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慧  王擎 《财经科学》2021,(3):14-27
本文利用2007-2018年全国237个地级市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与A股非地产类上市公司银行借款数据,实证分析了房价上涨对非房地产企业银行债务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上涨显著提升了企业的银行债务规模,房价上涨的融资抵押效应强于信贷挤出效应.具体而言,房价上涨会推升有房企业的银行融资规模,挤出无房企业非抵押类借款.在作用机制上,房价上升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从而助推企业抵押类借款的增加.另外,高房价降低了银行对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支持,也加剧了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歧视.  相似文献   

2.
银行竞争的微观效应:来自融资约束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银行竞争的加剧将促使银行更多地搜集和挖掘企业信息,降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为此,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证检验了这一假定。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银行竞争显著降低了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即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及采用不同银行竞争指标和融资约束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同时,本文还发现,银行竞争降低了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从而为银行竞争降低企业融资约束这一结论提供了补充性证据。进一步地,在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更严重的情况下,银行竞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更大,且银行竞争能够降低企业贷款的交易成本,从而为银行竞争降低融资约束的作用机制提供了证据支持。本文不仅丰富了银行竞争的经济后果以及融资约束等相关领域文献,同时还具有较为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5—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SFA时变超越对数模型系统测算上市公司的创新效率指数,实证分析税收负担对于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我国A股上市公司创新效率较低,行业间创新效率差距较大;企业综合税收负担以及流转税税负对于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税收负担通过企业融资约束这一通道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相较于国有企业、中东部地区以及非制造业企业而言,税收负担对私营企业、西部地区、制造业企业与高技术行业企业的创新效率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关于企业规模分布的"融资约束"理论认为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融资约束会制约企业成长,从而影响整体企业规模分布状况。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规模分布存在"年龄依赖"和"规模依赖",并非完全遵循Gibrat定律;融资约束制约企业成长,尤其显著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小企业的成长率;从总体上看,融资约束并不能决定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整体企业规模分布状况,然而融资约束却显著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小企业规模分布。本文的结果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与中国企业规模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为发展中国金融市场,削减企业融资约束,特别是减缓中国中小上市公司企业融资约束,促使中国上市公司企业规模结构合理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中国沪深A股市场641家上市公司2001—2010年的年度财务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了中国上市企业融资约束指数模型,分析了除金融、保险行业以外,12个门类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概率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房地产业和信息技术业受到融资约束的概率最大;受融资约束概率最小的行业为建筑业;传播文化产业、社会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和采掘业等行业属于低融资约束行业;农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等行业都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融资约束。因此,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相关部门应该考虑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在制度建设层面,应该完善上市企业的监控和督导机制,提高企业的收益质量。此外,应该进一步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从而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有效地解决企业外源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6.
构建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来刻画制造业面临金融投资与创新投资的行为决策过程,并以我国2007-2016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制造业金融化对创新投资影响的动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制造业金融化对企业的创新投资存在"挤出效应";然而,随着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提高、企业融资约束的不断缓解,金融化对创新投资的"挤出效应"逐渐变为"蓄水池效应"。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创新发展需要资金和人员投入,而我国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阻碍了企业创新步伐。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可能对创新资源配置以及融资约束产生影响。选取2013—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价值链数字化、创新资源配置与企业融资约束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创新资源配置会显著加剧企业融资约束,但该加剧作用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并不显著;第二,价值链数字化会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第三,价值链数字化能够显著抑制创新资源配置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加剧作用。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财务柔性理论和企业投资理论为基础,通过引入融资约束理论,将融资约束、财务柔性与企业投资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从财务柔性的视角研究企业的投资支出问题,并以2007—2014年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融资约束、财务柔性与企业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深入分析财务柔性对企业投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务柔性对企业的投资支出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事先储备的财务柔性,企业能够提高后续的投资支出。融资约束会加剧财务柔性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融资约束越严重,财务柔性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9.
胡杰  秦璐 《技术经济》2013,(8):15-20
构造了高新技术上市公司R&D投资的融资约束模型,利用2008—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从R&D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的视角,实证分析了高新技术上市企业R&D投资面临的融资约束,并进一步按企业规模和所有权的不同将样本企业分组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R&D投资面临明显的融资约束,依赖于企业内部现金流量;相比大型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R&D投资更依赖其内部现金流量,面临更严重的外部融资困境;相比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的R&D投资面临更严重的融资约束。提出:在转型经济背景下,我国政府应着力建设、完善与高新技术企业相匹配的多层次融资体系,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增加。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银保监会网站金融许可证信息构建的地区层面银行竞争指标,本文研究银行竞争对企业杠杆操纵行为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发现银行竞争的加剧有助于降低企业杠杆操纵水平;为缓解潜在的内生性问题,采用2009年放宽分支机构设立管制的事件和份额移动法构造的Bartik工具变量,获得了一致的结果。进一步,异质性检验表明,银行竞争影响企业杠杆操纵的结果主要见诸融资约束较强和银企距离较为接近的样本,显示银行竞争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加强银行监督动机,作用于企业杠杆操纵。经济后果方面,发现银行竞争加剧导致的企业杠杆操纵降低会减少未来违约风险。本文从银行竞争的视角提供了企业杠杆操纵行为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的研究证据,有助于厘清宏观金融环境之于微观企业杠杆操纵的自上而下的内在逻辑,同时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金融发展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转换成本和网络效应存在下互联网产业通过产品创新活动争夺市场份额。某些“创新”的主要目的为排除竞争。互联网产业一个典型的发展过程是:企业依靠外部融资支撑的策略性创新,降低消费者向其产品转换的成本,争夺市场份额,并在投资约束的限制下走向合并,最终抬高了市场集中度。特别的,转换成本的存在让企业有动力通过事前控制转换成本的创新,争夺事后的市场势力,并且“收割”事后锁定的用户。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10—2019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应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开通提高了标的企业实质性创新投入,但是也助长了策略性创新行为。路径分析表明,沪港通主要通过影响企业内源融资与改善外部信息环境,缓解融资约束与信息不对称性,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为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开放制度、提高政策甄别能力与扶持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13.
政治关系如何影响公司价值:融资约束与行业竞争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关系影响了公司价值,但对于如何影响公司价值还知之甚少。文章从资本结构与行业竞争关系的角度检验政治关系如何影响公司价值。基于1998-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中制造行业的公司数据,文章发现政治关系提高了行业竞争对资本结构的敏感性。在使用两种不同的融资约束划分标准后,研究发现不同融资约束下公司政治关系的价值不同,对于存在融资约束的公司而言,政治关系更深地影响了行业竞争对资本结构的敏感性,因此具有更高的价值。文章的证据支持了政治关系有助于公司获取融资资源从而提高公司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从战略承诺视角考察债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研究显示,自2007年《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实施以来,债券市场在支持企业的战略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性。但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支持作用只存在于所受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中。即:市场化进程较高、终极控制人为国有性质、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的上市公司,其战略承诺越高时,越可能采用债券融资方式;而承受较高融资约束的企业的债券融资方式对战略承诺的敏感性则不稳健,或者敏感系数低于前者。这说明债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受到了融资约束的限制,而非缓解了融资约束。进一步来说,“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是金融资源配置的内在规律,而无论其形式在中介与市场之间如何变化。该结论深化了对金融资源配置功能的理解。依据本文的研究,未来改革既要完善金融体系,更要提升企业负债能力,否则,市场将很难依靠它的内在机制达到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5.
并购知识技术密集、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战略性新兴企业,是传统企业借助外生力量促进自身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传统企业并购战略性新兴企业的特征在于双方所属产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由此体现出转型升级的特殊并购动因。本文将传统企业在战略性新兴标的业务方面创新能力的改变称为并购的转型升级效果。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提炼出影响并购转型升级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传统企业的要素禀赋结构、融资水平、并购的渐进市场化制度环境对并购转型升级效果的影响机理,并利用A股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并购战略性新兴企业的事件,构建有序响应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传统企业的要素禀赋结构与战略性新兴企业的适配性、传统企业的外源融资水平对其通过并购促进自身转型升级具有正向作用。在跨区域并购中,双方经营所在地的制度距离对并购的转型升级效果有负面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如何发挥并购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1995—2014年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回归结果表明所有制因素对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没有显著影响,即便把资本结构区分为长期结构和短期结构亦是如此。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有形资产比率、成长性、公司规模以及实际税率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和公司规模。这说明虽然从总量数据上看国企负债的确构成了宏观债务的主体,但就制造业来说国企的债务水平和其经济特征是相匹配的,规模和总资产收益率足以解释这种高债务水平,国企过度负债说至少对制造业国有企业来说并不成立。国企债务风险可能来自平台类国企,相关的政策应该针对这类企业来设计。  相似文献   

17.
徐朝辉  周宗放 《技术经济》2014,33(10):106-112
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在融资约束下财务柔性对公司信用风险的作用机理,提出了"财务柔性缓冲"的概念;然后使用2009—2012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财务柔性对企业信用风险的缓冲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财务柔性对缓冲企业的信用风险具有积极作用,且这种效应与企业所受的融资约束程度密切相关。指出: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融资受限的中国企业可通过提高财务柔性持续有效地降低其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8.
针对缓解企业融资困境的现实要求,本文采用2011-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数据,从数字金融视角切入,深入考察其与企业融资困境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对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至关重要,随着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这种缓解效应将得到显著加强;在考虑到企业自身属性的条件下,数字金融发挥的融资缓解效果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地,数字金融不仅能通过改善融资结构和市场化水平等宏观路径缓释企业融资约束,也能借助降低企业融资费用和杠杆水平等微观路径缓解融资约束;特别地,相较于数字金融弱监管环境,在强监管环境下数字金融的融资缓解效应更强,同时也更有益于疏通宏微观传导机制。为此,应围绕数字金融政策扶持、金融领域创新赋能、监管科技体系建设等方面内容,重点关注数字金融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有效纾解企业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9.
企业创新产出水平的影响因素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我国2013—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企业战略差异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对于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战略差异与企业创新产出显著负相关,随着企业战略差异的增加,企业创新产出水平显著降低;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战略差异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呈现不同特点,相对于成熟期,成长期企业的战略差异对创新产出的抑制效应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战略差异通过融资约束路径对企业创新产出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对于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制定合适的企业战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宝源 《当代财经》2011,(10):108-115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发现,送转行为是上市公司信息传递的有效机制,它有助于缓解我国上市公司由于管理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公司融资约束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上年年报财务绩效不十分理想的受融资约束的公司,送转行为对缓解融资约束效果更为突出。我国上市公司的送转行为并非完全出于对市场投资者的迎合,而是一种有效的信号传递方式。在运用Heckman两步法控制了样本自选择问题之后,文章所得研究结论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