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郑岩 《生产力研究》2011,(1):10-11,75
文章以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保障理论为主线,从建立社会保障的必要性、社会保障的功能和社会保障的基金来源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进行了全面考察,这些理论对我们今天建立和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两种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理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对社会保障制度调节收入分配进行了理论分析。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都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手段,是工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客观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但受研究立场和阶级局限性的影响,两者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上存在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3.
苗迎春 《经济问题》2002,3(5):19-21
我国的社会保障罐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因此,其理论基础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从而使其成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发展模式。它的现实基础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虽然现代社会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社会,无论是从其产生的社会基础,还是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区别。但是,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地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灵活运用,并使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这也是在经济研究理论(或其他研究0中应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4.
国家促进社会经济稳定有序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构建合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它有直接深刻影响的就是社会保障风险。现今,经济快速发展,人们逐步迈向现代化、科学化,各种风险也变得El益加大,所以关于社会保障风险及其防范的研究就更加具有深刻久远的意义。本文就如何防范社会保障风险,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展开讨论,将对认识与了解社会保障风险,推进有关防范社会保障风险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从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成。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社会保障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社会保障思想,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保障理论,通过分析和比较,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借鉴两种理论的科学成分,这对制度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马克思的经典理论以《资本论》为代表,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是阶级斗争的武器,而在当今的社会主义社会则是经济建设的理论指导。我们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阐发主要在经济本质层面上,而不是在运行和发展的层面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包含了丰富的经济运行和发展理论。研究和阐述包含在《资本论》中的马克思的经济发展观可以为科学发展观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个人和社会关系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探索与思考,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提供理论的指导和方法论基础。社会保障工作就是在探究与关注人的问题,处理与协调社会关系应是社会保障工作的内在理念。同样,从社会保障工作的终极目的与过程来看,完善这一工作对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又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8.
劳动价值论也应与时俱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少龙 《经济学家》2006,(1):123-125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石的劳动价值论,同样也必须与时俱进。因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和研究,从而在此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首先简要地介绍斯威齐的生平及其主要著作,然后以斯威齐的经典著述为线索,系统梳理其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贡献,重点阐释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尤其是他的消费不足危机论和垄断资本理论,填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完备之处。斯威齐用“剩余增长的规律”取代马克思“利润率下降的规律”,提出了一些抵消消费不足的因素等思想,无疑是对马克思理论的创新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研究及理论取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现阶段正处于一个特别重要且意义特殊的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全面改革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代之以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客观上构成了整个经济改革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焦点问题。改革实践推动着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理论研究的发展,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又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供着理论背景与指导。  相似文献   

11.
“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继承和实践探索,本文从“五大发展理念”视角出发,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五个新境界”,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动力论”的生产力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协调发展论”的平衡增长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发展论”的生态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合作发展论”的国际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共享论”的公平分配理论。从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度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是研究人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合一的发展经济学。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保改革的深入,如何提高社会保障效果,发挥社会保障的积极作用,成为了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研究内容。从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来看,五险合一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对社会保障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当前社会保障实际,五险合一既有利于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同时也可以对社会保障缴费人员形成有力的保障,也可以满足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需要。因此,认真研究社会保障五险合一问题,对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和提高社会保障效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孟婧  刘磊 《经济研究导刊》2013,(29):248-249
中国之所以从以前落后的封建国家发展到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能忽视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马克思主义指引着我们向前发展,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马克思主义要想得到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在全民中进行理论的普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因此,必须要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研究。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含义;其次,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来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最后,对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研究。目的是更好地利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繁荣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增进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合作,捍卫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的融合,充分发挥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决策服务中的作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经全球学术团体--世界政治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协商,决定联合举办“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重点探讨国内外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及其问题 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但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全国尚处在起步阶段,社保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都有待深化,地区间发展不够平衡,其现状可概括为:  相似文献   

16.
当前,把西方公共经济学理论引入到中国公共经济发展的视阚中,成为我国公共经济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的一种必需。但在中国语境下研究公共经济学,就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话语。马克思虽然没有专门研究公共经济的著作,但其经济思想却体现了对公共经济问题的很多关注,并形成了具有系统性的马克思主义公共经济思想,这些思想可以归纳为“一个逻辑起点、一个建构基础和四大理论内容”。这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支撑。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就必须要求从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上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话语。  相似文献   

17.
赵伟锋 《经济论坛》2010,(3):216-218
依据效用价值论的观点,借鉴马克思主义地价理论,通过对农村土地功能性意义的分析,农村土地的征用价格包括经济收益价格、就业岗位价格、社会保障价格、财富积淀价格和外部性价格。  相似文献   

18.
国家促进社会经济稳定有序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构建合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它有直接深刻影响的就是社会保障风险。现今,经济快速发展,人们逐步迈向现代化、科学化,各种风险也变得日益加大,所以关于社会保障风险及其防范的研究就更加具有深刻久远的意义。本文就如何防范社会保障风险,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展开讨论,将对认识与了解社会保障风险,推进有关防范社会保障风险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从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基本理论依据,也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重要思想武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表明,没有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从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不可能顺利实现。因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更显现出它的科学性和生命力。我们只有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价值范畴、价值源泉、价值决定、价值本质和价值适用性等理论问题,才能促进其发展,而不能以“发展”为由来曲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就是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者所应有的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完整的经济人性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组成部分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厘清了经济人性的主客观判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客观、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非正义化经济人性的发挥程度;科学社会主义是对符合正义化经济人性发展规律的未来社会形态进行了科学预测。可以说对资本主义经济人性非正义性的批判及对经济人性正义性发挥的期冀,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创作与发展的始终。挖掘与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经济人性思想,可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说服力和指导力,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正确的人性发展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