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法律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作用下,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所创制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或者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态度、价值、信念、心理、感情、习惯以及学说理论的复合有机体."考察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点,要从中国传统社会的变迁以及阶级本质上把握.如此才能对于传统文化有着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文化人类学领域,作为与传统进化论相悖的理论模式,相对论旗帜鲜明的指出: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种文化又是不同社会、民族交汇融合衍生的产物。作为人类文明发展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其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区域传统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注重挖掘和发扬好区域传统文化,实现区域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完美结合,从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文化,为城市发展提供所需的内在动力。马援文化作为一种区域传统文化,在广西自治区防城港市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发掘和利用好马援文化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防城港市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目标,推进防城港城市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4.
不同民族、地域所形成的文化传统、社会意识和社会心理根本上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构成了企业文化生成和发展的社会人文生态。中小企业是根植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微观组织,受自身实力和经营范围的限制,其经营活动大都集中在特定的地域内,或依赖于地方资源,或员工主要来自本土,或产品主要集中在本地域销售,这就决定了地域文化对中小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更为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险峰 《经济师》2000,(4):14-16
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 ,它根植于企业经营特定时空内的社会民族文化中。当代中国企业文化因此也必然受到现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及社会制度的变迁史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所以 ,现代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难以避免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如何辨证地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 ,文章给出了一个较为实际的分析答案。  相似文献   

6.
文化转型是一个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目前新疆少数民族文化转型面临着自然生态、宗教观念和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促进少数民族文化成功转型,是新疆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现代文化关键环节。现代文化在文化转型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文化主体的作用,本文认为少数民族群众应该在更新观念、社会开放和积极参与、培养科学理性精神三方面重构和改造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传统深邃厚重。生存环境造就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性格:老成持重、温和敦厚。因此,也就形成了中国人尊重传统及承续传统的文化习惯。传统是在文化发展中由社会集体记忆的“既有的解决各种人类问题的文化途径”(希尔斯《论传统》中译本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传统在中国人看来,它是不证自明的真理,传统在延续文化、再造社会方面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斌 《经济研究导刊》2011,(25):265-266
贵州少数民族长期生存在相对稳定和封闭的自然、社会生境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构成一张密织交错的网络结构系统,其经线是各民族的习惯法,纬线是宗教禁忌和道德伦理,经纬网格是各民族民俗生活习俗,结点是民族的社会组织和文化职司,传承网络系统覆盖各民族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使民族传统文化的得以良性传承。  相似文献   

9.
经济型酒店的企业文化构建与文化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雪梅  张萍 《经济师》2009,(7):224-225
经济型酒店作为酒店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业态,有其独特的内涵,其成功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因素。文章提出了经济型酒店的企业文化主要由价值文化层面、执行文化层面和物质文化层面组成,与传统构成要素不同的是,三个层面的出发点与源动力是对员工、宾客、社会的关注。经济型酒店的企业文化必须在关注其生命周期变化的前提下,在关注宾客、员工、社会利益的同时,将构建成的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文化营销之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坚 《经济研究导刊》2011,(10):240-241
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显示出文化多样性合理而紧迫的需求。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其消亡意味着特定民族的消亡。在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日渐衰微,要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迫在眉睫。依法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由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形成保护的社会合力,通过教育培育全民保护传承理念,合理的旅游利用为保护动力,多角度探索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