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于公益林经营目标的公益性.公益林经营的资金主要只能由非市场的方式给予补偿.财政资金是公益林生态补偿的基本资金来源。由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别.在公益株生态补偿资金需求上存在明显的差别,本文以全国的数据和东、中、西部的代表省区为具体例子,测算这些差别的情况.为地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偿标准是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研究中的难点、重点和关键问题。对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补偿标准影响因素的研究、补偿标准计量方法的研究、补偿标准依据的研究、补偿标准计量的研究和分类、分阶段补偿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公益林生态补偿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运用福利经济学理论论证了公益林生态补偿能够促进公益林保护从“非帕累托改进”转化为“帕累托改进”;其次,运用产权理论论证了我国公益林产权残缺、界定困难、得不到有效保护,政府应当在明晰公益林生态产权的基础上,制定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促进产权收益实现;最后,应用公平理论论证了我国公益林保护存在不公平现象,必须建立公益林保护费用公平分担机制,促使受益者对受损者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4.
补偿标准是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研究中的难点、重点和关键问题。文章通过计量研究,发现人均可支配收入、蓄积量、原木价格、禁伐比例与福建省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显著正相关,并且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蓄积量、原木价格、禁伐比例,制定了福建省生态公益林分类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5.
生态公益林补偿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公益林补偿的理论依据、公益林的价值构成与实现公益林可行的补偿模式和机制。指出,目前阻碍我国公益林补偿机制运行的主要原因是各种补偿方案和政策的制订主要是以效益补偿为基础而脱离了我国目前的实际,可行的补偿机制应是以价值补偿采取代效益补偿。 相似文献
6.
公益林效益的补偿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黄世典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0,(1):10-12
生态林是以发挥生态效益为目的 ,往往生态效益是公众受益 ,因而存在着“少数人投入 ,全社会受益”等不合理局面 ,必然挫伤经营者的积极性。本文针对公益林效益补偿的构建提出确立公益林的地位和作用、公益林林种范围、补偿原则、补偿方式、征收管理规则、机构设置等意见。 相似文献
7.
公益林生态服务市场补偿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论述了公益林生态服务市场补偿政策的理论依据,认为政府政策创新是公益林生态服务市场补偿的基础,政府应制订公益林生态服务交易制度,明确规定公益林生态服务的权利和义务;并且提出政府要规定企业二氧化碳的排放标准和公益林水文生态服务补偿主体,制订自然保护区配额交易政策等。 相似文献
8.
9.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国家逐渐加大了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而生态补偿效果评价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也是衡量生态环境改善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尺。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法,建立了较科学的生态补偿评价指标体系,对目前我国各省生态补偿的转移支付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探求我国各省区之间生态补偿的内在特征,从而得出完善生态补偿政策的重要启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通过对生态公益林自然灾害及其动力学机制的分析,认为其风险管理需要接受一定的风险水平,管理目标是边际总成本最低。生态公益林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综合管理,并从有效的风险回避机制、多途径的风险转移机制和减灾能力建设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发展阶段,生态补偿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好“谁补偿谁”和“补多少”的问题。基于此,论文通过大量文献分析归纳,从生态补偿概念和理论基础出发,研究生态补偿主客体,重点探讨了目前较为认可的基于成本、意愿调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三种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分析补偿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1)扩大补偿研究尺度,推动科研成果转化。(2)建立多元化补偿方式,构建完备的生态补偿机制。(3)引导公众参与生态补偿,扩大补偿资金来源渠道。(4)完善补偿标准体系,确定动态化、差异化补偿标准。以期促进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单中心的政府补偿这一现行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缺少横向转移支付、缺乏稳定性和补偿标准偏低等问题。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形式包括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自主机制。多中心主体和相应机制可以对单中心的政府补偿机制的缺陷进行修复,成为中国构建新型生态补偿机制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自然生态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使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而生态环境的稳定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可以为公共物品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激励手段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论文系统阐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在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加快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推进生态补偿实践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采用历史计量与层级划分方法对领域内研究成果进行详细论述,着重分析生态补偿机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难题并积极探索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从而为专家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集体林区生态公益林产权市场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生态公益林产权市场化可能的类型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阻碍集体林区生态公益林产权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生态公益林产权市场化运行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明晰和优化公益林产权,加强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创建有利于公益林产权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就是生态环境恶化。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按照该要求,作为生态补偿主要形式的财政转移支付目标应与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经济发展目标相一致。基于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主体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走上环境友好型城市化之路。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