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文艺理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是世界文艺理论宝库中灿烂的明珠.它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滋润了无数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与道德追求,同时又具有鲜明的艺术化或情感性成分,是一种重仁讲情、崇艺重生、强调和谐的文化.有的文化学者甚至认为中华传统的人文精神也就是艺术精神.的确,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在中华文艺创作与理论方面体现得最为充分.中华文艺理论人文精神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张林冰 《经济师》2009,(5):137-138
文章在阐述“人文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元素来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的人文精神回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并给传统文化带来了阻力与冲击。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人文精神的缺失也越来越严重地凸显出来,如何规范与管理,并使之兴利除弊成为一个紧迫而又艰巨的课题。因此,通过分析网络文化的特点以及网络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提出网络文化的人文精神回归的思考,以塑造文明的、社会的人,弘扬传统文化。倡导网络文明。  相似文献   

4.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与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我们的高等教育除了要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每一个大学教师的责任,而德育教师的责任更重些。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民族的根系,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特色,对于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杭州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杭州2000多年漫长发展进程中,她的历史传统文化,不仅推进了城市的发展,而且赋予了这座名城以鲜明的历史文化特征。研究杭州的历史文化特征及其与新人文精神的关系,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推进新时期杭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带来的发展,都具有十分迫切和重要的意义。一、新人文精神源于杭州的历史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不但铸就了杭州的千年文明,也成为塑造杭州新人文精神、推进大都市发展的不竭动…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些宝贵的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今天加强银行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并发扬传统文化在银行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对塑造当代银行业人员的良好思想品德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并且还具有很好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宋平 《铜陵学院学报》2013,12(1):115-117,121
德国高等教育机构拥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是科学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基地.在经济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下,德国已完全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联邦政府所实行的一系列改革,对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和科研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文章以2012年德国权威机构EFI发布的《德国研究、创新与科技成效2012》报告为依据,对21世纪以来德国高等教育机构改革进行分析,并为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蕾 《经济研究导刊》2010,(10):243-244
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挖掘和弘扬优良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德育教育的思想和理论精华,对于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伦理思想和人文精神,与新时期大学德育教育具有高度契舍性,理应成为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灿烂的优秀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必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等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积极探索和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模式,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提升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中国经济加速地发展,很多传统文化都被忽视了,甚至陷于流失的境地.因此,在当前新媒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现象,以及要怎样抓住机把新媒体技术和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些都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9,(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有益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完善的道德品质,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程体系,开展多种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和营造有益的校园文化氛围等途径。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在组建和管理政府的实践中,形成了风格独步的周恩来行政思想.周恩来行政思想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在行政宗旨、行政基础、行政原则和人事行政等方面继承和彰显了中华人文精神,不仅对当时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和维护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我国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工科院校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两者既各有其内涵特点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在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科高等教育中必须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体现人文精神的社会职能,把服务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需要.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文化资源支持.创建以人为本的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可更好地为和谐文化建设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宗旨,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体现.图书馆作为公民终身教育的学校,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迈向世界文化名城之路上,杭州通过重构城市人文精神,激活文化基因,让传统文化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释放出新的魅力。“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城市人文精神得到传承和弘扬,“以文兴城”的杭州城市实践使古老的名城再次焕发出生机活力,呈现出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如何精准把握城市人文特色,通过城市精神重塑贯通城市历史和现实,以“文化城市”的理念引领“城市文化”的发展特别重要,杭州正是通过城市人文精神的时代重构与国际表达,在凸显城市特色中有力塑造了城市新形象。  相似文献   

15.
逯曼  佟影 《经济研究导刊》2012,(16):302-3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强中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中国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以教师为中心、以语言知识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下,导致了缺乏人文精神的"文化失语症"和"语言工具"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展开研究,提出可行性方案,使人文素质的培养真正切实地与大学生英语学习相结合,提高人文素质,以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彭澍  刘卫华  李智珍 《新经济》2013,(26):118-118
图书馆是满足人类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机构,在现实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从弘扬图书馆人文精神出发,论述了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体现;阐述了实施图书馆人文服务的基本手段,从而不断努力开创读者服务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唐浩元  王常华 《当代经济》2016,(36):142-144
国际化程度是衡量和评估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教育国际化同样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标准,也是各国教育的追求目标.高等教育受外部的全球化、竞争和科技等因素以及大学内部文化和组织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政治、传统和政府也会影响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有关"和谐"的思想非常丰富,如保合太和,以和为贵,天人合一,致虚静、道中庸,等等.这些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被认同的人文精神,又是今天我们实现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本文主要是从人总是生活于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四维空间之中,以及目前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方面遇到的种种挑战的角度来梳理、审视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这无疑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朱相正 《大陆桥视野》2021,(3):91-92,95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应作为当前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着眼点与着力点。以传承人文精神和幽默文化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