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要素—结构—环境—功能系统视角,从知识要素、知识结构、知识环境和知识功能4个方面提出了知识经济系统指标体系,并构建了知识经济系统功能驱动力模型。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研究了我国西部地区(西藏因数据不全而未列入)知识经济系统要素—结构—环境—功能的影响路径,给出了西部地区知识功能显性强度和条件驱动强度两种评价方法,最后提出了西部地区知识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柏群  张伟 《经济师》2001,(12):109-110
文章从重庆的商业布局结构和功能现状入手 ,分析了重庆商业布局结构和功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调整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出去后,对农村家庭造成较大冲击,出现大量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农村家庭功能随之出现了失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如果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解决不好,影响的不仅仅是农村家庭成员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会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就是试图探讨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结构的认知—功能视角,以语言的"形式与意义匹配"和"形式与功能匹配"理论,从参与者和谓语动词的不同功能论述SVO基本句型能描述无穷无尽的语言事件和事件的功能类型,有助于语言的理解、翻译和写作。  相似文献   

5.
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诸多方面的功能,文章以国有企业的传统资本结构的特征为基础,分析了证券市场在国企改制中发挥的服务功能,以及其局限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中心区功能结构的演进具有路径依赖性。路径依赖性虽然对强化城市中心区的功能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对其功能结构的优化演进存在消极影响。路径依赖性的消极作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城市中心区功能结构演进的推动作用的力量制衡,使城市中心区的功能演进陷入停滞。政府的引导能够在城市中心区功能演进的各个阶段起到一定的作用,缩短城市中心区发展的时间,提高经济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县域乡村多功能性演化特征与空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振兴需遵循乡村发展演变规律,科学把握乡村地域功能的差异性、动态性特征,深度挖掘乡村功能价值。文章基于多功能性理论,分析2000和2017年河南省县域尺度上乡村功能性结构与等级体系的时空差异性,解读乡村多功能性演化特征及形成机制,探讨演化进程中各功能的空间交互关系。结果表明:(1)河南省乡村功能结构与等级体系不断变迁,市辖区乡村成为乡村功能多样性和多元化发展的主要聚集区,多功能性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地区逐渐减弱。(2)多功能性正在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乡村多元化价值和功能日益突出,非农生产功能渐趋增强;农业生产内容不断由传统作物生产向现代休闲农业转变,多功能农业成为新的发展趋向;乡村生态保育功能强度增加,休闲价值日益凸显,并逐渐向城市中心靠拢;乡村经济的多样性与非农生产功能的增强强化了乡村居住生活功能,凸显了林果生产功能。(3)河南省乡村越发嵌入地域多功能发展理念,各种功能在相吸相斥中表现出较大的分离特征。  相似文献   

8.
郑小荣 《当代财经》2011,(10):116-129
内部控制与流程的关系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流程是内部控制的唯一现实载体,内部控制是流程的多种固有功能之一。内部控制监管以强化流程治理功能为目标,但在客观上是对流程结构、流程功能和流程利益的全方位监管。内部控制监管本质上是流程监管,恰当的内部控制监管可以有效纠正管理者在流程设计上的机会主义行为,增进股东利益。但过度的内部控制监管则会损害股东利益,因此内部控制监管必须是适度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依据韩礼德的功能语法语篇分析理论,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进而从语篇的宏观结构、语域分析、主位结构及衔接与连贯分析角度探讨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功能语法语篇分析模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论绿色创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堃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5):116-119
从由经济、社会和生态所构成的复杂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从绿色创新系统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的过程,绿色创新系统投入-产出的运行过程3个角度,探讨了绿色创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揭示了在不同结构划分下,绿色创新系统结构及其功能的复合机制。  相似文献   

11.
省域城市群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城市—区域类型。山东半岛、中原和关中城市群分属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省域城市群中有很强的地带代表性,而且位置相连,是我国跨地带、跨省域协作与整合发展的优良平台。总体看来,三城市群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速度较快,青岛、济南、郑州、西安等核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均未进入我国一线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规模序列结构都存在缺陷。通过城镇化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以及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分析,发现:我国省域城市群地区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发展,城市群发育普遍不够成熟,差异性显著,要真正起到省域核心增长版块的中心带动作用和国家区域发展关键支撑点的作用,还有待时日。究其因,除了决策层面和经济层面的原因外,还有社会层面和体制层面的原因。为推动我国省域城市群地区的健康城镇化,必须为城镇化培育强大的动力机制,为城镇化搭建多层面的承载平台,科学组织城市群之间和内部的整合发展,强力推行现有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2.
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结构的比较测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群已成为全新的地区参与国家和国际竞争与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对城市群产业结构与分工的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针对传统相似系数法和区位熵法的不足,把区位熵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两种测度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此方法以全国城市为参照系,对长株潭"3+5"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比较测度.结果表明,运用此方法可以挖掘区域产业结构的更多有效信息,不仅测度了长株潭"3+5"城市群各城市及城市群整体与全国城市产业结构比较的总体相似程度,还揭示了城市群产业的专业化、比较优势和区域分工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把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连接起来,必将使华东地区尤其是山东省与东北地区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也会改变东北亚地区的物流格局,进而影响到西伯利亚大陆桥和新哑欧大陆桥的发展.在分析南北亚欧大陆桥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探讨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对两座大陆桥可能带来的影响,构想了一条亚欧大陆桥"中干线",并论述了中干线的建设对中国经济发展乃至亚欧货物流通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群作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核心战略区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其协同创新效率提升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05—2018年地级市数据,以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三阶段DEA方法测算四大城市群协同创新效率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利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城市群协同创新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剔除外部环境与随机因素的影响,除山东半岛城市群外,其它三大城市群的平均综合效率值均较第一阶段下降;②外部环境因素对协同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区域经济水平和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与协同创新效率负相关,研发支持力度、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水平与协同创新效率正相关;③协同创新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内部城市等级存在空间不平衡性;④不同城市群协同创新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促进不同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是能够兼顾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整体性与差异性的重要治理单元。运用SBM-DEA方法测算2007—2018年黄河流域五大城市群51个城市的生态效率水平,利用修正引力模型构建城市及城市群生态关联网络,分析流域城市群生态效率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及网络关系。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整体呈持续改善态势,其中呼包鄂榆城市群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效率水平较高,中原城市群与兰西城市群生态效率水平相对较低;各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生态效率更高,城市群交界区域容易形成"生态洼地";五大城市群之间生态关联强度则呈"U"型变化;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溢出能力较强;个体城市之间表现出典型的"高位溢出、低位吸纳"的生态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陈章喜  徐通 《经济地理》2011,31(11):1822-1827,1839
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的三大城市群之一,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随着国家城市群战略及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珠三角城市群的经济运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为全面评价珠三角城市群的区域运行效率,本文依据相关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珠三角城市群战略实施的整体效率与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结构效率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珠三角城市群战略的不间断实施,珠三角城市群的整体运行效率与结构运行效率持续有效,且结构运行效率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有效区域不断放大.  相似文献   

17.
论城市群经济整合内涵、特征及其空间过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城市群的存在是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重要表现,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重视和加强城市群经济的发展。城市群经济整合是城市群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处在高速成长阶段的城市群在经济发展上应当考虑整体布局,更加强化横向联系,而事实是城市群内部的核心城市间在发展上往往没有重视横向协作与整合,共同发展。对城市群经济整合内涵、特征以及城市群经济整合过程等基本问题展开系统而深入的分析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城市群经济整合的实质,并从操作层面上展开行动。  相似文献   

18.
对城市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选址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艾建国 《经济地理》1999,19(5):67-70
以改善城市中低收入阶层居民住房条件为目的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根据有关住宅用地选址的经济理论,以武汉市的具体情况为例,论述了土地价格和区位选择是经济适用房用地选址的两难问题,提出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应与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目标和进程相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的合理选址和土地资源市场配置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服务业是聚集创新要素的核心产业,研究科技服务业集聚背景下的城市格局特征,对国家协调创新城市体系建设和提升城市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投入产出理论,构建科技服务产业集聚背景下的城市关联网络,借用社会网络方法测度城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和趋势。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产业集聚过程中大多数城市围绕少数关键城市形成了相对紧密的关联网络,并且集聚高地由沿海逐渐向东北、西部、中部和山东半岛地区拓展;少数关键城市发挥着以最短路径承载创新要素在城市间流通的中介作用;多数区域之间能够通过若干个城市关联实现互相连通,东北、山东半岛、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与长三角集聚中心均存在最短中介枢纽,并且集聚进程中城市的带动作用差异逐渐扩大;凝聚子群2和3中的城市自组织能力不断增强。最后,针对结论提出推动建立协调创新城市体系和提升城市化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6-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共4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首先,运用拓展DEA法对两大城市群协同创新水平进行测度,然后,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创新要素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影响,进一步以互联网发展水平为门限变量,构建门限模型,探析互联网发展对创新要素在城市群流动的协同创新效应是否存在门限效应。研究发现:创新要素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影响的总效应显著为正,空间正向溢出效应显著,且存在群际差异;在两大城市群内,创新要素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影响呈现非线性,创新人员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影响呈“倒U型”特征,创新资本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影响呈“U型”关系,相应拐点在不同城市群呈现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