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经济增长中有两种制度安排: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通过法律规定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非正式制度通过意识形态、道德潜规则等发挥作用.在环境治理过程中也存在着环境管理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二者以不同的形式,对污染治理起到了积极的管制作用.我国环境管理亟需建立正式管理制度与非正式管理制度共同作用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经济转型引起了市场秩序中的制度变迁,当前所处的经济转型的阶段目标要求市场秩序中的制度创新。市场主体和客体的扩展导致了市场秩序的扩展,这也要求市场秩序的制度创新。市场秩序的制度创新可以从注重制度效率、重视非正式制度的建设和增加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机会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3.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的开端,在日本的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明治维新时期的改革是日本的有识之士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进行的一次制度变迁,维新人士通过从西方移植先进的制度形式并加以创新,从而开启和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其原因在于维新之前日本无论在正式制度方面还是在非正式制度方面都与所模仿和移植的制度存在相容性和互补性,符合了制度变迁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葛鹏  魏婧恬  王健 《财经研究》2016,(9):99-109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对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现有文献缺乏非正式制度对不同制度依赖性行业异质性影响的研究.文章主要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利用行业的资产专用性和产品复杂度来衡量制度依赖度,从TFP和出口两方面来衡量比较优势,分析了诚信环境对于产业比较优势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诚信环境的改善对于制度依赖性较高行业的比较优势的促进作用更强,并且这一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在控制了正式制度的影响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即除了正式制度外,诚信环境可以独立地发挥保障交易顺利进行的作用.进一步地,我们分析了诚信环境这一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对产业比较优势影响的关系,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呈显著的互补性关系,这表明二者对产业比较优势的影响是相互强化的.因此,随着诚信环境的改善,制度依赖性较高的行业更具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将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试运用当代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非正式制度安排在西部大开发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非正式制度安排影响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一方面,它强化了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性,干扰和降低了大开发的经济绩效;另一方面,某些非正式制度又促进了经济绩效的提高,说明了在西部大开发中,既要加强正式制度的变迁与创新,也要注重非正式制度的改造与培养,必须把我国西部开发与优秀传统结合起来,促进西部大开发顺利而有效地  相似文献   

6.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制度的移植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这些金融制度移植过来后多数水土不服,效果不佳.如何根据国情,在现有的约束条件下进行金融制度移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是我国金融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 金融制度是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立的金融体系结构,以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各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职责分工和相互联系.金融制度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已演化成复杂而又脉络清晰的系统.  相似文献   

7.
彭星  李斌  金培振 《财经研究》2013,(7):110-121
文章在对碳排放驱动因素模型进行扩展的基础上,根据中国1999-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限估计法考察了地方政府竞争视角下文化非正式制度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文化非正式制度的增强通过低碳消费、低碳技术及低碳规制三种渠道而有利于经济低碳转型,但地方政府竞争视角下文化非正式制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经济发展水平门限和人力资本水平门限,只有同时跨越两者特定的门限值才能实现通过文化非正式制度来促进经济低碳转型的目标。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的制度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将传统计划经济制度转型成市场经济制度有制度模仿路径和制度创新路径之分。前者是将传统计划经济制度转型成能够充分实现少数社会成员经济利益的市场经济制度,后者则是转型成能够充分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经济利益的市场经济制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国制度转型既不会一开始就选择制度创新路径,也不会永远锁定在制度模仿路径上,而是首先进行制度模仿然后转向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的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面临许多非技术性难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加以破解.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制度安排.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对循环经济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协调循环经济运行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规范循环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激励和引导人们作出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行为,降低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所发生的交易费用,塑造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秩序.循环经济的制度安排包括法律制度、政策和市场运行机制.循环经济制度安排要坚持"以人为本",循环经济制度创新要重视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循环经济制度构建要着力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制度优势与产业集群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霍丽  惠宁 《经济学家》2007,2(4):71-75
产业集群是一种减少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通过打破既有的制度结构,选择运行费用较低的制度模式,以实现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正式制度的供给主体政府通过强制性制度创新和诱致性制度创新促使产业集群形成,非正式制度则是通过信任文化背景下的网络关系孕育着产业集群.为了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而提升区域产业的竞争能力,必须强化制度供给弥补制度需求,形成稳定的制度结构,使集群与制度相互促进,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群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项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动因是交易费用的节约。城市群的出现是更加集聚、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的网络型城市化制度对分散的、单一的、联系松散的单核心城市化制度的替代,是城市化制度变迁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政府型强互惠将那些共享意义的习惯、习俗以具体的形式固定下来,实现制度化。当制度演化收敛于某一均衡点时,群体成员对于现行的规范体系不再有异动的要求,于是制度在均衡状态下表现为被简单的遗传复制,从而强互惠的政府就无须再对这些制度的强互惠投入成本,制度演化也自发地达成了均衡状态。在自发式内卷和强互惠式内卷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制度会呈现长期低效率的锁定状态。  相似文献   

13.
当前,制度理论在管理研究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有文献更多地考察了外部制度环境对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的影响,而对于内部制度环境关注不够,尤其是关于母子公司制度差异视角的探讨还存在不足。鉴于此,落脚于集团企业母公司向子公司进行的知识转移,依据二分法制度理论,在将制度分成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基础上,纳入时间维度,就所构建的因果关系模型和系统流图,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进而分别调整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差异,考察制度差异对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的影响,并同时调整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差异,明晰制度差异影响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的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差异阻碍了母子公司的知识转移,且二者的影响存在综合效应。研究结果有利于指导集团企业母公司向子公司进行有效的知识转移,促进子公司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4.
邵骏  张捷 《经济前沿》2014,(2):15-26
服务业具有典型的制度密集型特征,制度因素通过影响服务业的发展,进而作用于各国的产业结构服务化进程。本文实证检验法治水平、政府行为和经济制度安排等制度因素对27个新兴工业化国家2001-2010年产业结构服务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法制建设推动了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服务化进程;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不利于各国的产业结构服务化;经济制度安排的自由度越高,越能促进产业结构向服务化演进。因此,制度质量越高,越有利于产业结构的服务化演进;当制度质量低于一定水平,则会构成服务化进程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关于当前中国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新制度经济学自科斯以来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 ,即以案例研究为主的经验实证分析 ,这是因为制度本身的复杂性导致的。但是 ,国内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建立在对理性选择模型的简单理解的基础上 ,再加上对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简单两分法 ,不仅没有提炼出自己的想法 ,而且也无法有效地把握案例研究方法。国内新制度经济学家所致力的主流化实际上阻碍了研究本身  相似文献   

16.
刘志阳  许莉萍 《经济管理》2022,44(1):192-208
社会创业是深嵌于制度情境中的独特创业活动,二者之间的复杂关联是当前社会创业研究的焦点。已有文献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不仅主题零散,也缺乏一个整合性研究框架。本文运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对过去30年管理学和创业学主流学术期刊文献进行梳理,概括了四个主要研究议题,即制度对社会创业选择、过程和绩效的影响以及社会创业对制度变革的促进。在此基础上,整合创业研究的“情境-行为-结果”和“情境-思维-行为”两种研究范式,提出了制度与社会创业双向互动的“制度-认知-行为-结果”(简称ICBO)的跨层次分析框架。最后,基于中国情景的历史特征与数字化新兴实践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和建议。本文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社会创业制度成因的认识,也有助于推动合意性的社会创业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历史比较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卓越 《经济学家》2006,(6):19-27
新制度经济学在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之间左右摇摆,限制了制度理论的发展。以格雷夫为代表的历史比较制度分析,在有限理性前提下,通过大量案例研究,提出了自己关于制度及其变迁的真知灼见:(1)克服两个“两分法”,发展了统一的制度概念;(2)将制度理解为博弈均衡,重点解释古典博弈论成为制度分析有用工具的条件;(2)研究制度在变化的环境中如何存续、内生的制度变迁以及过去制度影响后续制度的原因和作用机制;(3)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互动的特定历史情景分析,将重复博弈理论与特定历史情景结合起来去识别制度,解释其出现、存续和变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的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实践,系统地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制度缺陷和制度变迁需求进行了揭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制度变迁方式、制度环境变迁和制度安排变迁在内的较为系统的制度变迁方案。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在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应积极推进以建立做空机制、大宗交易制度和混合驱动交易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安排变迁。  相似文献   

19.
企业创新离不开制度支持,但现有关于制度影响企业创新的研究主要基于组织合法性理论,并以静态的制度框架为出发点。从诺思制度变迁理论视角,探讨动态的制度变迁环境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以2014年中国知识产权审判专门化改革为背景事件,构建准自然实验,研究发现:改革所建立的知识产权法院是制度变迁过程中一次典型的制度跃迁,对于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在异质性检验中发现,知识产权法院的建立显著增加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成果,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建立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在机制检验中发现,知识产权法院的建立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增强企业创新意愿,从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从诺思制度变迁理论视角解读中国从法制到法治建设的制度变迁过程及其影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地制度:所有权问题还是委托-代理问题?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村委会作为农村基层唯一合乎法定体制的正规制度安排,承担着政府代理人、集体产权代理人、社区管理者相互矛盾冲突的三项职能。这一制度设计缺陷,引发了对土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制度的深入探讨。本文通过对土地职能、村委会角色与职能冲突及集体所有制问题的讨论,提出了土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制度的治理结构问题,认为集体所有是均分土地的基本前提,而土地均分又是保障“人人有饭吃”的制度基础。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条件下,土地集体所有是既有的现实选择,这就使集体所有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随着农户经济结构的转型正成为农村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