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上海苏州河沿岸创意活动的地理空间及其集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劲风  高峰 《经济地理》2011,31(10):1674-1679
苏州河沿岸创意产业集聚带是上海创意产业分布最为显著的地带之一。通过分析苏州河沿岸创意活动的空间分布、集聚驱动机理,探讨作为老工业区的苏州河沿岸创意活动集聚的规律。研究表明,苏州河沿岸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为创意活动提供了地理空间。创意人员对创意活动区位选择是创意产业园区的主体行为。创意活动集聚从形态模仿、业态选择到生态转型的过程,得益于政策的转向,伴随了创意人员的创造、创意活动之间的联系、企业组织的互动等活动。  相似文献   

2.
世界城市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动力机制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已成为城市新经济的增长引擎.本文从创意资本、社会网络资本、空间资本、文化资本等方面对国内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动力机制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并评述了相应的理论贡献,以图为我国创意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中的网络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为全球产业发展中后发的新兴产业,创意产业凭借其创造的巨大经济利益成为都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目标产业。上海具有发展创意产业的巨大优势和环境,但尚处于产业发展初期,所以从区域创新网络的角度出发,研究创意产业发展的网络环境和网络关系,对于上海创意产业的集群化、规模性和互动性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卫东 《大陆桥视野》2014,(2):66-66,68
通过对目前我国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创意产业园区所需的空间特性,以使城市创意产业更好地与城市生活相融合。  相似文献   

5.
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近几年,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在飞速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通过阐释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发展,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旅游需求两个方面讨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的关系,从而找到两者之间的关联,促进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谭娜  高长春 《技术经济》2011,30(2):42-46
在回顾绩效评价一般理论与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创意产业园区的特性,构建了创意产业园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海18家创意产业园区进行了绩效评价与分级。结合总体绩效评价结果,在分析各项能力差异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根据绩效能力差别对上海18家创意产业园区进行了分类,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使其绩效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有研究没有足够重视大学在新产业空间构建中的参与方式与动力,也缺乏对其网络地位的深入刻画.本研究以北京规划设计业为例对此予以讨论.采取结构式问卷和深度访谈,搜集非格式化的企业数据,并利用UCINET工具分析地方网络结构.研究表明:大学参与产业政策制定及商业模式决策,并进而影响城市产业空间重塑;除自建园区外,大学还以合建、参建等方式与其它机构共建创意园区,并能增强园区内部功能联系.这既反映创意产业对知识、创新和人才等高级要素的内在诉求,又应合商业地产开发模式的转变.丰富的创意资源、广泛的校友网络以及在专业领域内的品牌影响力,是大学与其它机构合作的资源基础.正因此,大学能够跨越其周边集聚区的空间边界,在城市创意产业网络中占据中心度较高的位置,发挥“桥梁”作用.通常,少数大学的功能地位远高于其它同行.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本文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指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存在管理模式的低端、网络机制的缺失及转型能力不足等问题,并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管理模式升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网络互动机制及转型的推动机制构建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我国创意产业高速发展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第二代创意产业园区初步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南京第二代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以南京创意中央产业园区为个案,着重阐述了其在市场定位、产品功能升级、园区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带来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对南京第二代创意产业园区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几点构想,指出南京第二代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在园区自身的市场定位的差异化、园区功能的升级创新,以及地方政府在资源调节及服务方面的深入与系统化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10.
创意产业集聚区是城市发展中最具活力和魅力的产业空间,对城市发展方式转换、空间功能转换、价值链升级、空间布局调整和经济发展创新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对长三角现有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经济空间模式进行了归类梳理,并针对其实际运行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构建长三角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网络治理模式,提出了构建网络治理模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上海的创意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呈现出不断向创意产业集聚区集聚的发展趋势。在良好的经济环境、雄厚的文化基础、丰富的创意人才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等因素的推动作用下,上海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达到75家,并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依托传统文化集聚的苏州河沿岸带和依托大学集聚的大学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上海为例,从邻近大学与研究机构、邻近相关企业两个角度阐述邻近性促进都市内部信息服务企业集聚的机理。在分析上海市信息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基础上,以上海265个邮编区为空间单元,应用负二项分布模型研究邻近性对信息服务业和三个子行业企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服务企业有偏离一般大学、选择邻近名牌大学的区位倾向。同时,它们选择邻近自然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邻近企业集中度较高的开发区、邻近同行业代表性企业、邻近地价较高的城市中心区和近郊区。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金融产业集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优化金融资源空间配置和加快推动金融产业集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德地图提取的POI数据共计250522个兴趣点,运用核密度方法,对我国金融业以及银行、保险、证券业等细分行业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无论从金融产业整体还是细分行业的空间格局来看,以胡焕庸线为界,东南半壁始终占据显著优势;②金融产业集聚最为显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北京、上海始终处于高集聚区;③影响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金融产业集聚的主要因子不同,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人力资源、信息流动、规模经济、政府行为等因子的作用逐渐凸显,城乡居民储蓄、工业化水平等因子的作用逐步减弱;④不同影响因子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都呈现了增强关系,主要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没有出现减弱和独立的关系。2010年,对外开放水平和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金融业集聚影响的强化作用较为显著;2016年,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比较均衡,人力资源和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金融业集聚影响的强化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创意产业企业空间分布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江  胡晓鸣 《经济地理》2011,31(11):1851-1856
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基于调研所获取的杭州市创意产业企业基本情况,借助CIS空间分析手段,通过对杭州市创意产业的总体及各行业空间分布强度特征、圈层特征和功能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创意产业空间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旨在寻找创意产业发展规律与当前存在问题,为国内相关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城市创意阶层集聚是否有利于创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一个创意者居住选择模型,揭示了创意阶层集聚通过知识外部性推动城市创新的理论机制,并利用2007-2012年中国20个大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在基准估计中,通过控制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等知识外部性变量和其他环境变量,创意阶层集聚显著促进了城市创新。对城市和时期子样本的回归则显示,创意阶层集聚与城市创新间的因果关系具有稳健性。本文研究表明,营造良好环境以吸引创意阶层集聚,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6.
李鹏  曾光 《技术经济》2012,(12):52-57
采用衡量空间集聚程度的EG指数,并结合产业集中度指数,测算了2003—2009年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的17个细分行业的集聚程度,并从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动趋势、产业集聚特征、原料主产区的空间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考察期间,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的行业集聚程度呈下降态势,行业集中程度主要受原料产地的影响;不同细分行业的集中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这是由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厘清区域产业集聚与空气污染的关系与机制,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矛盾的前提与基础。利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探讨产业集聚与SO2平均浓度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再通过构建空间面板STIRPAT模型,对这种空间关系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2011—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SO2平均浓度存在正的空间关联关系,制造业集聚、两种产业协同集聚度同SO2平均浓度存在负的空间关联性,但是关联性不显著。单一产业、两种产业协同集聚与SO2平均浓度的关联性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得出以下结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能加剧空气污染,制造业集聚、产业协同集聚度则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空气污染,但这种关系不显著;单一产业及协同产业集聚对空气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业集聚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我国31个省份1978—2011年金融业区位商进行非线性傅立叶单位根检验,将检验结果与区位商均值相结合,分东、中、西三地区对金融业空间集聚的区域分异及其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集聚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各省份的金融业集聚水平大体呈橄榄形分布,同时,三地区大部分省份金融业集聚的单位根检验结果都体现出不稳定特征,说明我国金融业的空间集聚格局一直处于不断调整之中。而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