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济师》2017,(12)
一系列中高职衔接的招考制度,解决了中高职衔接的"入口"问题。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中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毕业标准的衔接,则从宏观上解决了会计专业中职和高职两种不同的教育层次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即会计专业中职和高职应分别"培养什么样人和培养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文章从会计行业发展背景与中高职会计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分析,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毕业标准分析,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毕业标准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为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科学有序发展做出了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迅猛,毕业生人数激增,市场需求渐近饱和,低端会计人才的过剩与高端会计人才的紧缺同时并存.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必需打造自身的品牌特色,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就业渠道,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零对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输送更多切实所需的会计人才.接下来,本文将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现状,探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枝 《当代经济》2016,(32):94-95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只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会计人才的新需求.本文分析了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缺陷,提出了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以期能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与社会需求相脱节,还没有达到高职教育"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针对当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现状,进一步探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对策,从加大"双师型"教师建设力度、构建会计专业课程新体系、加大会计实训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来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5,(8)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会计工作专业技术性的特征,使得具备"会计专业岗位实务能力"和"会计信息化能力"成为社会各行业选择会计人才的必备条件。而在信息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与社会需求相比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导致培养出来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通过对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构建起以培养专业岗位实务能力和信息化操作综合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专业岗位实务课程与会计信息化课程相融合的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以满足信息时代对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前,理论界对高职院校层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从分析原有培养模式的弊端、人才市场对高职专科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导向、高职专科层次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等方面展开。各个高职院校面对会计专业人才市场的新变化和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主要从修订和重新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优化师资结构、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和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等方面展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7.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作为高职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核心的课程设置,自然成为高职会计研究的重点、热点。首先对国内外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了简单论述,最后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市场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培养工作面临着目标缺乏准确定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等.如何做到学生"毕业就能就业,就业就能上手",高职院校要改变职业教育观念,面向市场,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构建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教学理论体系,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区域性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职业教育作为本科会计专业教育的补充,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实践能力强、专业技术精的会计人才,但社会的进步对会计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短缺.基于此,文章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路,主要包括:强化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尝试职业角色模拟、谋划精品课程建设、开展校外教师交流、积极参与技能大赛.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7,(12)
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中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毕业标准的衔接,决定了中职和高职"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培养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会计专业中职和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则解决了"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的问题,是实现会计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关键。文章从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遵循的原则、中高职会计专业公共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中高职会计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和中高职会计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为会计专业中职、高职实现有效衔接提供了保障,有利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环境下福建高职会计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台湾会计教育及改革的经验,从五个方面提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这对实现福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探讨高职"全员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实施方案和启发,它是分阶段,以导师的"三导"为引导功能,以"五个一"为培养任务,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改革会计教学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是会计改革和制度变迁的需要,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新会计准则加大了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出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的会计人才,是会计教学中面临的新课题。要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专业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转变思路,积极研究和探索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具体方案,贯穿于会计专业教学各环节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四川省高职院校公开课教师胜任力模型,对四川省部分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师开展胜任力情况的调查,表明四川省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师胜任力基本达到较好的要求。但还没有达到师资建设的理想状态,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培训,提高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师胜任力。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16号文件中积极鼓励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高职院校通过建立校内旅行社实体开展旅游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活动,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2013年,新《旅游法》颁布实施引起中国旅游业和旅游市场巨大变革,依托旅游市场的校内生产性旅行社实训基地也面临着发展的"拐点"。客观分析高职校内生产性旅行社实训基地建设现状、面临的挑战,有针对性地寻找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抓住新《旅游法》实施契机,推动高职旅游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更好的建设实施。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沧州职院产学研管理机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技能鉴定、技能培训和双证书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指明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孙明 《技术经济》2007,26(2):123-127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环境变化呼唤会计教育变革。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确立以目标为导向的会计教育模式,疏通供求双方的联系渠道,创新会计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会计教育的改革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秀芳 《时代经贸》2006,4(9):85-86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会计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本文在总结自己多年的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经验教训来谈谈对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转型和升级,现代服务业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了迅速发展。大力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高职教育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高职教育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不高,高职教育还没有形成稳定而有效的办学模式,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个体而言,积极探索适应当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办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现代服务业内涵和人才需求特点分析出发,提出了校企紧密结合型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期望为当前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探索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交易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实施政府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就其本质来说反映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安排的交易成本包括:准则制定成本、准则培训成本、准则执行成本以及准则疑难解释成本。新会计准则中,有完善的会计准则、相对完善的会计准则以及不完善的会计准则,实施完善程度不同的会计准则,政府和企业所产生的交易成本不同。非上市企业是否选择执行新准则,将会视交易成本的大小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