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立足“大食物观”构建了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和Markov链对中国粮食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2010—2021年中国粮食安全水平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缓慢,生产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消费安全、流通安全5个子系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生产安全对粮食安全水平的提升贡献率最高。(2)全国、粮食主产区、非主产区粮食安全水平均表现出“绝对水平提升、相对差异缩小”的特征,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更严重的多级分化现象,非粮食主产区初始粮食安全水平分布较为集中但后续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异。(3)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平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各省市粮食安全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但这种相关性正逐渐减小。(4)粮食安全水平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呈现稳态性,不同粮食安全水平类型之间转移概率较低,各地区在总体粮食安全水平中的分布位置比较稳定。基于研究结论,从重构粮食生产空间、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完善粮食流通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粮食安全是实现全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多重风险挑战叠加共振,削弱了国际社会抵御和应对粮食危机的能力。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来看,粮食危机的生成因素涉及器物、制度与政策三个向度。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地缘冲突频发、气候变化加剧削弱了全球粮食系统的器物基础,机制碎片化趋势降低了国际制度的治理效能,贸易保护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粮农政策扩张致使诸多国家忽视粮食安全困境下必要的国际合作与共同利益。面对当前全球粮食危机,中国作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宜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深入推进各项粮食安全行动,动员各方加大资金、技术等器物资源投入;加速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转型,维护联合国粮农三机构的中心作用;倡导普惠包容的粮农政策,引领塑造互利共赢的全球粮食安全合作氛围。  相似文献   

3.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质。本文从研究粮食的本质属性入手,对粮食的弱质特征、市场特征、供求预测、安全预警及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世界粮食危机日趋严重,粮食供需矛盾突出,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全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粮食危机的发生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建国以后中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粮食已经做到基本自给.但新时期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粮食安全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国只有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健全国家和粮食储备体系、加强耕地保护和严格限制粮食的工业化等方面下大力气,中国才能切实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实现粮食持续增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H-P滤波法实证分析了1978—2007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及其增长趋势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波动中增长"的特征,在品种结构、区域分布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粮食生产波动均具有非对称特征。粮食产量波动对稻米产量波动最为敏感,对东部地区(特别是江苏、浙江、河北)的粮食生产波动最为敏感,对粮食单产水平波动最为敏感。未来我国粮食生产仍将保持增长趋势,但粮食单产以及由此决定的粮食总产量与目标值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依据结论,可以给出我国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若干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气候环境变化使得不确定性因素在农业生产中频繁出现,为了达到农业生产目标,当前在发展中国家中流行采用基于参与国际贸易的方式来克服粮食短缺问题。文章研究目的是探讨农业生产者如何影响粮食安全,对往年文献中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关系的研究提出不同意见,并引用农业推广项目方法来应对这些挑战。针对有关农业产量增长、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影响因素的描述,文章还涉及与农业产量增长息息相关的贫困和性别平等问题。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者只能通过必要机制才能享受到全球农业贸易给他们带来的收益所得,针对性别平等问题的农业推广项目可以帮助他们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粮食安全本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宏 《经济纵横》2005,(4):22-24
粮食安全研究的首要问题是粮食安全的本质。本文在分析粮食安全的概念和内涵后,指出粮食安全程度取决于国家获取粮食能力,它与国家的综合实力有关;在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粮食供给成本、粮食获取渠道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视角下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及化解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问题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良好,但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不断发展和人口增加的背景下,粮食需求增长、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紧张的趋势不会改变,粮食增产的难度较大,长期来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粮食安全正成为世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我国保护耕地问题上不同观点的辨析,论证了粮食安全、严格保护耕地的意义,并提出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实现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的统一,在促进农民增收中保障粮食稳产,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有效利用、保护耕地,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金璟  孙鹤  张毅 《经济研究导刊》2011,(3):120-123,142
以云南省的粮食供求为研究对象,就区域性粮食安全问题讨论了影响云南粮食生产若干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应用Logistic阻滞增长模型对云南省粮食单产、粮食总产量和人口进行预测。通过估算云南省未来粮食需求状况,就云南省未来的粮食供求平衡进行了测算,认为云南省未来粮食供求的格局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区域性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中国粮食生产和人口增长简况的分析,本文探讨了中国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揭示了中国粮食生产和消费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的两大趋势,一是主要粮食产区北移,并在空间上趋向集中;二是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空间距离拉大,实现粮食安全对粮食流通特别是物流体系的需求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中长期增进粮食安全的潜力,提出中国实现中长期粮食安全面临五大挑战,即:传统的粮食生产方式日益难以为继;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发展争夺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粮食生产比较利益低下、成本和机会成本上升的问题迅速凸显;粮食增产很容易面临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能力和投入意愿不足的困扰;支持粮食增产的改革和制度创新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整个安全体系的基础,保护耕地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针对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研究员为代表的部分学者提出的“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论”和“保护耕地错误论”,通过深入分析认为,从粮食需求量及基于耕地资源的粮食生产前景分析,在粮食自给率维持在95%的情况下,我国2020年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约为1.20亿hm^2(约18.0亿亩),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全国粮食基本自给的“红线”,难以逾越;从国际粮食贸易市场看,最多只能满足中国粮食需求总量的5%~10%;从政治和整个国家安全角度看,也不可能依靠外国入来养活中国人。因此,茅于轼先生的“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论”和“保护耕地错误论”是非常让人费解的,它将危及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以及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未来中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现粮食自给率95%的难度巨大,但只能迎难而上,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13.
赵坤 《发展研究》2011,(5):13-15
从本世纪初开始,粮食价格持续攀升,并于2008年中期达到顶峰。当时全球多个国家因粮食问题发生动荡,而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暂时掩盖了粮食问题。由于全球需求下跌,粮食价格迅速回落,但不到两年粮价就再次攀升至高位。人口增长、膳食结构改善等因素引发的粮食需求增长并非国际粮价飙升的主要原因,而耕地减少、农业投入不足等供给因素和利用粮食发展生物能源等人为因素才是国际市场粮价飞涨的根本原因,同时自然灾害和国际投机资金炒作加大了粮价波动。这种局面要求我们更加重视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王建君 《经济师》2010,(3):235-235,237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从粮食供需长期趋势看,受耕地减少、种植结构调整和种粮比较效益低等因素的影响,粮食生产及规模不断减少;而粮食需求随着人口总量的增长,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的增加,面临刚性上升压力。文章通过对台州市粮食供需现状分析,指出台州市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现地方经济发展和粮食供需平衡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2日,联合国特别报告员奥利维耶·德许特指出:"粮食紧张和粮价上涨正给全球各地带来一场粮食危机".全球粮食危机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各国政府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粮食安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处于非常重要地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全球粮食危机的发展现状以及特点,从国际关系研究的视角出发,深层次剖析全球粮食危机的特点--破坏力大、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要实现粮食安全,就必须在充分分析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及其影响因素后,确立新形势下的新的动态的粮食安全观,这就是国家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粮食安全含义应是一个变数。除了传统意义上粮食安全的全部含义外,更要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尤其是根据可能随时出现的影响粮食获得的不同因素,以及可以动员的一切手段,能够持续获得的粮食资源总量和实施食品替代,来确立一个新的粮食安全涵义。增强和储备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核心是,国家具备得到粮食所拥有的一切资源的动员能力,尤其是动员足够数量的耕地和水等生产要素,以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转换成政府和农民自觉自愿行为所形成的粮食产出的能力。这样,粮食安全实际上就转换为政府宏观调控与干预下的资源要素的安全,以及政府根据需求,对资源要素进行配置组合,及时转化为现实粮食产出的安全。在此基础上,实现在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在中国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中国始终面临着较大的粮食需求压力。特别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不仅会对粮食的需求与供给产生重大影响,也会直接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目前,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粮食产出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二是粮食生产能力与消费需求区域差别较大;三是中国粮食安全不可能完全依赖国际市场。黑龙江省由于耕地面积、土壤、机械化程度、粮食商品率等多方面的因素具备了粮食生产的优势,在中国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保持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优势,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福建粮食安全战略构想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是全国第三大粮食主销区,今年全球爆发粮食危机,全国粮食供需长期维持“紧平衡“,福建粮食安全问题更显突出。福建人多地少耕地更少,粮食无法完全自给,同时,因比较效益持续低下,农民种粮积极性难以提高。福建保障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外粮食大市场,生产、流通、储备三者并重,坚持“四储保安“即储粮于地、储粮于市、储粮于仓、储粮于人(技)的基本思路,建立健全粮食安全责任约束和补偿、粮食价格调控与激励、基础设施建设与投入、适用技术研发与推广、财政转移支付与补贴、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农业融资与风险保障、省(国)外承包种粮与政府支持等八大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耕地保护问题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全球粮食供应非常紧张,我国粮食供需也仅能维持基本平衡,粮食安全问题任重而道远。耕地是人类获得粮食最必需的生产要素,一定的耕地保有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粮食供给安全最重要的保障。然而我国的许多地区耕地数量和质量安全普遍面临较大危机,并成为制约这些区域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文章以上海为例,探讨粮食安全视角下耕地保护的必要性,耕地保护面临的主要困境以及可能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非洲农业资源丰富,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非常重要。然而由于多种原因,非洲农业发展水平落后,大多数国家粮食长期不能自给。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非洲粮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