态效益估值的常用方法,分析了我国以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主体的公益林生态效益及其估值的现状,并且根据现状给出了初步的政策建议,其主要目的是使受影响的农民及村集体能够得到更高更合理的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