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吴振宇  唐朝 《经济纵横》2021,(10):33-43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但随着疫苗接种速度加快,全球经济正在逐步恢复.应对疫情的大规模财政和货币救助政策在短期内会推高经济增速,但未改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总趋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有所恶化.随着救助政策效力下降和逐步退出,全球经济增长中枢可能下移.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改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性增强、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框架调整、流动性向实体经济传导效率提高等因素的影响,疫情后全球通胀水平将高于疫情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安全网持续强化,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金融动荡进一步增强了各国危机应对能力.然而,疫情后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背离程度加大,风险进一步累积.全球将处于金融风险与危机应对能力均上升的脆弱平衡状态.在金融安全网保障能力不均衡、危机应对工具不足和疫情后发达经济体经济政策转向的影响下,新兴市场将面临更大金融风险防控压力.  相似文献   

2.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使流动性收紧、资产价格下降、长期利率上升、资本回流。而资本流动逆转将直接引发新兴经济体资产价格和汇率波动,通过汇率和贸易渠道影响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为应对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可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外汇缓冲政策、资本流动管理政策等减少资本流出的冲击。同时,新兴经济体还应加强区域货币合作,积极协调创建国际货币提供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美货币政策协调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论证了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有利于减少各国福利损失,说明了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而后以中美两国利率政策为例,实证分析了次贷危机前后中美货币政策的联动性.结果表明,中美利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美国利率上升和下降对中美利率协动性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效应;次贷危机发生以后中美利率联动程度加大,体现出危机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性的加强.中美作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两个国家,其货币政策具有全球意义,因此应加强两国货币政策协调的长效机制,这对于确保全球经济稳步复苏和健康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经常虎头蛇尾,甚至事倍功半。其根本原因是制度缺陷与机制障碍。尽管利益取向使机会主义随处可见,尽管全球不对称格局短期难以改变,但货币政策协调依然有法可施,那便是不断增强新兴市场国家的参与度及话语权,以逐步弱化发达国家的霸权力量,渐进营造出制度化的均势格局。为此,要从全球、区域和国家三个层面,通过各种途径增强货币政策协调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并最终提高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金融国际化备受质疑。面对危机,应该客观地看待金融国际化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在后危机时代,为夯实国家金融安全基础,防范金融危机,中国不仅不应放慢金融国际化的步伐,反而应主动融入金融全球化的浪潮,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国际化演进进程,以缩小国间制度落差;借世界金融格局变革之机,积极参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金融秩序重构,提升话语权;在遵循一定协调原则的前提下,主动参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强化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联手防范金融风险的国际传递;紧跟国际监管趋势,宏观与微观审慎监管并举,构筑国家金融安全的监管防线。  相似文献   

6.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出现深度调整,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明显放缓。具体表现为:国际贸易量萎缩,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去杠杆化收效有限,国际资本流动发生方向性改变;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面临重新布局;由于主要经济体经济周期不同步,政策协调难度大。在此背景下,中国面临进出口增幅下降,外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资本流出加速,外汇储备近期下降过快,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境地的状况。为此,应采取拉开与美元距离,有序释放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测,必要时加强资本管制;平衡好"稳增长"与"去杠杆"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债务问题;加快结构性改革,减少对外部经济的依赖;加强大国之间的协调,寻求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等措施,应对国际经济调整。  相似文献   

7.
国际货币的逆效合作理论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贸易、投资和金融的全球化进程使得民族国家的经济体系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国家间金融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不断强化,而风险防范能力则不断弱化。为了降低经济全球化的风险,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进行国际货币合作的实践。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在货币政策制订和外汇市场干预两个方面进行国际合作,但国际货币合作是否真正能够达成合作各国的预期目标?目前一些经济理论揭示:国际货币合作可能取得政策协调效果并带来合作成员的净福利增进;但也可能较之不合作的孤立政策决策的效果更差,后者被称为国际货币的“逆效合作”(Counter-productive Cooperation),本文从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市场和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入手,对国际货币逆效合作理论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田涛  蔡青青 《发展研究》2013,(12):67-71
为应对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冲击,美国先后四轮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通过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其对美国经济以及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中国应对措施,包括: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高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空间、实行适度从紧货币政策、加强资本管制与金融机构监管、推动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9.
谢震乾 《时代经贸》2010,(12):152-152
面对自二战后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各国都采取的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其中加强金融监管是各国应对措施的重中之重。然而,世界经济的高度关联使得各国的单打独斗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各国的金融监管缺乏相应的国际协作机制,没有了国际合作的监管面对来自世界经济的冲击当然不能发挥良好的效果。所以,如何建立国际金融监管协作机制是本文主要讨论的议题。  相似文献   

10.
胡剑  曹雪峰 《生产力研究》2008,(24):106-108
全球综合经营趋势对分业监管制度提出挑战。文章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环境的特殊性出发,讨论了统一监管与分业监管协调之间的选择以及中央银行在监管协调中的定位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稳步推进综合经营试点的国情,就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提出了建议,主张我国应建立中央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制度,加强监管机构与中央银行之间的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11.
国际协调是不同国家间的合作与博弈,体现的是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和深化,加大了经济、金融领域国际协调的力度,拓宽了协调的范围.然而,世界各国在货币政策的协调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应对金融危机的协调与人们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国际协调与国家利益独立的矛盾也进一步显现出来.在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面前,国家利益与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的博弈与碰撞中,如何处理好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把握政策的导向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成的世界金融危机使世界尤其是发迭国家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并且这场危机的影响和作用仍远未结束.我国是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国家,与国际市场环境紧密联系,关注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的国际营销策略意义重大.金融危机一方面导致国际市场需求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对我国企业的出口构成了威胁;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机遇,有助于企业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发展新兴市场.企业可结合4P策略及时调整国际营销策略,努力化解和应对外部冲击,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3.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环境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从影响货币政策的因素着手,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在此环境下的运行效果进行分析,提出只有与国际社会合作和协调才能使中国的货币政策的效用最大化的主张。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美货币政策博弈模型对两国货币政策非合作博彝和合作博弈的收益进行的比较,以及就美国次贷危机时两国货币政策博弈均衡进行的分析,我们发现:中美货币政策进行协调的合作博弈均衡优于非合作博弈均衡.协调收益长期存在;中美货币政策非合作博弈在特定条件下存在向合作均衡改进的趋势,但这种状态是偶然的和不稳定的;次贷危机冲击使得中美货币非合作博弈的前景堪忧,中美货币政策协调不仅必要,而且现实紧迫.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际上逆全球化思潮泛起,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孤立主义凸显,难民危机、恐怖主义等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这些复杂变化在欧洲、中东表现得尤为明显.为此,我们于2017年4月赴法国、波兰、以色列进行调研,与法国战略与预测总署共同举办了中法圆桌研讨会,与法国、波兰、以色列三国政府部门和智库进行了11场座谈交流.从调研情况看,这些国家应对全球经济变局的主要做法是:加快经济社会改革重塑国家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应对内外环境变化;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制高点;创新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增强发展活力.研究和总结这些国家的经验,我们应坚持把供给侧改革作为应对全球经济变局的根本途径,更加注重凝聚社会共识推进改革,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合作,并加快推进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后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新兴经济体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引起了广泛关注。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体现在多个方面,文章选择研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从经济原理和国际教训的分析入手,运用SVAR模型进行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巴西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说明,美国货币政策会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产生冲击,冲击的程度与两国的经济关联度、经济发展状况、经济金融制度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要避免美国的不利冲击,需要推进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经济结构优化和资本流动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货币政策无法保证宏观经济稳定,需要引入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金融稳定管理。宏观审慎管理侧重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并维护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侧重维护价格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二者并非完全独立而且相互影响。为了更好地提高宏观政策配合有效性和实施好经济管理,要把握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目标定位、执行和测度的兼容性,加强宏观审慎工具和货币政策工具在种类设置、使用规则、使用时机上的配合,统筹实施主体的权责设置、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政策边界及国际合作,在政策目标、操作工具、组织安排、微观机制等方面促进宏观审慎管理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两极汇率制度与金融危机的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际资本高速流动的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本详细介绍了“中间制度消失论”,从理论与经验两方面来分析“两极汇率制度”,以期解析完全固定的汇率制度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能否有助于新兴经济抵御投机冲击,降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国家间经济政策的相互影响会使国家间的政策互不合作比合作时付出更大的成本。无论模型分析还是博弈论都证明了,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世界各国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和共同繁荣的理性选择。然而,特朗普总统的贸易保护主义追求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和美国竞争优势的最大限度优化,冲击了现有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使国际经济治理陷入困境。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出现危机,国际贸易治理面临协调困难;二战后确立的国际贸易基本原则正在受到挑战,而新的规则尚未明确,加剧了各国贸易政策的摩擦和利益分化。与此同时,各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意愿降低,世界经济面临协调不力的风险。国际经济治理困境是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和政治各种摩擦的累积和发酵的结果,更是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各国力量博弈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协作治理,是应对公共危机形成的一种新的治理形式。本文使用文本分析法考察了2020年2月末各省区市政府在本次疫情应对政策中协作治理能力的四种关键机制:促进式顶层领导、开放式参与路径、明确的协作职责、透明信息披露的运用情形及运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30个省区市都在运用协作治理机制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四种机制的运用存在差异,整体上沿海地区运用协作治理机制更充分。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政府协作治理机制的运用显著促进了各省份疫情中第三产业的经济恢复水平,原因在于其改善了省级层面经济恢复的市场环境。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强大的政府协作治理机制有助于社会快速有效应对公共危机,也是优化市场环境的政府治理新途径。本文为政府协作治理的机制构成与实际效果提供了重要补充,在公共危机应对的背景下发展了政府治理的理论内容,为公共危机情境下政府职能转变思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