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尧玉  宋汝峰 《经济师》2002,(11):117-118
文章分析比较了美国等国家高校学生贷款制度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利与弊 ,提出了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媛 《经济师》2011,(7):34-35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以来帮助了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圆了学生梦,减了家长忧,但在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对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进行经济学分析,以期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助学贷款制度虽然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但制度本身仍存在缺陷,这些缺陷导致了国家助学贷款存在回收风险。通过剖析国家助学贷款中的政府与高校的地位,提出关于降低中国助学贷款风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1999年出台,后经过几次调整和改革,已经发展成为大学生"奖贷减免补"资助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关系到大学生资助体系能否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教育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目前普遍实行的由大学生所在高校为主体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经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而其中有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政策的制度设计上,本文从高校所在地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的弊病分析入手,阐述了大力推广学生生源地贷款的可行性及优势,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制度设计,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朱练彬 《经济师》2005,(12):98-99
为配合高等教育改革,我国于1999年推出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然而,助学贷款供求矛盾突出,商业银行“惜贷”现象严重。为解决当前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缺陷问题,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以下称新政策)。文章通过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参与主体的分析,认为新政策的有效性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段全英  冯汐  闫慧 《经济视角》2011,(12):102-104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实施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进展,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区域总量不足、贷款覆盖面过窄、区域不平衡等。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国家助学贷款区域性绩效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出影响助学贷款发放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国家助学贷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眸已经过去的2004年,这一年,中国的国家助学贷款遭遇了最严重的生存危机。面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大面积停贷,如果不是国家紧急调整助学贷款政策,真不知中国高校的贫困生们如何生存。在讨论国家助学贷款生存现状的时候,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的国家助学贷款,美国实施此种贷款比我们早,  相似文献   

8.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实施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进展,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区域总量不足、贷款覆盖面过窄、区域不平衡等.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国家助学贷款区域性绩效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出影响助学贷款发放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以来帮助了很多贫困学生,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国家助学贷款与“五金”结构失衡;其政策性目标与商业化经营相冲突;财政的有限分担机制使商业银行无法出清风险;贷款制度主要要素的规定不够科学;贷款驱动机制不合理;贷款运行机制不健全等。解决国家助学贷款在现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建立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优化国家助学贷款结构;建立将一般助学贷款与国家助学贷款相结合的体系以及建立政策性银行并使其成为国家助学贷款的供给主体。  相似文献   

10.
国家助学贷款为高校贫困生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我国在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过程中,由于有的学生偿还能力较低、偿还意愿较差,贷款制度设计欠缺,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等原因,发生学生助学贷款违约行为,贷款违约率较高,加大了政府、高校和银行管理成本,制约着助学贷款的持续良性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应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增强学生诚信意识、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完善贷款制度设计、健全高校资助制度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一个集福利、教育和金融的混合政策工具。自1998年我国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以来,对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起到了积极作用。2004年末河南省教育厅和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的合作与创新,比较成功地探索出了一套国家助学贷款的“河南模式”,使河南省2005~20  相似文献   

12.
朴丹丹 《经济师》2011,(11):120-121
国家助学贷款是扶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举措。随着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改革和深化,政府将原来由商业银行承担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一部分转嫁给了高校,因此,高校承担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正在逐步加大。文章分析造成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成因,并提出对策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3.
赵修渝  肖强 《经济师》2005,(11):108-109
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看,国家助学贷款是应对高校收费改革的一种典型的帕累托改进。然而学生还贷率低而造成的高风险让银行面临退出的困境,由此国家助学贷款出现较大的供给缺口。应用信息经济学分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造成当前学生还贷率低的经济学原因,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建立信号传递机制和信用激励约束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为突破国家助学贷款中的困境,文章对助学贷款进行机制设计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个新的个人消费贷款品种,自从2000年起在我国全面推开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它确保了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对于创建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格局,缓解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助学贷款的规模也因此逐年扩大,贷款的受理、审批与管理的相关制度也在日益完善。由于国家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完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实施的五年中,弊端日益显现。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国家、银行、学校、借款人等方面着手,通过建立个人金融信用制度,发行助学贷款彩票或教育彩票为其筹集建立担保基金,同时可通过在借款人的生源地开办助学贷款业务,改变担保方式等方法来降低银行风险,从而使国家助学贷款制度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国家助学贷款信贷动态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条件出发,利用博弈论及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构造了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进而分析、阐述了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是助学贷款市场失衡的根源。针对上述分析,提出了如何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助学贷款还有三道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出台《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的暂行规定(试行)》,决定自今年9月1日起,在全国部分城市的普通高等学校进行新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试点。此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多家银行已开办了助学贷款业务。但是,助学贷款问津者虽多,真正申请的却很少,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18.
助学贷款的实行通过两条路径来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一是助学贷款的实行会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进而通过人力资本的增加,作用于研发产出,提升了国家创新能力;二是助学贷款政策也是公共创新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助学贷款制度的完善会带来公共创新基础设施的改进,进而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对代表国家创新能力的授权专利数和助学贷款指数单独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助学贷款完善指数每提高1,国家创新能力会提高2%左右。对模型进行扩展,来探究不同年份的滞后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发现滞后一年的助学贷款指数对国家创新能力影响不大;而滞后2年、3年和4年的影响则较为显著,尤其是滞后3年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当前高等教育消费信贷的主要形式,在我国1999年推行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国家助学贷款只是高等教育消费信贷的一种形式,这种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离预期目标和现实需要相距甚远。本文密切联系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就如何拓展高等教育消费信贷之问题,提出了创建中国教育发展银行,构建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消费信贷模式,建立高等教育消费贷款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助学贷款政策作为一种分担高等教育费用的有效机制,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我国高等学校助学贷款制度安排和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存在着绩效低、成本大等问题,助学贷款制度设计方案在社会性和效益性的矛盾及操作运行制度上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