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采用中国2005—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医疗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医疗消费支出主要受政府卫生投入、医疗保险参保率、卫生资源供给以及少儿抚养比等因素影响,而老年抚养比、医疗消费价格指数、可支配收入等因素现阶段对我国城镇居民医疗消费支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虑了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起普遍作用的因素以及数据的可获取性,选择了八个影响因素对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首先采用主成分法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分析,然后选取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进行旋转变换,最后计算出因子得分.依此来评价2006—2015年安徽省城镇居民各因素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状况,并提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行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房价飞涨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学者认为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有着显著的影响,但是房地产是个地域性的市场,房价变动对某一地区的居民消费到底有何种影响需要进一步分析而得知.本文以湖北省为例,搜集有关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湖北省房价变动对本省内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甚微,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影响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与居民消费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昱  刘斯 《经济经纬》2007,(1):75-77
笔者通过建立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及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利率因素因受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及居民消费心理惯性等因素的影响,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并未产生预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笔者以住房价格变动对居民消费支出、消费水平、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开发商住房投资的影响途径为基础,通过对2000年~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除了房地产开发商的住房投资对住房价格变动在东、中、西部都表现出一致的持续正向响应以外,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对住房价格变动在东、中、西部都表现出不同的响应过程。因此,地方政府要结合地区实际分析房价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效发挥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住房市场之间的关系,对于预测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向至关重要。实证研究发现:老年抚养比对房价产生负向影响,少年抚养比产生正向影响,且前者影响强于后者;各区域人口年龄结构对房价的影响存在差异,老年抚养比在东部、西部、中部的影响依次减弱,少年抚养比在中部显示出较强的影响力。因此,应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不同区域住房市场的影响特征,制定差异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此增强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周闽军 《发展研究》2016,(10):89-91
需求约束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福建省1989-2014年统计数据,选取福建省老年抚养比、城镇化、可支配收入和通货膨胀率与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等统计指标,建立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计量模型.基于协整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老年抚养比越高,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越低,城镇化提高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提高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建议大力兴建公共养老设施、扩大其活动场所、提升老年服务水平、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相似文献   

8.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经济视域下的农村居民出游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通过对影响农村居民旅游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出游率,通过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出游率进行比较.进而分析中国实现农村居民大众旅游的可行性,为农村居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1978-2015年人均居民收入、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等宏观数据,对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引入滞后期居民消费变量度量棘轮效应.研究发现:人均居民消费不仅受到收入的影响,同时受到人口年龄结构和上期居民消费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人均居民消费受到收入、人口年龄结构和棘轮效应的影响比较大;少儿对消费的影响较弱,而老年人对消费的影响相比之下较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采用1999-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少子老龄化背景下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与房价变化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少子老龄化现象所导致的房价波动滞后于少子老龄化进程;少儿抚养比的下降、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和家庭结构微型化是推动我国房价持续上涨的重要人口结构因子;但从人口结构层面看,未来我国房价并不具备快速上涨的基础,恐面临较强持续性的下行压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说明影响房价波动的决定因素及其的动态影响,我们使用了季度数据建立的VAR模型对这些因素进行动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脉冲响应分析揭示了短期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通货膨胀、抵押贷款率、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口数量的上涨对于房地产价格都有一个正向的推动作用.2、方差分解表明了引起房价波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其自身,这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心理预期;通货膨胀、人口增长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房价波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房地产市场需求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商品房销售价格、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人口规模、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额、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等6个因素来对影响长沙市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和开发商制定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研究国民储蓄行为的机理及其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发现:储蓄的滞后是城镇居民储蓄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影响方式是二阶滞后的;暂时收入对储蓄有显著正影响,持久收入对储蓄的影响为负而不显著.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具有正影响,少儿抚养比则具有显著的负影响;社会保险支出水平对居民的储蓄没有显著影响,导致社会保障的虚置.消费的不确定性对储蓄的影响显著但较弱;地区虚拟变量对中部有显著性影响,对西部则没有;真实利率对城镇居民储蓄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蒋烨 《经济研究导刊》2013,(27):238-239
从国民经济整体和居民生活水平两方面科学地选取房价影响因素,以安徽省为例,引用2002--2010年这九年的安徽省房屋价格销售指数和各影响因素的数据,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房价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影响安徽省房价的影响因素重要性依次为户籍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和储蓄存款余额。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1999~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储蓄效应进行了城乡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我国高储蓄率的主要因素不是人口年龄结构,而是经济体的转型特征。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其中,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人口年龄结构的储蓄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较明显的城乡差别,而在中部地区则没有体现。  相似文献   

16.
首先将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归纳为国内旅游人数、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利率水平等。然后,以旅游收入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旅游收入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运用1994—2012年数据,对中国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最后,针对中国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提出提高旅游收入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03-2018年人口老龄化、住房支付能力和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考量人口老龄化、住房支付能力与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老年抚养比促进了本省城镇居民住房消费,但是对邻近省份的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影响弱。少年抚养比和住房支付能力均促进了本省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抑制了经济发展情况相近省份的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加入交互项后,老年抚养比改变了住房支付能力对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作用,对本省、邻近省份的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具有抑制作用。少年抚养比强化了住房支付能力对本省、邻近省份的城镇居民住房消费促进作用。为此,应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平衡区域住房差异化消费。  相似文献   

18.
从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出发,以青岛市2005年至2015年数据资料为例,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可能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市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与其消费支出成正比,而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存款利率对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中国1999—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我国农村居民医疗消费支出影响因素。估计结果表明:政府医疗卫生支出、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医疗消费价格指数均与农村居民医疗消费支出正相关。而GDP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居民医疗消费支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口抚养比对出口的总体影响并不显著,但当区分出口的"规模效应"和"比较优势效应"后,前者对出口的影响为负,而后者的影响显著为正。抚养比在纵向上通过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环节影响经济增长,在横向上通过影响供给和需求引起经济增长速度发生变化。总抚养比对人均消费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但老年抚养比对人均消费的影响显著。总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少儿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