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经济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结合,逐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循环经济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社会效率、经济效率与生态效率目标指标构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区、市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中西各地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可以将各地区发展水平分为四类。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中国各地区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31个地区2008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各地区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水平都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进一步证实了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并为实现中国各地区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的兴起,普通大众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成为各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为了便于各地区政府对地区创新创业活动进行预测、监督及管理等,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各个地区的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各地区创新创业活动良性发展。以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选取28个反映创新创业主体、创新创业环境及创新创业绩效方面的指标,建立了区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对31个省(市、区)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对比及排名。最后,针对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省市区进行规律总结,并对区域创新创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现有关于测度知识经济各种指标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描述我国各地区知识经济发展状况的科技、教育、文化、工业和综合等5个方面共31个指标的指标体系,然后用数学统计模型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知识经济的成熟化程度和成熟化类型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教育、科技和工业化程度;从总体上说,我国的知识经济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虽然成熟化程度的地域差异很大,但类型分异不甚明显。三个老直辖市、东南部地区的知识经济发展明显领先于其它地区;31个省份大体可分成5个类别。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的兴起,普通大众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成为各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为了便于各地区政府对地区创新创业活动进行预测、监督及管理等,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各个地区的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各地区创新创业活动良性发展。以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选取28个反映创新创业主体、创新创业环境及创新创业绩效方面的指标,建立了区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对31个省(市、区)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对比及排名。最后,针对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省市区进行规律总结,并对区域创新创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傅珊  邓光明 《经济论坛》2010,(2):81-82,124
文章根据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推出的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市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做了计量分析和评价,并用系统聚类法对各地区进行排序和分类,指出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文章由2013年河北省数据资料,通过选取10项统计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河北省11个地市主要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将河北省划分为四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经济区域。根据SPSS软件结果,分析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有利于提出针对性较强的经济策略,并对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提出缩小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协调各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经济发展起点、地理位置以及开放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通过构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对中国31个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作出描述,并且以评价得分为依据,进一步探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构建两阶段Network DEA模型,从产学研融合视角对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科技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地区之间、各地区内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上,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设施水平较低是各地区亟待突破的瓶颈.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从形式上看受制于地区务件,从内容上看受制于科技成果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效率的低下.通过构建能够保障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的区域互联互通平台,可以调剂各省份科技资源的余缺,实现国家层面整体科技资源的整合和配置,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0.
运用DEA分析方法对湖南省各地区的经济相对效率值进行实证分析,使用DEA的CCR模型和BCC模型进行研究,根据湖南省14个地区2013年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利用Deap2.1对湖南省各地区的经济实况进行有目的性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14个地区中只有长沙市和常德市的经济效益是最优的,资源配置是最合理的,经济结构也分布最合理。对于资源配置不当的地区,根据相关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同时,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可以很好地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外国直接投资(FDI)迅速增长.然而,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及政策框架等因素间的差异导致各地区吸引FDI的绩效及潜力存在很大差距.本文依据2005年我国省级横截面数据,分析决定我国各地区FDI绩效和潜力的影响因素,建立我国各省市及地区吸引FDI绩效及潜力的指标评价体系.对我国30个省市及各地区FDI绩效及潜力进行客观评价及比较分析,反映各省及地区吸引FDI绩效以及潜力的相对地位,并为各地区制定和调整相关宏观经济及外资政策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政府审计在城投债规模与经济发展关系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地区经济发展与城投债规模呈倒U型关系,当地区经济发展与城投债规模呈正相关时,政府审计能够提高城投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当地区经济发展与城投债规模呈负相关时,政府审计能够减少城投债降低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地区政府审计力度对经济发展影响差异显著.并从各地区应有效判断其地方债规模、全面有效落实地方政府审计和各地区的发债决策应根据其地区实际情况科学处理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产业用水增长质量评价应该耦合水资源约束、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结构变动等因素。在构建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产业用水变化的全要素分解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经济学中的边际思想,计算了1997—2007年中国各地区产业用水规模边际、技术边际与结构边际,并对其进行了时空分异分析。然后计算出中国各地区1997—2007年产业用水增长质量指数,以此来评价产业用水增长质量状况。最后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中国产业用水增长质量的空间关联模式。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产业用水增长质量总体和局部都呈现提高的态势,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吻合,产业用水增长质量的空间自相关显著,区域空间差异明显,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冉建宇  张建升 《生产力研究》2011,(10):182-183,186
文章通过建立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2009年我国31个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总体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来看,服务业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所有制结构、城市化率、地区人均收入水平等变量都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影...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6-2011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服务业增长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总体性实证研究;进而对31个省市进行聚类分析,并对各地区服务业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总体性实证研究显示,在各种影响因素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作用最大。分类实证研究显示,服务业发展水平不同类别的地区其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其中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起着关键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服务业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发展、资源消耗、生态环境、资源循环和社会发展五个方面建立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对我国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和阶梯性。另外,以日本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成熟阶段的标杆,对我国各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阶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还没有发展处于成熟阶段的地区,只有北京、天津、广东、上海和浙江处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其余各地区均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7.
董红岩 《时代经贸》2011,(2):76-76,89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决定采取何种宏观经济调拉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用因子分析法对2007年对31个地区各产品价格进行分析,计算出各地区的综合因子得分,然后得出各地区排名,为经济工作者提供了宏观调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2005年与2014年的横截面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有所提升,但协调水平仍然不高;协调程度变化的原因各不相同;不少经济发达的地区高等教育相对落后;在协调性较差的省市中,高等教育超前发展和滞后发展的现象共存;高等教育适度超前的省份经济发展潜力更大.并根据结果提出以下相关的政策建议:加强对各地区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宏观调控;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因地制宜地推进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各地区宏观经济发展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明 《经济师》2009,(3):83-83
因子分析是从多个变量中选择出几个综合变量的一种降维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用以达到数据简化的目的;本例中得到三个公共因子:总量因子、消费因子、价格因子;对中国各地区宏观经济发展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出各地区8指标在第一公因子、第二公因子、第三公因子上的得分,进而通过公式计算出三因子综合得分,排出各地区的名次;对中国地区宏观经济发展进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我国31省市2001~2005年均衡的平行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各地区的能源消耗总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各地区能源消耗指数和经济增长指数,进而通过产能指数测度各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耗指数和经济增长指数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并且产能指数也较高,能源消耗效益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