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各地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金融创新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浙江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地活跃的民间金融功不可没,天津利用滨海新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金融创新综合改革示范区的机遇进行金融创新带动了天津经济发展,两地金融发展模式不一,效果上却异曲同工。对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金融发展滞后的河北来说,两地的经验尤其显得珍贵。  相似文献   

2.
2006年6月,《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发布。天津滨海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之后我国第二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这意味着滨海新区的开发由地方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并进入实施阶段.作为带动环渤海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重大区域战略.滨海新区开发受到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与之毗邻的河北省更不能忽视、漠视、无视滨海新区战略实施对河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上述分析,河北加快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充分抓住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以深化两环战略为突破口,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经济结构和布局调整,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实现经济发展从资源推动向投资推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内循环向外循转变,最终实现从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的跨越。河北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省生产总值过万亿,  相似文献   

4.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标志,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已由天津的城市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由天津的最大经济增长点转变为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天津滨海新区有望继广东深圳、上海浦东之后,在未来十五年的战略机遇期内,成为我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与深圳、浦东不同的是,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面临的稀缺性对象发生了变化,稀缺的不再是人造资本,而是自然资本,资源和环境约束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调整利用外资战略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易志云 《现代财经》2003,23(1):53-57
天津作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港口城市和东北亚的重要港口城市,在物流业的发展战略上应将参与东北亚跨国物流作为首选目标。通过参与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体系网络建设,寻求自身的比较优势,以港口经济为前沿,积极参与担任东北亚经济区域物流中心的重要角色,进而带动和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逐步推进天津物流业与国际全面接轨,以迎接东北亚区域经济强劲发展态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产业协同 “三力”强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本文研究了人均GDP居全国前列的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辽宁和河北等沿海省份产业协同状况,深入分析了矛盾制约点,提出了以实力、  相似文献   

7.
李晓靖  李英 《经济论坛》2006,(24):35-38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河北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由内陆经济向沿海经济逐步发展的变迁历程。分析和研究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过去河北一直把内陆经济作为发展的主体和重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今天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已成为世界性的必然趋势,能否实现由海洋经济带动和辐射内陆经济是今后河北经济腾飞的关键。可以说,河北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在于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拥有了世界性的深水大港,就能拥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空间。本文将分析河北省经济战略变化的历程,并指出发展沿海经济,特别是开发曹妃甸港口是把河北建设成为沿海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8.
河北作为沿海大省,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替代的优势。“一线两厢”作为总体战略布局,为河北“两环开放带动战略”在区域空间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上作了进一步的安排,对河北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战略指导意义,确立了河北内外联合开发的完整空间开发摸式。  相似文献   

9.
“内环京津、外环渤海”是河北独有的区位优势,“两环开放带动战略,,也因此成为河北最具特色的主体战略之一。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比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相对滞后.“两环”优势在河北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现在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环渤海”地区、特别是其核心部位京津冀地区正在成为我国新的、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0.
从广东的对外开放看出口导向战略的绩效及阶段转换□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唐杰刘鲁鱼1979年以后,我国迅速实现了从内向型发展战略向外向型发展战略的转换。在经历了十几年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出口带动后,我国经济开始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出口增长率降低及出口成本...  相似文献   

11.
中共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目标,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将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对象,京津冀三方应在共赢的前提下,加大政策协调的力度和产业协调的力度,破除行政区划障碍。加快打造一条紧密联系的沿海经济产业带,加快河北省会城市群建设,从而真正实现河北省与京津的融合和一体化,促进京津冀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雾霾污染的重灾区。本文分析了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雾霾污染空间相关性,发现其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出“高—高”型集聚和“低—低”型集聚的特征。基于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使用三种类型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发现:京津冀雾霾污染与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显著相关;产业结构与其呈“倒U型”曲线,目前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对自身及其邻近地区的雾霾污染具有明显的加重作用;城镇化水平对邻近地区雾霾污染具有双向效应。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城镇化水平质量的提高会缓解京津冀雾霾污染,实际人均GDP、对外贸易依存度、FDI、人口密度等也会对京津冀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雾霾污染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前河北省金融业发展水平较低,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河北省必须首先成为一个金融强省。河北省金融业定位于围绕京津两个金融中心的区域性产业金融,即立足河北省区域,服务于“三农”、京津冀梯度转移产业、港口产业和海洋产业。应制定金融产业发展规划,采取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调整金融产业结构,整合金融资源,开放金融市场等措施来推动金融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朝永  甄峰 《经济地理》1999,19(3):70-73
本文认为河北省实施“环渤海,环京津”的“两环”空间开发模式,实质只针对了省际联合开发问题,且环渤海开发的时机还未成熟。省内开发应分南北两区,北部以唐山市为中心,联合京津构成三角增长极,然后向四周作梯度推进。南部以石家庄市为中心,邯郸市为副中心,沿石邯一线形成发展轴,然后向东西两翼梯度推进。其完整的空间开发模式应是省内外联合开发,分四个步骤,即分区培育增长极,点轴梯度推进,京津冀联合开发,环渤海大联合开发。  相似文献   

15.
由京津和冀北地区组成的“大北京”经济圈存在明显的产业梯度,并存在进行产业转移的可能。河北省应充分利用环京津优势和区域产业转移规律,主动接受京津尤其是北京的产业转移,并以此作为河北进一步实施“两环战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地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方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和瑞 《技术经济》2008,27(10):32-36
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当今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经济联系方向理论、方法,本文对京津冀地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方向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城市间三个不同层次的经济联系程度,提出了加强京津冀地区城市间经济联系程度、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投入产出表数据描述了区域经济系统中各产品部门间经济技术关联紧密程度,其基本流量表矩阵形式可作为复杂网络邻接矩阵,从而形成有向加权网络。依据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构建京津冀三地及整体产业信息传递网络模型,通过平均资源分配法挖掘产业部门间的资源竞争关系,并构建产业竞争网络模型,引入点权分析京津冀区域现代制造业竞争状态,最终提出促进京津冀现代制造业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将科技资源配置分为科技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两个阶段,采用超效率CCR模型对京津冀科技资源研发阶段与转化阶段效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利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明显低于科技研发效率;京津冀三地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严重分化现象;产业结构和经济开放程度分别对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应根据京津冀城市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融合发展。同时,应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促进创新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实现区域总体创新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9.
基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从产业规模优势、产业市场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等三个侧面对京津冀三地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京津冀三地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糊粒度计算的聚类分析方法,以河北为例对省内11个行政辖区进行农村信息化类型划分,对不同类型的信息化建设模式进行现状分析。据此,河北省应加快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借助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形成环京津农村信息化示范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