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灵活化时代的就业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灵活化成为了西方工业化国家劳动力市场的一个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从理论上来讲,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将从内外两方面增加就业的不稳定性。但是,对就业任期和离职率等就业稳定性指标的实证研究表明,工业化国家的就业稳定性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长期性稳定就业仍然是这些国家劳动力市场的标准就业关系。这种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之间的矛盾,可从三个方面来解释: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程度、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等因素的稳定作用和媒体报道与一些相关研究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构建灵活安全的劳动力市场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灵活安全的劳动力市场有助于扩大就业和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过度安全到过度灵活的变革过程,但由此引发了侵害劳动者权益、劳动力市场保护不平等、结构性排斥就业等问题。为平衡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安全性,政府在政策安排、制度设计上应着力解决劳动力市场的边缘化、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劳动者的就业能力等问题,真正建立一个城乡统筹、合理流动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丹麦与荷兰两国差异的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模式的经验启示,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建设劳动力市场的政策作为,以及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改革与就业、发展与分配、灵活与保护等三个挑战,认为转型期我国有必要借鉴欧洲国家经验,运用各种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政策致力于以下三项顶层战略设计,即顺应全球化趋势、提升国家竞争力,弥合制度性分野、增强社会凝聚力,发展合作式机制、培育环境适应力。  相似文献   

4.
劳动就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必然出现的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体制是历史的必然,但存在不少弊端。培育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改革劳动就业体制能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优化组合,提高劳动力素质,解决就业问题,扩大就业门路.  相似文献   

5.
在众多劳动市场制度类型中,欧洲模式堪称典范。东欧转型国家的劳动市场制度改革即以此为目标,其改革效果为我们学习欧洲模式提供了前车之鉴。从形式上看,转型国家在就业保护、劳动财税和工会制度等方面已经与欧洲模式非常相似,但实际效果却大相径庭,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与欧洲相反的变化,劳动力管理模式也出现了前东欧模式和前苏联模式的分化。其中的原因是双方的经济基础不同、制度背景各异。中国的劳动市场制度改革应当因地制宜,兼顾安全性与灵活性的平衡,避免重蹈转型国家的覆辙。  相似文献   

6.
从建国后到六、七十年代,在人口密集的苏南,城乡劳动者就业逐渐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的劳动就业取得巨大成就。乡镇工业的崛起,于80年代中期完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转移;90年代以来“三资”企业的勃兴,使大量劳动力与外资结合;近几年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为公有经济的下岗者和新增加劳动力开辟了就业新路。但是,由于长期计划体制的积弊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磨擦,苏南三市的劳动就业面临着劳动力供给总量大  相似文献   

7.
196年197年劳动就业形势分析预测□国家信息中心范芹一、当前就业基本格局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劳动就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从90年代开始,我国劳动力资源以每年1000万左右的速度增加,1995年未达到83亿人,年末城镇新就业人员720万人...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7,(8)
劳动就业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头等大事,它不仅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繁荣与稳定,众多的劳动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以及智力支持,但是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劳动力的失业率增加,降低了人均收入,百姓的幸福感变小。如何使劳动力充分就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中可见两者密不可分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黄福珍 《经济师》2010,(8):212-213
劳动就业历来是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劳动就业体系,是涉及广大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大事,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文章通过提出龙岩市劳动力市场现状、特点,分析扩大就业的意义,探讨扩大就业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以开放劳动力市场为重点的劳动就业管理体制改革,对于开创我国劳动就业管理的新格局,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劳动就业管理体制,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对于广大锐意改革的经济工作者,则是一场新的挑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承认劳动力是商品,并进而开放劳动力市场,是一个重大的历史突破,是改革新形势下必然提出来的新课题。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对开放劳动力市场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一番探讨,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我国劳动力市场开放的最佳时序设计和相关战略措施构想等问题浅陈管见。一、劳动力市场开放目标模式的最优选择最优设计我国劳动力市场开放的时间程序,首先必须明确劳动力市场开放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对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就业观的借鉴和批判的基础上,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逻辑原则出发,构建了包括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失业理论、劳动力市场配置理论和劳动就业权理论等内容丰富的就业思想体系。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我国就业理论和就业实践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2.
欧盟成员国在劳动力市场上拆除限制竞争的障碍,引入自由化和灵活性,强调“劳动市场灵活化”与‘社会安全保障”相互平衡的策略性理念。劳动力市场政策在欧盟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欧盟政策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用人需求比重从2001年以来已由13.1%稳步增长至15.1%。而与国际市场联系较为密切的个体私营企业,用人需求比重也由2001年的接近31%稳步上升到2003年的37.4%。此外,近年来作为我国主要出口部门的机械加工行业对劳动力需求增加很快。这些情况表明,改革开放为我国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为解决就业问题创造了较好条件。总体上看,我国劳动就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其基本特征:(1)就业市场化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日益明显;(2)就业国际化逐步提高,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4.
王兰香 《经济论坛》2002,(22):59-60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机构改革、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得政府既要解决城市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又要承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就业结构调整的压力。解决不好城乡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将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占全国劳动力总量71.2%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将会成为我国今后需要抓紧解决的重大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及其在国内大范围的无序流动,正引发出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如何有效…  相似文献   

15.
在对山西与全国及部分地区的劳动就业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山西劳动就业存在劳动力总体素质低、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及城镇化水平有偏差等问题。在新时期,山西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从单一产业就业向三产并举就业转变,努力扩大就业容量;积极创优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就业促进工作的五个转变,推动社会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6.
当前 ,我国劳动力的总供给大大超过了劳动力的总需求。因此 ,控制劳动力的过快增长 ,大量增加就业岗位 ,是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根本途径。一、减少劳动力供给1 严格控制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就业。职工离退休后仍然占据就业岗位 ,人为扩大了劳动力供给量 ,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 ,对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 ,应严格执行我国劳动就业的有关规定 ,凡已到法定离退休年龄的职工 ,除特殊情况之外 ,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离退休手续。对已办理离退休的职工 ,除国家短缺急需的人才外 ,所有部门单位均不得再…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除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外,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再就业问题,以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等,对就业形成巨大的存量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引起了社会各方的极大关注,我们必须把增加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采取措施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社会就业,以保证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张宏  朱伟 《经济研究导刊》2008,(11):147-149
在劳动力供给日益增加和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社区就业已经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就业形式之一。然而,由于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上的缺陷,导致社区就业人员的各种社会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我们通过调研,对于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完善社区就业人员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论城乡之间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年人们普遍认识到现阶段我国经济还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并认识到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调节作用。但是,人们的这种认识大多仅停留在产品市场和资金市场方面,而没有涉及到劳动力这一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实际上,在我国劳动力市场还不存在,支配劳动力就业的是行政或政府计划。这不仅表现在城市内部的就业,更重要地表现在城乡之间的就业。对于劳动就业而言,城乡之间存在着难于跨越的鸿沟。劳动力自由选择职业,城乡之间的自由转移,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就业机会均等的问题。然而,本文的研究并非出于法学、社会学的思考,而是认为当前或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农业政策的展开以及工业化道路的选择都迫切需要从经济理论上搞清城乡之间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20.
石炳元 《经济师》1992,(11):30-31
<正> 劳动就业服务经济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的发展战略,为国民经济的振兴确定了指导方针,同时也为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社会条件。十多年来,我国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迅速发展成为一支异军突起的经济力量,并。以其安置就业和吞吐调节劳动力的特殊社会职能,开拓了一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以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创业之路,形成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独具特色的劳动就业服务经济体系,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