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资源的合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则是有关资源利用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法律保障。其中明确规定了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等权利的物权性质。结合《物权法》的有关规定,研究基于物权法律关系及其物权化两个方面,对自然资源所涉物权属性进行探讨,分析了立法对司法实践可能带来的积极意义,同时也阐述了该立法所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是民法中关于不动产物权变动的重要制度,它以风险防范为价值取向,旨在保护物权变动合意达成但尚未履行前,以物权变动为目的的债权性请求权。我国《物权法》首次确立了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是一项独特的制度,是物权法领域和债法领域相交叉的制度,它采用了登记这一物权公示的手段,保障债权的实现。当然,能得到这一制度保障的债权必须是特定债权,即以不动产或特疏动产的物权变动为内容的债权。  相似文献   

3.
物权变动在物权法体系中占据支配地位,而物权行为又是物权变动所无法回避的问题。一方面,物权行为以其所蕴含的深邃的法学思想和高超的法律技术,在理论上独树一帜;另一方面,它也以其所具有的保障交易安全、促进交易效率提高、维护交易公正的功能价值,在实践中对物权变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即将制定的物权法应当肯定物权行为理论,确立物权行为制度。  相似文献   

4.
倪峰 《经济论坛》2008,(10):126-127
担保物权制度既是保障市场交易安全的基本手段,也是社会经济的有效调节工具。一个国家的担保制度与其资本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担保制度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或者金融市场的晴雨表。我国新《物权法》的颁布施行为担保物权植入了很多市场化的元素,促进了商业银行抵押业务的发展。相较《担保法》,《物权法》担保物权的立法进步对融资市场及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岚 《时代经贸》2011,(16):64-64
我国一直以来以地大物博著称,然而今天却要面临很多自然资源枯竭的局面,笔者认为除许多资源本身的不可替代性以外,还有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在本文中,笔者讨论了自然资源物权的属性,认定自然资源物权是一种准用益物权。只有准确定位自然资源物权,我们才能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使用过程中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同时也为完善我国《物权法》对自然资源物权的规范提供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林业物权是权利人对森林、林木、林地等森林资源享有的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以及与森林、林木、林地有关的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森林法》是构建我国林业物权制度体系的主要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的实施,为国家对使用国有资源的用益物权人课税,提供了法律基础。本文以国家课税的三个基础为逻辑起点,根据国有资源有偿使用原则和所有权与用益物权可分离的法理,阐述了我国对国有资源用益物权人课税的理论根据,并对我国准备开征的物业税的性质与功能定位,以及如何建立物业税的双重构架模式,笔者提出了基本观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属于民法,而民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对权利人的权利实行平等保护.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意味着要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相关法律法规也明确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进一步加强对物权法相关条款的解读,对于正确行使和履行相关法律权利和义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物权的一项重要制度。作者通过对善意取得制度进行新的价值定位,建议在制定物权法时,应注意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以及善意取得制度与合同法中的无权处分制度、物权法中的时效取得制度的衔接和协调。  相似文献   

10.
周锦培 《时代经贸》2008,6(5):11-12
罗马法是古代社会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内容丰富,法理精深,立法技术高超,尤以私法见长。罗马私法发达,以物法为主体,由人法物法和诉讼法三个部分组成。近年来,我国大陆和台湾学者对物权制度的探讨和纷争喋喋不休,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颁布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并在一定程度上止息了纷争。本文试图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探究罗马法物权制度与我国物权制度的衔接和异同。  相似文献   

11.
我国旅游资源产权问题探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杨晓霞 《经济地理》2004,24(3):419-422
旅游企业产权明晰问题已逐渐被社会认同,而旅游资源产权明晰问题却未受到应有重视。我国旅游资源产权界定不清,产权制度安排不合理,已在某种程度上束缚和妨碍了我国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资源产权问题成为近期旅游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文章主要运用俱乐部理论、资源价值理论、产权理论等,从深层次上对我国旅游资源产权不明晰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构建我国现代旅游资源产权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旅游资源产权安排: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外延逐渐扩大,旅游资源产权问题越发复杂.如果依然笼统地实行僵化的旅游资源管理模式,不但会使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而且会对资源本身造成极大的危害.本文基于产权的角度,在对旅游资源重新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旅游资源产权体系,进而根据不同产权的有效性条件,提出了调整旅游资源的具体管理、运行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唐剑  贾秀兰 《财经科学》2011,(1):109-116
本文以巴泽尔产权经济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西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特殊产权属性,指出西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受到破坏的制度经济学根源,并提出以关联博弈为基础健全社会声誉机制,规范利益博弈强势方的开发行为,基于产业发展的三大维度原则,构建西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分权理论及其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源产权利益分配关系既是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约束条件,更是研究的基本视角之一。分权型政府主导下的、有限制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在实践上表现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利分配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区域竞争,这必然会对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变革方向产生重要影响。建立一个从分权到合作的M型分权模型,可以解释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政府间分权关系的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15.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新方向。实现自然保护地的有效保护管理是其重要内容,关键在于通过改革形成科学、合理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而厘清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现状则是进行改革的前提。首先,对现行法律进行系统梳理,明确法律所认定的自然保护地中的自然资源类型。其次,从自然资源的产权种类及所有权改变、用益物权流转三方面总结了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制度现状。再者,从各类自然保护地申报设立的条件和环保督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两方面入手分析了自然保护地的自然资源保护管理现状,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采取的措施出发分析了目前的改革探索,并提炼出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存在的四大问题,即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界定和要求较局限、自然资源所有权行使人虚位、公权与私权的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改革探索中物权途径面临制度障碍。最后,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改革的4个方向。  相似文献   

16.
就中国实际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适宜度来说。中国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相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已经足够高了。结合中国目前所处的技术等级水平,中国现阶段不宜过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同时要将知识产权的保护重点放在“外观和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上。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产权激励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微观层面,另一个是宏观层面.西方产权理论侧重于微观与效率分析,却无法解释经济增长和政府职能在宏观层面上对产权激励的影响.中国在经历了30年改革之后,社会的进一步转型需要剖析政府在宏观层面上的产权激励.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变革三次浪潮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力资本股权化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变革的基本逻辑和大趋势.如何在实际操作层面解决"两权分离"悖论,不仅是现代公司制度运作和发展的主题,也是中国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变革的逻辑起点、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1992年以来,中国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变革经历了三次浪潮.目前,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实现人力资本股权化、稚行股权激励计划,已经不是什么"理论"问题而是如何实际"行动"的问题.基于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变革积极推行股权激励计划,是未来中国企业必然而明智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TRIPS协定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难题及基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研究了TRIPS协定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遭遇的核心难题:制度环境问题、执行问题和标准问题.研究发现:(1)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法律制度环境是相容的和一致的.但是,在国际执法层面上面临着严峻的压力.(2)中国参与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公约的宽度和广度较高,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亟待解决的难题是执行问题.(3)在行政与司法保护上,主张协调和强化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行政与司法执法机制相平衡模式.(4)TRIPS协定下强化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是个难题,中国需要游走在TRIPS协定外生给定的发展路径的边缘,尽力选择与其自身内生化的发展路径相切的交汇点.这一点就是中国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设定的基准.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险议题设置是科技风险规制活动的起始,关涉科技风险规制资源投入方向与力度,影响特定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损益。现行行政主导型科技风险议题设置模式存在与依法行政、行政公正及权责一致原则相抵触的法治危机。风险认知因素、政治因素与法制因素成为科技风险议题设置模式法治危机的根源与内在作用力。我国科技风险议题设置的行政法规制可在考察美国与欧盟科技风险议题设置法律规定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重塑规制科技风险议题设置的理念基础,重构科技风险议题设置法制的基本原则,建构风险议题设置法制的主体性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