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然不如从前稳定,金融危机的爆发触动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欧元的崛起似乎对其地位产生了更大威胁.作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欧元虽然已经具备一些优势,然而要撼动美元的霸主地位,其实力还显得不足.不过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已成为必然,改变美元独大的外汇储备格局已成为必然,欧元的出现将加快全球外汇资产继续向其他货币分散部署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元的单极储备格局. 相似文献
2.
美元与欧元国际储备地位之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农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4,3(2):36-39
在目前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的比例为64.5%,而欧元的比例为14.6%.远远低于在欧元启动时人们的预期。欧元目前的地位是否反映了欧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应有的地位?本文试图从国际贸易需求的比较,币值稳定性的对比,以及货币收益率的对比来解析欧元目前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当前存在明显的国际货币竞争态势,突出表现为美元与欧元的竞争。从决定国际货币地位的经济总量、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及币值稳定性等因素看,欧元已取得与美元一较高下的资格,但在网络外部性与政治因素上,美元明显优于欧元。欧元与美元在国际货币职能上仍存在较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在交易媒介、价值贮藏职能上美元优势明显,相对而言二者的计价单位职能地位较接近。 相似文献
4.
5.
6.
世纪之交,有许多问题让人难以捉摸。两年以前,很多人还对即将到来的“太平洋世纪”笃信不疑,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这一憧憬终成梦幻。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使亚洲经济巨人———日本一蹶不振,并使世界经济走向大衰退,危机阴影至今... 相似文献
7.
8.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所提升,其是否能跻身国际储备货币之列,尚待讨论.本文从国际储备货币格局现状、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货币危机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货币危机的频繁发生,国际货币危机理论也日趋活跃。这类理论主要集中在对国际货币危机产生的原因和传染机制两方面进行解释。文章首先介绍了解释国际货币危机产生原因的三代理论模型,然后概括了有关货币危机国际传染机制的相关理论和模型,最后综合分析了现有货币危机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以后的理论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金融危机成因解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而国际游资的攻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实现条件.从目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势来看,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因而防范国际游资攻击是制定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对称竞争性国际货币多元化体系的稳定性问题可知,在信用本位的背景下,建立在对称竞争基础上的国际货币多元化体系具有内生的稳定性。欧元、日元、英镑和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虽在其背后均存在不同形武的发展障碍,但其均具有成为与美元并重的对称竞争性国际货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日益融入全球经济的背景下,国际税收竞争理论与实践对我国税制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应辩证认识国际税收竞争,立足国情,积极参与适度国际税收竞争,促进国家之间的税收协调,尽量避免恶性税收竞争;进一步完善税收立法、执法和司法体制,重新审视税收主权与协调。 相似文献
14.
张见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8)
文章对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确定的现有思路进行了梳理并对现有思路进行了分类评述,在此基础上通过解析非国际货币发行国外汇储备的基本属性,探讨了基于外汇储备属性的非国际货币发行国确定外汇储备最优币种结构的可行思路,从而为非国际货币发行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确定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文章认为,非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外汇储备包含国际支付工具、国际风险资产和宏观政策工具三种基本属性;对应于外汇储备的每一种基本属性都可以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找到相应的最优币种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央银行依据自身偏好和宏观经济现状为外汇储备三种基本属性设定的权重,通过对外汇储备不同属性下的最优币种结构进行加权组合可以求出本国外汇储备的最优币种结构。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与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不但直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问题,而且创建了研究国际金融危机问题的独特视角,提供了在追求人的解放和富裕的过程中,化解危机和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中国化危为机的根本途径就在于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西方的左翼经济学家特别是各国共产党,发出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使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出现了日益走出低潮的趋向。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规模增长和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中国开始寻求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更大的话语权。本文利用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公布的1997年至2010年国际竞争力数据,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十余年来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的动态变化,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竞争力衰退展开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处于全球中等水平,在2006~2007年达到最好状态,随后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衰退,但情况好于发达国家,近10余年来金融体系硬实力较软实力有更大的提升。中国金融体系未来发展仍需在竞争软实力上着力,以金融创新推动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频发,这些危机的原因除了发生危机的国家的内在因素之外,更主要的还与其外在的整个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存在着的巨大构造性缺陷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Inflation Dynamics in the Euro Area and the Role of Expecta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ritta Paloviita 《Empirical Economics》2006,31(4):847-86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mpirical performance of the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 and its hybrid specification in the euro area. Instead of imposing rational expectations, direct measures, i.e. OECD forecasts, are used as empirical proxies for economic agents’ inflation expectations. Real marginal costs are proxied by three alternative measur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once the rational expectations hypothesis is relaxed and directly measured expectations are used, the European inflation process can be modeled using the forward-looking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 However, when allowing for possible non-rationalities in expectations, inflation can be modeled more accurately by the hybrid Phillips curve with the additional lagged inflation term. In this approach, output gap turns out to be at least as good as labor income share as a proxy for real marginal cost. Moreover, the inflation process seems to have become more forward-looking in the recent years of low and stable inflation.The views expressed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views of the Bank of Finland. Special thanks are due to the editor, two anonymous referees, Juha Tarkka, Jouko Vilmunen and Matti Virén for useful comments. I am also grateful to David Mayes and Geoffrey Wood for helpful suggestions and to Heli Tikkunen for excellent research assistance. For their constructive comments, I would also thank participants in the conference on the Eurosystem Inflation Persistence Network at the ECB, which was held in Frankfurt in December 2003.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历两次由国际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宏观经济紧缩,这表明外源性冲击已成为影响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在当前国内经济受到外部冲击而出现紧缩时,货币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依然显著,但在效果上存在差异.降低利率能长期稳定提高消费增长;而货币供应量扩张仅在五个季度内能显著刺激投资增长,长期基本无效.因此,本文认为现阶段在与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配合拉动内需时,应将带动国内消费增长作为货币政策长期任务,而将提高国内投资作为短期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