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经济崛起的基本内容 经济崛起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比周边地区的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导致GDP总量有较大的增长和人均GDP的快速提高,经济、社会状况有明显的改变。GDP是衡量经济实力的基本指标;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参数;经济增长速度标志着经济实力继续走强的趋势和持续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以及人口为权数的,Theil指数,对1997-2007年中部地区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和构成进行分解,实证分析表明:①从人均GDP的极差和标准差来看,1997-2007年中部地区总体经济差异呈现较为明显的扩大趋势,但从相对极差和加权变异系数来看,十一年间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表现出相对平稳的态势,同时远远低于同期全国经济差异水平.②对Theil指数分解发现,中部六省省际间经济差异逐步扩大,各省内部经济差异逐渐缩小,1997-2004年中部地区总体经济差异主要由各省内部经济差异造成,2004-2007年这种差异主要由省际间经济差异造成.③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可能导致中部地区省际间经济差异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山东省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丽  魏凤 《经济师》2011,(7):212-213,21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山东省的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当前居民生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物价上涨、消费结构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文章以山东省1998年至2009年12年的数据为样本,设置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每10万人拥有的医生数、每10万人拥有的病床数、每百万人拥有的移动电话数、人均住房面积、每10万人高等教育在校人数等10个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的居民生活质量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维持物价的合理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文化设施的投入,提高城市安全度等,以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新疆南疆五地州为研究单元、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指标.从各地州人均GDP的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等角度定量测度了1997-2006年五地州经济差异的总体水平及其变化特征。然后,从各地州与南疆总体平均水平的比率的变化、各地州相对发展率的差异等定量测度了五地州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最后,建立了南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地州人均GDP的标准差之间的回归模型。据此确定了地州差异警戒水平。  相似文献   

5.
赵建军 《发展研究》2000,(2):58-58,41
改革开放20年来,福建的经济增长已经步入了全国经济强省的行列,GDP和人均GDP分别从1978年的第11位、23位跃升为1998年.的第12位、第7位。然而福建的高等教育发展却相对滞后,表现在:高等教育规模偏小,全省高校只有27所;结构不合理,在这27所高校中,师范类占了18所;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排名靠后,1990年我省全国排名第16位;1997年仅上升了一位,全国排名第15位。我们不仅与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邻省不在同一层次,甚至某些边远省区在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许月卿  贾秀丽 《经济地理》2005,25(5):600-603,628
选取人均GDP、人均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社会经济指标,通过计算其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威廉森系数、最大与最小系数,对中国1978-2002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进行了动态时序分析,定量评价,了近20年来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采用经济区位酶指标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990年以前中国经济区域差异程度在减小,1990年以后经济区域差异程度扩大,社会消费水平总体上呈扩大趋势。在空间格局上,经济发达区由过去的东北地区扩展到东部沿海地区,1970-1980年代区域差异表现为经济发达区、经济发展区、经济落后区之间的差异,而到1990年代主要表现为经济发达区和经济落后区之间的差异,两极化趋势明显,区域差异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7.
从可操作性及统计数据的支持程度出发,遴选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每十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每 万人拥有在校(高校)学生数、地方财政收支比、人均邮电业务总量这8项极大型(即期望其取值越大越好)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S形"发展差距态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在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的差距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过实证研究,运用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结合起来,通过计算GDP、人均GDP、人均GDP加权变异系数,探讨了1978-2004年间东中西部的经济差距问题形成的原因。发现,我国三大经济区域的差距并非西蒙.库兹涅茨的“倒U形”而是“S形”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张晓兵  王美昌 《经济地理》2011,31(10):1599-1603,1617
基于2001—2008年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相关数据,首先使用人均GDP标准差系数和变异系数考察其县域经济增长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其次,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和估算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最后,以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为指标进行了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2001-2008年县域经济增长差异快速拉大;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水平非均衡空间分布状态,二元结构、空间集聚性与异质性、中心-外围模式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0.
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月兰 《经济问题》2003,(12):55-57
区域经济差异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目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主要可以从人均GDP、人均收入水平和新经济实力三个指标得到印证。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整体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从财政政策安排角度,应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等三个方面措施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