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国家下拨的经费,学校只管使用,不管支出是否合理必要,高校没有成本核算的压力和动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资金来源从财政拨款转变为多渠道筹集资金,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只有进行成本核算.才能挖掘其内部潜力,提高其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龚敏希  陈莹 《经济师》2011,(3):131-132
随着高校建设的快速发展,财政拨款已难以满足高校的资金需求,高校要谋求发展,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文章对拓宽高校筹资渠道、构建科学合理的筹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高校筹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对策,旨在加强高校筹资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高校已从单一学科型向多学科综合型转变,而为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和竞争力,高校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加快发展步伐,如扩建校区、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教职工人员等,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虽然多元化的筹资渠道能够弥补国家财政拨款资金不足的问题,但同时多渠道资金来源也加剧了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进而引发一些财务舞弊案件。着重分析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规范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1编制高校综合财务计划。自 80年代以来,高校办学经费来源日益多样化,财政拨款已不再是高校办学的唯一资金来源,原来那种单纯以财政拨款收支为内容的年度经费收支计划已不能满足学校管理的需要,迫切需要有一种包括预算内、外各种资金来源的新的预算来代替传统的经费收支计划。新的预算应能综合反映高校资金的各种来源和运用,能为高校内部管理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应是一个全面综合的财务预算,这种新的财务预算可称之为综合财务计划。   与传统的经费收支计划相比,综合财务计划有两个特点:其一,综合财务计划的主体为学校,它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以及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如何适应高校的适度超前发展、如何适应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务管理,在多渠道筹集资金中应发挥什么作用,是每个高校财务管理人员面临的新课题。本文结合现阶段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了新形势下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提出了优化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胡智光 《发展研究》2005,(8):103-104
围绕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我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变了统一的办学模式,高校从单一的国家财政拨款办学走向多渠道的筹资办学。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实施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增加。为了管好用好越来越多的教育资金,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以及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如何适应高校的适度超前发展、如何适应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务管理,在多渠道筹集资金中应发挥什么作用,是每个高校财务管理人员面临的新课题。本文结合现阶段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了新形势下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提出了优化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吕新月 《经济师》2004,(9):98-99
探索高校财务管理机制的创新.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特殊要求,又是高校现行财务管理机制弊端促使的必然结果。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根本制度、资金管理机制、财务部门自身建设机制的创新,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的格局,强化监管力度,使财务管理工作适应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基建规模及投入资金在不断扩大.进一步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有效控制基建投资成本、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更具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就目前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成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析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高校筹资办学资金呈现出多渠道、多形式的多元化新格局。在发展中为解决资金供给不足的情况,各学校利用银行贷款改善办学条件,使原有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显出滞后『生,财务风险正目益增长。如何规避与防范高校财务风险,减少财务损失,促进高校持续稳定地发展,已成为各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这也是当前财务管理工作者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浅谈高校财务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作为体制改革最后一块"绿地",也很难避免当前市场的恶性竞争。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办学需求,各大高校逐渐投入资金扩大办学规模,不惜重金进行教学设施的建设。然而政府投入与事业获益的资金有限,使得学校通过银行进行筹资办学,大额举债促使学校发展迅速,但也无形中加大了高校财务的风险。面对当前矛盾,如何规避与防范财务风险,防止财务状况失衡,使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2.
李成吾  姜晓丽 《经济师》2002,(1):126-12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等院校办学经费来源由原来的全部由国家拨款改变为部分由国家拨款 ,部分由学校自筹的方式。为此 ,高等院校为了生存和发展 ,必须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其中 ,校办产业已成为高校办学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高校校办产业的蓬勃发展 ,为高科技成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转化基地 ,使高科技成果能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 ,它也为高校改善办学条件、实现资本积累提供了资金保障。文章就如何提高高校校办产业经济效益展开论述 ,提出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贷款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可持续发展既是指高校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是指高校本身的健康、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高校贷款的现状、特点,提出高额贷款已经成为阻碍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建议政府要加强对银行和高校的规范指导,控制贷款规模;高校要努力提高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缓解贷款压力;制定严格的还款计划,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黄爱湘 《经济师》2004,(5):91-91,93
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 ,为高校财务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校资金来源多渠道 ,资金运用多元化 ,财务工作已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加强财务管理越来越重要。文章论述了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加强财务管理的一些方法与途径 ,并对财务预算、财务监督、内控制度等提出了建议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超常规发展、大规模举债办学、快速扩张的同时,高校财务风险日益凸现。高校贷款会带来学校财政风险、银行金融风险及政府财政风险。我们应从思想上构筑贷款风险防线、管理上提高贷款使用效益、制度上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性、方法上多渠道筹集资金和建立贷款风险预警系统等方面入手,以防范高校贷款风险的实际发生。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办学模式下,高校收入已由单一的财政拨款发展到来源渠道多样化的"大口径"收入,票据种类和使用范围随之增多,票据作为高校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以及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其监管资金的职能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高校的票据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已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的要求,文章结合《财政票据管理办法》和新《发票管理办法》的基本精神,分析了当前高校票据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指出高校票据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如何规范高校票据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康健 《经济师》2011,(8):97-98
发达国家在扩展高校资金来源方面有着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并形成了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为其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速度的加快,办学经费短缺的问题就凸显出来。文章认为,应借鉴发达国家高校成功的筹资经验,拓宽我国高校的筹资渠道,以解决我国高校资金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成吾  姜晓丽 《经济师》2002,(1):126-126,14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办学经费来源由原来的全部由国家拔款改变为部分由国家拔款,部分由学校自筹的方式。为此,高等院校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其中,校办产业已成为高校办学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高校校办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高科技成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转化基地,使高科技成果能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它也为高校改善办学条件,实现资本积累提供了资金保障,文章就如何提高高校校办产业经济效益展开论述,提出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叶欣 《经济师》2007,(5):114-114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高校经费由单一的财政拨款转变为多渠道筹集资金。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基建项目不断上马,而高校并没随之建立起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这是高校领导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为了解决扩大办学规模带来的经费短缺问题,各高校均采取各种方法来筹集资金,其中一个主要渠道就是银行贷款。而伴随着银行信贷资金数额的逐渐增加,如何正确认识信贷资金,如何对举债办学资金加强管理,给高等学校的领导及财务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高校贷款的现状着手,就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求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