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向超前消费转变,网络贷款逐渐成为大学生缓解资金短缺的重要方式.大学生对网贷认识不清、网贷平台自身经营不规范、政府和社会对网贷平台监管不到位导致网贷市场混乱无序,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财经意识;督促网贷平台保持行业自律;加强政府和社会对网贷平台的监督,促使大学生网贷市场规范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网贷平台的兴盛,大学生使用得也越来越多,随之产生的问题也已经成为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以四川工商学院眉山校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网贷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大学生网贷的基本情况、认知情况、对网贷看法和大学生网贷消费行为的综合分析,试图描述出关于大学生网贷现状的情况,并根据现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大环境下,随着P2P网络平台的逐渐发展,校园网贷开始逐渐盛行并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这些网络平台打着较低利息的宣传旗号,实际上却收取大学生们较高的费用,从而使得由于无法偿还贷款而造成大学生悲剧发生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本文主要对现今大学生网贷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各界人士都能对其引起相应的重视与慎重借贷.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校园贷问题日益突出,对学生的校园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干扰,是高校大学生管理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并且通过媒体报道出来的各类校园贷实际案例,我们认识到了校园贷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危害深远.因此,本文以高校大学生校园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校园贷危害的表现以及危害原因的深入分析,从学校和政府的角度就校园贷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5.
朱婕妮  罗获发 《当代经济》2017,(36):148-149
在大学生旺盛的消费需求和单一的资金来源这一矛盾下,针对大学生的网贷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在其蓬勃发展的背后,网贷行业法律体系不健全,监管不严等问题不断涌现,使得当前网贷行业乱象迭生,遏制了大学生网贷使用意愿和网贷行业发展.我们通过对嘉兴学院学生的研究分析,得出了影响大学生网贷使用意愿的影响,并以此为例,多角度对整顿网贷行业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银监会对银行类金融机构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进行管控后,信用卡消费逐步退出校园金融市场,校园借贷市场重新走向空白。信用卡的停办加上互联网消费的成长,网络借贷的金融消费方式得到飞速发展,其进入校园后,高校"校园贷"也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高校要增强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政府要规范校园贷平台监管,对"校园贷"进行有序引导,促进校园贷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由互联网金融掀起的以校园贷为代表的小额贷款迅速席卷各大高校,抓住大学生消费意愿强、消费能力低的特点,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由此产生不良社会影响.如某大学生因欠下巨额债务无力偿还跳楼自杀、裸贷等现象频上社会榜热搜,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20,(2)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校园贷"迅速发展。而大学生由于自身消费需求旺盛、法律意识薄弱、偿还能力不足等原因,更容易遭受网络借贷平台的不法侵害,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机制予以保护。文章分别从三个角度发掘"校园贷"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在"校园贷"中保护大学生权益提供法律建议,更好地保护大学生权益。  相似文献   

9.
自2013年以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兴起,大学生借贷和分期消费市场也被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发出来,与此同时,"校园贷"引发的负面消息层出不穷,互联网校园金融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发现,目前关于"校园贷"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风险控制、法律法规。文章通过文案调查和实地调查,从温州地区大学生"校园贷"的现状出发,透析可能引发的社会危害,最后从家庭教育、学校引导和社会监管三个角度探求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不良“校园贷”再次成为监管当局整治重点,对不良校园贷乱象社会各界多有讨论,但极少有观点聚焦其中借款的大学生合法的金融消费权益.本文拟从金融消费者保护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作为金融消费者应享有的合法权益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大学生权益保护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9,(12)
"校园贷"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成果。"校园贷"近几年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校园贷"已经成为臭名昭著的一个"校园害"。但是大学生的信贷需求也是客观存在的,校园贷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文章将介绍怎样利用EXCEL软件计算网络贷款的IRR,最终计算出网络贷款的实际年化利率,从而帮助大学生识别并远离高利贷。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7,(8)
由于目前国家尚未形成完备的法制监管体系,大学生在校园贷中的相关权利难以得到保障,校园贷市场存在着管理混乱、资料造假、超额授信等多种问题。基于此,文章围绕校园贷的背景及威胁、分类及法律性质以及现行监管体系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9,(8)
近几年校园贷的发展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通过对江苏高校158个样本的调查发现,有55.13%的大学生使用过包括电商平台的借贷产品在内的校园贷。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级、生活费充裕程度、分期消费习惯、还款能力认知对大学生是否参与过校园贷具有显著影响。应通过建立高校教育引导机制、强化高校监管责任和长期有效的规范审核机制、建立家校之间的沟通联动机制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20,(1)
在互联网和经济迅速发展下的"校园贷",引发了一系列借贷市场乱象,严重侵害着大学生的权益。但是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和司法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大学生难以运用合理的手段进行维权。文章通过在互联网金融视域下对大学生维权问题的研究,为大学生探索更有效的维权方式,提出更好的保护大学生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P2P网贷利率一直是P2P网贷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对P2P网贷利率的发展现状、定价模式和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我国P2P网贷利率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网贷平台定价占据我国P2P网贷利率定价模式的主导地位,信用等级、借款金额、借款期限等是影响我国P2P网贷利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9,(3)
"大学生"与"网络贷"看似是两个不相干的名词,但是,通过了解我们可以知道: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消费品的需求大、购买力强,且社会经验相对缺少。而"网络贷"我们可以先简单地理解为通过网络进行的贷款。那么,"校园贷"是什么呢?一般来讲,"校园贷"就是指某人或某机构以大学生为目标,并依托民间借贷的法律关系,以寻求短周期、低风险、高回报为目的而采用的一种网上借贷模式。前面我们提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没有独立和稳定的经济来源,且诚信观念并不牢固,当对某种商品产生兴趣时,容易发生非理性消费,从而出现借贷及欠债的行为。而当这种不当行为发生且不能如期还款时,一些非法放贷者就可能会在黑恶势力的帮助下采用非法手段,侵犯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为其各方面带来极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发达的背景下,诞生了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网贷模式-P2P网贷,这种网贷就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点对点的借贷平台,并且P2P网贷模式在目前的市场上使用呈现出爆发式趋势发展,仅国内就有几千家P2P网贷平台.由于在互联网领域有一定的广泛性和隐密性,所以,在金融监管工作上一定要采用合理的方式,才能促进互联网金融网贷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以下文章就对我国的金融监管和P2P网贷的发展和异化进行分析研究,提供出有利的理论依据来促进P2P网贷金融监控在我国的发展支持.  相似文献   

18.
P2P校园网贷中,借款人首先享有作为自然人应享有的人身安全不受侵害、隐私得到保护的权利,同时在借款活动中还享有作为借款方应享有的对借款相关信息的知情权.但是在目前实践中,"裸贷"一类的事件表明,借款人的前述两项权益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鉴于借款人在借贷关系中所处的弱势地位,本文主张应当对其予以倾斜性保护,保护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引导不能符合规范的P2P网络借贷逐步退出校园市场,包括加强法律监管、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等.本文将从P2P校园网贷的概念、对P2P校园网贷中借款人进行保护的必要性、目前国内P2P校园网贷出现问题的原因、保护借款人利益的方式四个板块对在P2P校园网贷中保护借款人利益的必要性和保护方式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P2P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猛。但从"天使投资"、"铜都贷"再到"e租宝"等频频发生的网贷平台"跑路"事件,令投资者对P2P网贷发展前景充满担忧。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这就意味着P2P网贷将迎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针对我国P2P网贷平台频频出现的"跑路"现象,进行内外部深层次的原因分析,旨在推进我国P2P网贷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校园网络信贷产品的普及,然而由于政府监管不到位、企业运作不规范及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缺失导致校园网贷产品的问题层出不穷,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文章详尽探究了校园网络信贷产品的发展过程、现状,大学生对于该类产品的认知及使用情况,并对校园网络信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完善政府审查机制、加强借贷双方信息的交流互通、规范企业经营运作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理念等一系列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