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研究》2017,(12):14-1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六次提到共同富裕。在第一部分,报告在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状态的基础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这个新时代,意味着中国进入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在这里,十九大报告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界定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可以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任务,从过去的让一部分人  相似文献   

2.
《经济研究》2017,(11):20-2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①这一客观实在的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重大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的内涵。一、 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1.矛盾论是我党认识主要矛盾的有力工具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属性.由其本质规定出发提供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其使命和目标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是解放、发展、保护生产力,以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正在构建的新兴学科,许多经济学理论需要依据实践进行创新,创新的基本路径是问题导向,包括时代问题导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导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导向和现代化问题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我国的主流经济学,经济分析的层面不能太窄,其理论体系包括经济制度、经济运行、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四大板块.其中,每一个板块的研究都要针对现实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而不能停留在抽象的原则规定上.  相似文献   

5.
任何社会都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并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新中国建立以来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有其复杂性与特殊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表现。我国进入新时代是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根据的解读有待商榷。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转化是渐进的,有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且这种转化有其特殊性,具有连接性和发展性,不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关系。而以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往往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根本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处于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并不矛盾,而是相统一的。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确定了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战略布局,这是提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必要时机。同时,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隐含着收入差距拉大的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的新的重大判断。新时代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要求我们不仅要坚持而且要深化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征,而生产力属于经济基础范畴,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环境法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应时而动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发展的一个亮色。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共同富裕问题从“本质要求”上作出重要论断并反复强调,恰恰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新征程上对“共同富裕”问题的高度重视和重点表达。共同富裕理论,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不断深化和创新发展的,是新时代十年的显著标识;同时,这一理论也是伴随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实践不断展开和深化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逻辑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逻辑的必然结论。这一理论的创新发展,深化了毛泽东等人对走向共同富裕目标的设想,深化了邓小平等人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设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的创新发展,包含了新时代如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理论原则、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包含着推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所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所要明确的目标导向,也包含了从民生问题入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当然,扎实推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才能不断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并全面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为引导经济学理论工作者立足新时代,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课题为主攻方向,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研究,本期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谈",特邀请五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阐释,探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呈现为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总过程,生动诠释了党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将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过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以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为核心议题.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但仍可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框架内得到解释.将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强国之路,通过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不懈追求。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从生成逻辑上看,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对马克思主义财富观的继承、是对“先富后富”理论的有效衔接,并成为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重要力量。从作用机理上看,两者之间的内在耦合性表现在中国特色第三次在弥补分配不足中推动全民共富,在涵养向善文化中促进全面共富,在吸纳社会成员参与中助力共建共富,在不断促进社会公平中实现全程共富。从显著优势上看,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的主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是以人民为中心,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是我国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理论总结,在今后的改革中要运用这一理论,实现利益分享。该文着重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说明:一是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二是为什么说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构建共同富裕实现机制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现实生活中提出的迫切需要?三是为什么说实行利益分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阐述,希望读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有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实现共同富裕有两个必要步骤,一是大量地创造财富,二是合理地分配财富,形象地讲就是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其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显著标志,就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推动共同富裕的"施工图""路线图",关键在于"调高、扩中、增低"六个字.而对照我国现实格局,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在0.46左右的高位徘徊;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占整体人口比例不到40%, 而且内部结构也不均衡, 相对较低收入人群在中等收入群体中占比较大——这显示出我国收入分配仍偏重"哑铃"型结构,距"橄榄型"社会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4.
全面、准确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是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性、导向性工作.重温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实际,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经济发展新特征、全域城市化、改革全面深化、产业高级化、高水平国际化、美丽中国建设、橄榄型社会结构、文化强国建设、政治文明纵深发展等十个方面,探析新时代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各领域发展所呈现出的新特征和新趋向,可以对"新时代"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正>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1]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指明了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我们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  相似文献   

16.
在本刊今年第7期,我对“橄榄型社会是殖民主义留给当代世界的最大谎言”这一命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对橄榄型社会、中等收入陷阱、中产阶级进行了深入的解剖,那么对经济社会正从中高收入迈向高收入阶段的中国来说,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出路在哪里?本文着重通过对橄榄型社会、中等收入陷阱、中产阶级在中国的现状分析,对橄榄型社会为什么不是中国的选项、中国社会结构为什么不能是橄榄型社会以及中国应当是什么样的社会结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张天姣 《当代财经》2021,(10):43-55
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体现收入分配制度公平正义的最直接表现.进入新时代,城乡、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依然突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指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在共享发展理念下,无论从共享的主体、内容看,还是从共享的过程、结果看,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都存在与共享发展理念不协调的诸多问题.共享发展理念为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明了目标和方向.2021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指出,"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为此,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多政策齐动,尽快形成"橄榄型"收入结构群体;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建立缩小收入差距的共享发展长效机制;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创新政府对收入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的调节机制,形成实现共享发展的有效保障.以此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共同富裕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8.
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问题,需要首先弄清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出和强调这一问题,是针对新中国建立之前和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理论宣传与建设实践,没有从社会本质上把握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的。加快发展生产力是共同富裕的物质手段,公有制为基础或为主体是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本文着重和全面地论述了共同富裕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并分别从六个方面剖析共同富裕不同层次的含义、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以及由初级共同富裕向高级共同富裕发展的步骤与过程。  相似文献   

19.
陈雯 《江南论坛》2023,(3):48-51+76
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其宏观判断定位决定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其中观趋势特征引领社会运行的制度政策,其突破化解的思路机制推动社会进步的速度和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明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对各项工作的引领作用。本文指出:首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断破解一个又一个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现代化探寻历程;其次,社会主要矛盾本质上是一种需求主体和供给主体之间、内驱力和外驱力之间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发展型民生供需不匹配与失衡性矛盾;最后,社会主要矛盾的破解事关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质量,需要从社会力、文化力和法治力共同构建的合力机制与政府、市场、社会、个人共同组建的多元主体中寻求力量。  相似文献   

20.
继十九大之后,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总结出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其内涵博大精深.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的经济系统论包含三个理论维度:纵向,把握主要矛盾转换和化解的新时代特点,善于应对机遇和挑战;横向,把握化解主要矛盾多元"体系工程"集成,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基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体系工程"为动力,实现高标准的现代化;发展环境,把握发挥社会主义强大的系统优势,为实现持久健康良性循环发展打造平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