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25日在安徽调研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三个必须”,强调增加农民收入要实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是加快农村发展的“必须”,更是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补短板的“急迫”:“十二五”以后,广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呈下滑趋势,2015年广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360元,实际增长7.7%,仅相当于全国排名第一的上海的57.6%。调研发现,云浮以“罗定稻米”产业为抓手带动农民增收,为广东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研究是中国发展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文化自信、学术自信的要求下,中国的三农研究要建构起能够契合中国发展现实的“大逻辑”,从中国的经验理性中提炼理论理性,更以理论理性来指导实践理性,推动中国三农领域的改革创新.三农研究范式的中国化是当下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本文从“中国情境”、“逻辑转化”、“微观导向”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论述,呈现一种三农研究范式“中国化”的基本图景.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2013年的最后一个重要会议,为期两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12月24日在北京落幕。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从确保粮食安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全面系统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相似文献   

4.
要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如果只是就其中的某一个问题来单独解决,或者是就“三农”来抓“三农”,就“三农”来解决“三农”,只能达到缓解作用,而不可能彻底根本解决。因为“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体制、在制度,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体制和制度上着手。既要面对、解决“三农”自身的问题,更要跳出“三农”来解决“三农”,要反弹琵琶,从制度着手,从源头解决。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具有时代特征的“三农”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村改革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农业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江泽民的“三农”思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三农”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在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就摆在政府和社会面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是一个至美重要的大问题.本论文从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背景和由来展开,分析了农村养老现状,进而发现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的一些建议,从而推动对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7.
从战略高度看“三农”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晓亮 《经济问题》2001,(8):2-4,11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战略性问题。“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落实到产权清晰,改善生产条件,搞活流通,减少交易成本,使农民增加收入。市场人、城市化和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用市场化来带动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作为城乡统筹试验区,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政策作为扶持“三农”发展的宏观调控手段,对于调节资源合理配置,引导资金合理流动,应用有限的资金扶持“三农”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考察了重庆市“三农”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并就重庆市运用金融政策扶持“三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我们讨论中国农业能适应WTO原则,应该扩展为“三农”问题来分析。加入WTO后,我国“三农”问题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这主要是由我国“三农”现状及乌拉圭回合的农业协议所决定的,在分析现状与挑战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WTO框架下中国“三农”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之一,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资金问题,必须有一个规范、健全的农村金融市场来为“三农”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障。鉴于此,针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提出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吴琦 《环境经济》2018,(5):34-37
自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作出了重点部署,相关政策也陆续出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全面分析“三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将乡村振兴的内涵明确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确定了从“取得重要进展”到“取得决定性进展”再到“全面振兴”三步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所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描绘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蓝图,是“五位一体”的完美呈现.“美丽中国”,美在自然,美在生活,美在文化,更美在人文.贵港旅游发展应以“建设美丽中国”为建设目标,走旅游可持续发展路线,实现“美丽贵港”的终极目标.贵港文化旅游要发展必须根据本地资源,结合贵港的文化内涵,研究策略,开发出具有时代意义的新贵港文化旅游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但是,我国特有的农民工就业模式造成了农民职业转化和身份转化的分离,使进城务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成为中国特有的特殊群体——农民工。农民工就业模式和农民工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就必须正确认识我国“三农”问题的实质,改变农民工就业模式,实现农民工向城市工人阶级的彻底转化。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这一部分,是八大任务中的第二大任务,就是要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了具体的部署。我总的感到,领会党的十六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归纳起来就是两句话:认识“三农”工作必须做到重中之重,抓好“三农”工作必须做到城乡统筹。这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必须掌握的要领。一、认识“三农”工作要做到重中之重为什么要将“三农”工作放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认识,我看中央已经给我们带…  相似文献   

15.
壮大县域经济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解决“三农”问题,要根本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县域经济,因此,要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针对县域经济的现状和矛盾,从整体推进“三化”,加快县域经济战略转型;突破体制性障碍,创新制度;完善宏观环境三大方面探讨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从而跳出“三农”解决“三农”,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我国在解决“三农”问题上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减免农民税费、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但是,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还必须大力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1.农村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17.
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三农”问题目前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分析“三农”问题的成因及解决的思路。本文认为“三农”问题形成的深层原因在于城乡利益集团力量的悬殊,剖析了农民政治意识淡漠的历史原因瘃现实原因。指出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先解决农民的组织化问题,增强他们对资源的控制能力、社会行动能力和利益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沈刚 《经济》2012,(3):18-19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到突出位置予以强调,并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后将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农村社会事业更好发展.我国的“三农”问题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问题. 那么, “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对农村建设投入效果如何?“三农”面临的困境是什么?《经济》记者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  相似文献   

19.
广东是经济大省,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很好地解决“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从全国来看,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新时期“三农”问题的工作重点。因此,广东的农业发展要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根本出路就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广东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李海水 《发展研究》2005,(11):61-63
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努力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活起来,让农民富起来.“三农”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如何破解“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安溪县“茶业富民”战略给了我们众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